X
新闻网

扬子晚报“十年回眸”栏目报道我校优秀校友郑彬

蔡蕴琦 扬子晚报 第A04版:焦点新闻 2017.3.29发布时间:2017-04-14

从小爱在家捣鼓化学实验,中考化学得第一

他把喜欢的化学当一辈子事业

高考填志愿,郑彬毫不犹豫选了化学。化学是郑彬从小的“玩伴”,读初中后,化学是他学得最棒的学科。有长辈说,“化学”冷门又没“钱途”。郑彬却说,这是我一辈子的兴趣。扬子晚报记者蔡蕴琦

初中常动手做实验

本科和硕士,郑彬都在常州大学攻读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期间,他成绩优秀,年年获得奖学金,考取了本校研究生。读研究生期间,他潜心钻研,科研能力强,创新能力也得到很大锻炼,并在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两篇。

郑彬当初会选择应用化学这个专业,完全出于兴趣。小时候,他经常在家进行化学实验,把旧电池的铁皮剥下来,扔到硫酸里制氢气,用排水法收集后做燃烧实验,发现爆炸的危险,又改去收集沼气,点燃后发现沼气燃烧要安全得多。再后来,他还去医院买高锰酸钾回来加热制造氧气,复燃火柴和吹灭的蜡烛……

上初中时,化学吴习明老师每堂课前会抽查上堂课内容,郑彬为了能回答吴老师的提问,整个中午都在复习化学课本知识。久而久之,课本内容烂熟于心,每当吴老师问出难题时,郑彬总能回答出来。

从喜欢化学到研究化学

进入常州大学后,郑彬不仅系统学习了化学知识,还获得了了解化学领域仪器设备和接触很多化工厂的机会。

常州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很多重金购买的大型分析仪器设备,如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仪、等离子发射光谱、XRD、红外光谱等。“有机会接触和操作这些仪器,对了解现代仪器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郑彬在大学期间有过许多实习机会,金工实习、电子实习、扬子石化实习、武进化肥厂实习,设计精馏塔等,也让他拉近了与化工厂的距离。

真正把他带进化学研究领域的,是郑彬的导师陈群研究员和何明阳教授。“我在江苏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里,学会了选定课题后怎么查阅文献、看文献、写开题、设计实验,运用不同表征手段研究化学反应,发表论文。”

积淀后投入创业中

毕业后,郑彬入职业知名企业,先后担任过主任助理、研究员、课题组长等。

20151月开始,郑彬全职投入创业。创业期间,他参加了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举办的第22EFG创业训练营,在项目路演和展示中荣获“第22期创业谷四强”,并作为22期创业谷直通车项目申请到上海的“雏鹰计划”,获得相应的资金资助。

之后,郑彬又参加由香港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和大学生创业基金会举办的“沪港创业营”。创业2年多来,企业开发合成了十几个新的原料药和一系列医药中间体,其活性API原料药销往国内很多外贸公司、药厂、大学、研究机构,为他们研究最新药物的生物活性提供物质支持。

■人物档案

郑彬,男,33岁,现就职于上海卫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和法人代表。

毕业中学:安徽省宿松县隘口高中

毕业高校:常州大学

说说我的成长

积累沉淀爆发能量

郑彬觉得创业主要是依靠他的专业知识以及脚踏实地的处事态度。并告诫学弟学妹,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一定要脚踏实地,态度诚恳;要不怕经历挫折,敢于在社会上拼搏,走过许多弯路后或许才会迎来胜利的曙光;在校期间多与同学、老师交流,积累一定的人脉,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学校这样说

夯实学生的终身发展基础

常州大学始建于1978年,是江苏省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面向社会需求,立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协作品质、国际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建校39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为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围绕社会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着眼学生成长成才目标,深入实施五位一体“跟进式”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行紧贴发展前沿的混合教学模式,开展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改革,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主动与社会对接,建立培训基地或共建实验室,实行社会与学校“双导师制”,使人才培养更加满足产业、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夯实终身发展基础,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扬子晚报原文地址:http://epaper.yzwb.net/html_t/2017-03/29/content_339045.htm?div=-1  (编辑 包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