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闻网

参考消息整版刊登我校朱成山教授文章:勿忘一段苦难的历史——写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公祭日

朱成山 参考消息 第10版:特别报道 2017.12.13发布时间:2017-12-22

勿忘一段苦难的历史

——写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公祭日

  

参考消息网1213日报道(文/朱成山)今年是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遇难80周年。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中,全党全国人民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此次国家公祭仪式的重要意义之一,即为体现党的新时代亲民路线。

国家公祭彰显以人为本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非常明确地界定“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这就指出了国家公祭的对象不仅仅是南京大屠杀30多万死难者,同时也包括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其中既有普通民众,也有中国俘虏。

那么,“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的范围如何界定?这一概念是指,近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期间的所有死难者,包括1874年日本武力侵台的死难者;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对旅顺大屠杀的死难者;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镇压并杀害的义和团员;1904年日俄战争中的中国死难者;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之后的中国死难者;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之后的中国死难者。

这些死难者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惨遭日军屠杀的死难者,包括南京大屠杀30多万死难者在内的种种被屠杀的对象,如在辽宁省抚顺平顶山被屠杀的3000余名村民,在山西省天镇县被屠杀的2520名无辜民众,在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村被屠杀的1230名农民,在广东省珠海三灶岛鱼弄村被屠杀的386名渔民等等。

二是化学战的死难者,如在河北省定县北疃村有800余人遇难。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大陆实施的化学战共计2000余次,造成中国军民直接中毒伤亡近10万人。

三是细菌战的死难者,如设在中国东北哈尔滨平房区的731部队在活人细菌实验中造成至少3000名中国人、朝鲜人和联军战俘死亡;731部队和设在南京的日军荣字1644细菌部队以常德城为中心发动细菌战,波及周边10个县30个乡150多个村,遭细菌戕害的有名有姓死难者为7643人;日军在浙赣战役中使用细菌战,造成衢州地区染病者在30万人以上,死亡约10万人,宁波地区的细菌战受害人数达1500人以上。

四是劳工中的死难者,如日军强征17万中国劳工在黑龙江省东宁县修筑东宁要塞;强掳劳工开采山西省大同煤炭资源,遭受折磨而死的劳工被抛尸荒山野岭,其中仅南沟万人坑死难矿工就达6万多人;强掳至日本的4万多中国劳工里,6000多人惨死日本。

五是“慰安妇”中的死难者,前后约20万名中国妇女充当性奴,其中许多惨遭蹂躏至死。

六是无差别轰炸的死难者,如日本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炸死市民11889人;日军对广东进行了长达14个月的狂轰滥炸,遭日机侵袭死亡者14587人;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日机轰炸成都造成近4000人死伤。

中国人民坚持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此期间,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其中包括无数抗战先烈和民众的死难者。毫无疑问,他们都应当是国家公祭的对象。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既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也是对生者的抚慰和教育,既是尊重死难者,也是对死难者家庭和受害者遗属的精神慰藉。用立法形式确立国家公祭日,全面体现了我国宪法人民主体性的根本精神。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法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正是宪法的根本精神。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传统。如孟子提出的“仁者爱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孙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理论。这些思想无不体现出从人本立场出发,提倡重视民意、尊重人民基本权利的观念。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制度,正是符合我国传统的人本思想,并且符合当代的民心、民情和民意,也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民路线。

贴心关怀令人难以忘怀

今年10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再次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为人民服务,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把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的标准,既具有历史的意义,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在过去的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因为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了人民谋幸福,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所以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和爱戴,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民意、为人民服务的共识、民意的支持,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合法性的基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亲近民众、尊重民意的示范者。笔者作为时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清楚地记得在20141213日那一天,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专程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出席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的活动。许多难以忘怀的情景和许多细节至今想起来还令人十分激动。例如,在请习近平总书记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夏淑琴和受害者后代代表阮泽宇一道为国家公祭鼎揭幕时,习近平尊重85岁的老人,关怀13岁的少年,他不仅拉着老人和孩子的手一道去揭幕,还亲手将揭幕用的拉绳一一递交到他们的手中,这一小小的动作和场面,非常亲切和感人。在我为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讲解时,习总书记亲切地询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不到200人了?习近平总书记如此清楚记得南京大屠杀这个特殊群体的人数。原定的45分钟参观行程,被延长到72分钟,总书记先后提出68个问题。参观结束后,总书记步入展览馆的后厅,接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遗属代表。考虑到时间紧张,原本工作人员只安排了幸存者夏淑琴和抗战老兵代表李高山与总书记握手与交流,但总书记与20位幸存者和遗属代表一一握手,逐一交谈,询问他们年龄多大了,当年家庭和个人是如何受难的。他对大家说:“现在南京大屠杀受难者、亲历者,还在的就100多人了,你们当年见证了这段重要的历史,这样一段苦难的历史不能忘记啊。”会见结束前,总书记反复叮嘱老人们要保重身体,希望他们用亲身经历教育后代,强调只有不忘苦难的历史,才能珍视和平、捍卫和平。只有人民的领袖,心中装满了人民,才能处处想到人民,和蔼的语言,贴心的关怀,时时温暖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受害者遗属的心。

凝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

全国人大常委会把12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站在国家的高度,以立法的形式,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为了配合国家公祭活动的开展,从2014年开始,每年的1213日,全国各地以各种方式开展一系列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重温家庭和国家的历史记忆。

把家殇、城殇变为国殇,就是为了表明中国人民牢记侵略战争曾经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忘却苦难的历史,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值得指出的是,国家公祭的对象不是民族英雄,也不是了不起的伟大人物,而是普普通通的受害民众,尊重个体的生命,是现代人类和各个国家共同的价值取向。南京大屠杀的30多万死难者,日本侵华14年期间死伤的3500万民众,70年日本侵华史中的受害者们,这些死难者们绝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它意味着人的生命权遭到法西斯任意剥夺,人的尊严受到肆意凌辱,也是一户户百姓家庭受难的真实记录。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中国国防大学秦天教授这样说:“中国和世界范围国家发展成败历史经验教训一再证明,爱国主义不仅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精神战略资源,也是国家的灵魂和‘护身符’。”我国著名军事战略专家李际均也说过:“爱国主义,是最重要的战略思维。”

12·13”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符号,它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受难历史的记忆,具有特殊的“普世价值”。人们在悼念南京大屠杀30多万死难者的同时,缅怀抗日战争中伤亡的3500万中国军民,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又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过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因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所具有的人性和道德力量是全球性的。

国家公祭是一种仪式,强调要以史为鉴,察古知今,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在铭记历史中砥砺前行。通过国家公祭,引导人们直面文明之殇、民族之痛,自觉抵制形形色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袭,要坚定信念,让更多的普通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面向未来,圆梦中华,这也是对抗战时期死难同胞的最好纪念。

我们以国家名义进行公祭,就是为了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继续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不断维系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激发共同的精神信仰,守护共有的精神家园。此外,要珍爱和平,开创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未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热爱和平、繁荣和幸福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人民向往和平,而实现这一切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我们要倍加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不断让人民群众享受和平发展带来的红利,不断汇聚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作者为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

参考消息原文地址:http://ihl.cankaoxiaoxi.com/2017/1213/2247576.shtml  (编辑 包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