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闻网

常州晚报就文学形象猪八戒采访我校中文系吕杨老师

舒翼 常州晚报 第A03版:八戒 2019.2.3 发布时间:2019-02-05

  

  

哪头猪在中国的“知名度”最高?答案肯定只有一个:猪八戒。这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早已“升华”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在《西游记》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中,这位二师兄,虽然面目丑陋、本事不大、毛病不少,却是最受大众欢迎与喜爱的一个。为什么会如此?常州社科院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常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吕杨认为,这源于吴承恩在他的身上,植入了更多的人性与人情味。“如果我看到师徒四人迎面而来,我会向唐僧鞠躬、朝孙悟空作揖、跟沙僧点头示意,会与猪八戒勾肩搭背说段子。”

猪八戒的“十宗最”,其实是人性闪光点

吕杨看过很多版本的《西游记》。他觉得根据书中描写,师徒四人里,最受唐僧喜欢的其实是猪八戒,比如除了猪八戒说散伙唐僧不同意外,猪八戒要是饿了累了,唐僧肯定让他停下休息。再比如在斗青牛精这一回里,猪八戒看到一家民房里全是灰,房主已经死了,就把保存还好的几件棉背心拿了回来。唐僧认为是偷窃让还回去,猪八戒不肯,最后唐僧也没有坚持,事实上是默许了猪八戒的这种行为。

吕杨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书里牵马挑担,干体力活的是猪八戒,唐僧要特别照顾;另一方面可能是取经路上的唐僧也是个凡人,正如我们普通人一样,也看出了猪八戒身上的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明显,并且这些优缺点都沾满了人情味,不像孙悟空和沙僧那样不近人情。

吕杨总结了猪八戒身上的“十宗最”,五个优点很明显:一是心宽,无论孙悟空怎么拿捏他,甚至拎着老猪的耳朵骂呆子,老猪也从没生气过,依然一口一个大师兄。遇到打不赢的妖怪,沙僧急得直跳,老猪会说急什么急,大不了散伙,连最坏的结果都能坦然接受。二是善良,这最合唐僧心意,像遇到强盗,孙悟空是全部打死,老猪选择护着师父撤退,他只杀妖魔不杀人。三是虽然爱发牢骚但能坚持到底,好几回老猪都嚷嚷着散伙,但他依然走到了西天。四是平时玩世不恭,难时绝对忠于师傅,像真假美猴王里得知师父被孙悟空打了,老猪拎着耙子就要去跟大师兄拼命,为唐僧鸣不平。五是能说会道,唐僧沙僧都沉默是金,孙悟空喜欢自吹自擂,只有老猪见女子称女菩萨,见妖精会搬出大师兄,见观音菩萨会撒娇。

猪八戒的五个缺点也很明显:一是胆小怕事,遇到大事绝对自己不出头,让大师兄先上。二是贪婪,爱占小便宜,他是师徒四人里惟一存私房钱的。孙悟空要让老猪跑腿,只要说那里有财宝或美食,老猪肯定就去了。三是奸诈会耍小聪明,比如每次巡山都会找个草窠睡觉,醒了就编瞎话。四是懒做,如是小事,有沙师弟在用不着二师兄上,如果是大事,有大师兄在,老猪更不用上了。五是好色,他本是天宫天蓬元帅,因调戏仙子被贬下凡,取经路上依然不改,就连女妖精都敢调戏。菩萨变化成美女施以诱惑,师徒四人里只有猪八戒动摇了。

吕杨认为,这“十宗最”在凡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沾上几条,这也是猪八戒身上最鲜明的人性闪光点,是他与唐僧和师兄弟们的最大区别。

猪八戒身上人神兽“三性合一”,最有亲和力

“猪八戒身上的人性,在唐僧、孙悟空、沙僧身上表现得都不鲜明,甚至是没有。”在吕杨看来,唐僧身上是纯粹的佛性,孙悟空身上是完美的神性,沙僧身上是古代阶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奴性或者是仆性。而猪八戒身上除了人性,也有神性和兽性,是《西游记》里惟一“三性合一”的人物。

被观音点化前,猪八戒是只黑野猪,本能就有兽性;他前世是天宫天蓬元帅,会36般天罡变化有神性;他又有着“十宗最”的人性。吕杨说猪八戒是典型的“性格决定命运”式的人物,“三性合一”的性格特征,只有人才会感同身受,毕竟谁都有火气爆发兽性张扬的时候,谁都希望自己本领高强如神般强大,谁的身上不都是优缺点并存,这样的猪八戒更贴近生活,也就更能打动人。这使得猪八戒在取经四人组里,最有亲和力,也是最有“人缘”的。

正如《西游记》里猪八戒的扮演者崔景富曾在一次电视台访谈时笑称,有次师徒四人见面会,跟猪八戒合影的观众尤其是女观众多过另外三人。吕杨认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众的评判:对猪八戒是喜欢,对唐僧是敬仰,对孙悟空是崇拜,对沙僧是欣赏。

凡是带猪八戒的话语,都有那么点调侃味道

吕杨说,猪八戒作为“三性合一”的人物形象,既是一个勤恳本分,张扬自然天性的凡夫俗子,又是一个胆小怕事,时不时就往后退缩的小人物,是一个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可以轻松嘲笑并调侃的对象,具有迎合大众文化的意义,因此民间常见拿猪八戒开涮的歇后语等俗语。

这样的歇后语张嘴就来:猪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猪八戒耍耙子——就会一手;猪八戒掏耳朵——里面有货、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猪八戒过火焰山——倒打一耙、猪八戒摔耙子——不伺猴(候)等等。不管在什么场合说出这些歇后语,说者或听者往往会露出会心一笑。调侃过后,负面情绪都甩锅给了二师兄,大家的心情也就好了很多。

漂亮的丑角 谈情说爱耍贱卖萌

作为一名京剧票友和影视剧爱好者,吕杨是看着1986年杨洁版《西游记》长大的,他还非常喜欢民间戏曲和其他影视剧里演的《西游记》题材作品,会经常上网去看。他发现,现在猪八戒的影视戏剧形象,早已脱离了原著,从书里的黑野猪,进化成了又白又胖的白家猪,不是靠本事降魔除怪,而是与仙子们谈情说爱耍贱卖萌去了。

原著里的黑野猪形象,上世纪50年代后变了模样

根据原著里的描述,猪八戒是只黑野猪精。在清代绣像本里,猪八戒就是黑面獠牙,满头钢丝般鬃毛,不戴帽子的形象。

吕杨介绍,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小龄童的父亲排的绍剧《三打白骨精》里,演员化妆成了黑猪的样子,只是獠牙没有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多位知名画家创作的《西游记》连环画里,黑野猪完全变成了白家猪,不但没有獠牙,而且戴上了僧帽。上世纪七十年代,福建省京剧团拍摄的戏曲电影《真假美猴王》里,也是白家猪的形象。

从此以后,猪八戒美白成功,大家几乎都忘了老猪的本来面目了。

受连环画和前戏影响,86版《西游记》里也是白家猪

86版《西游记》作为传世经典,每年暑假几乎都要重播,剧里的猪八戒,也是只白家猪。吕杨认为这应该是杨洁导演受到了连环画及之后戏剧的影响,选择了不符合原著的白家猪形象。

再后来惟一一次符合书中描写黑野猪形象的,是张纪中导演的《西游记》,里面猪八戒开始是黑野猪,但孙悟空怕他吓到人,逼他变成了白家猪,倒是也能为老猪变换形象自圆其说了。

吕杨分析,这样的变化其实还是大众审美需求所致,大家喜欢可爱的、胖胖的白家猪,不喜欢粗野的、彪悍的黑野猪。

现在更是想怎么演都行,只要标新立异外形不重要

进入21世纪,也出现了多部关于猪八戒的影视作品,像《春光灿烂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等。吕杨觉得那形象更是离谱了,只要戴个猪鼻子,甚至都不用胖子,瘦子也能演。而且猪八戒的工作不是降妖取经,而是与仙子们谈情说爱。这种剧所追求的是完全的标新立异,也可以说是哗众取宠,根本目的是为了迎合当今社会追求个性及反传统的思潮,更好赚取收视率。

而在香港和日本拍摄的《西游记》题材影视剧里,完全就是戏说和胡说了,猪八戒甚至都不用化妆,演员本色上场就行了。

吕杨发现,在当代大众文化圈里,猪八戒的形象开始变得以可爱的、萌萌的、憨憨的为主。人们不需要猪八戒身上担负太多使命感的东西,需要的是他变成一个漂亮的丑角,专门负责搞笑和卖萌。毕竟像猪八戒这样具有亲和力的神话人物形象,在中国历史上,真的并不多。 本版文图 舒翼

  

常州晚报: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wb/html/2019-02/03/content_263541.htm

中国常州网: http://zt3.cz001.com.cn/2019-02/03/content_3559944.htm (编辑 包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