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闻网

新华日报整版图文报道我校办学成就:用初心擦亮教育底色 勇担当打响“常大品牌” 交汇点同步报道

徐寅 包海霞 李鑫 新华日报 2020.7.23发布时间:2020-07-23

7月23日,新华日报以“用初心擦亮教育底色 勇担当打响‘常大品牌’”为题,从胸怀责任 追梦奋进、齐心战“疫” 确保“双胜利”、不忘初心 接续奋斗三个方面整版报道我校建校42年来的办学成就,文章还同步介绍了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的办学情况。

  42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常州大学的前身——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分别在无锡、常州两地应运而生。这所以服务国家改革开放重大项目和地方石化产业发展为初心的本科院校,扬帆起航。沐浴着中国石油化工行业以及江苏地方经济跨越发展的春风,伴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常州大学逐渐从草创时的幼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胸怀责任 追梦奋进

  常州大学始建于1978年,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在4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常州大学始终秉持“责任”校训,逐步形成了“勇担责任 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以人为美、育人为本,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设有23个学院,7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以及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构建了本硕博多层次培养体系。目前,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类别。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8个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学校以“坚持立德树人、深耕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立足地方、面向区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石油石化、创新创业、红色文化三大办学特色不断彰显。目前,学校在全球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中,年度排名基本保持在国内高校第50-70位之间,ESI综合排行榜上位列国内高校第135位,武书连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列第150位。在2020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总榜)上,学校位列第129位。教师学术水平获得A等,位列全国高校第71位、省内高校第16位,连续5年保持全国高校百强行列。学校已成为研究教学型大学,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协作品质、国际视野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与江苏地方经济腾飞作出了“常大贡献”。

齐心战“疫” 确保“双胜利”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常大人坚守育人初心,心系战“疫”一线。全校老师学生齐参与,线上线下齐协调,前方后方齐发力,多措并举暖人心,用战“疫”中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学校的“责任”校训。疫情发生后,学校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全校疫情防控工作。加强校园值班值守,严格做好寒假期间留校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工作,特别针对253名留校留学生,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以宿舍为单位,落实落细留学生管理工作。创新防控工作思路,开展“互联网+”工作模式。从1月24日起,常州大学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新冠病毒防控专题网站等平台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报道学校防控动态、挖掘战“疫”一线先进典型。深度测试,推出稳定的网络视讯会议系统,为全校即时通信提供有力保障。集中校内优质教学资源,线上开设1700余门次课程,运用10余个网络平台,进行理论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打出了线上教学云端“组合拳”。全体教学督导活跃在云中课堂,对教学进行全程监控,确保线上线下教学同质等效。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并行,开启“暖心”工作模式。学校对全校师生寒假期间的行程动向和身体情况认真开展摸排工作,及时精准掌握信息,对身处疫情严重地区的师生发去慰问信,传递学校的关心与问候。第一时间开通针对疫情的心理支持网络辅导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疫情相关心理支持服务。及时向疫情严重地区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还开通相关申请绿色通道。

  在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大冶医疗小组医务人员中,年龄最小的是来自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护士陈佳琦,毕业于常州大学护理专业的她说:“打击疫情,我将尽我所能、竭尽全力。”疫情发生以来,一大批来自常大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毅然投身到全国多地医院的治疗与防控一线工作中。在后方的常大人,也通过点滴努力,为战“疫”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校一位老师作为历时30个小时跨国接力的最后一棒,将25箱3000只医用口罩从迪拜带回并完好无损地交至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手中。学校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人士、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的学生等,通过捐资捐物援助支援湖北一线抗击疫情。同时,学校部分师生也通过捐赠消毒液、口罩等形式,助力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常大师生积极投身抗击疫情志愿服务中。每个学院均有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到当地卡口值班、信息登记等常规志愿服务中。同时,常大师生集思广益,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参与疫情防控。制药学院师生录制《齐心战“疫” 贡献青春力量——七步洗手法》《齐心战“疫” 贡献青春力量——正确戴口罩和打喷嚏的方法》公益短视频,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自我防护。体育学院推出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全套动作示范”视频,让大家“宅”在家也能强身健体。艺术学院的同学们以“同舟共济渡难关,与你‘艺’起战疫情”为主题,创作海报作品127幅,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传递着青春正能量。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师生与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合作,在省内率先开发建设了农产品合格证信息管理平台,开具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用大数据护航市民的“菜篮子”。做好“守护最美逆行者子女”志愿服务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还为常州市赴湖北医务人员及在常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子女提供包括心理疏导、学业解惑、生活帮助在内的多项“一对一”帮扶服务。

不忘初心 接续奋斗

  战“疫”一线的常大人,充分彰显了常大人的社会担当。当前,常州大学发展正处于继往开来、乘势而上的大好时期,“常州大学发展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相统一,不断深化改革,优化内部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水平,奋力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打下坚实基础。”常州大学校长蒋军成说。

  常州大学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考卷,新一代常大人明确树立了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着力建设“十大工程”,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即到建校50周年之际,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跨入江苏高水平大学行列;在建校60周年之际,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跻身全国高校百强,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十大工程”即实施高质量人才培养工程,着力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实施高质量科技创新工程,着力增创科研服务优势;实施高质量学科攀升工程,着力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实施高质量师资引育工程,着力构筑人才队伍高地;实施高质量开放办学工程,着力拓展对外办学空间;实施高质量治理体系工程,着力激发办学治校潜能;实施高质量精品文化工程,着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实施高质量支撑保障工程,着力改善综合办学条件;实施高质量民生服务工程,着力绘就师生幸福图景;实施高质量校地共融工程,着力服务常州地方发展。

  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常州大学将坚守内涵式建设的发展道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凝心聚力争一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常大力量’。”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依托常州大学优质办学资源、由常州大学和靖江市合作创办的独立学院。2002年3月,学院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创立,办学性质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转设为独立学院。2013年12月,经江苏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学院正式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2014年4月,常州大学与靖江市人民政府就怀德学院迁址靖江办学正式签约。201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怀德学院迁址靖江办学。

  学院校园占地748亩,校舍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以及学生宿舍、食堂等教学、生活设施齐备,主要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均能满足办学需要。

学院现设有7系2部和5个职能部门,2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文、经、管、艺等五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生900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现有专任教师45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者比例4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91%。

  学院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管理规范,运行有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3年,学院学生毕业率分别为97.6%、97.6%、99.0%,学位授予率分别为96.8%、97.1%、95.9%,年终就业率均达到92%以上,考研录取率稳定在6%左右。

  学院受奖助学生比例达35%以上,设有校内奖学金特等奖4000元/年·人、一等奖2000元/年·人、二等奖800元/年·人、三等奖400元/年·人,设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国家助学金(人均3300元/年),学院联合政企设有“广宇”“金马”“慈善助学金”以及社会奖助学金。此外学院设有一定数量的勤工俭学岗和临时困难补助申请渠道,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轻经济压力、提供成长锻炼平台。

  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创新创业工作,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参加各项比赛提供平台和资金支持。骥江创客街区自2017年11月正式启动以来,已有11个项目成功孵化,2018年度被评选为“泰州市众创空间”。学院两项创新作品在2018年“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取得新突破,分获金奖、银奖,并荣获组织奖;在2019年第五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学院取得二等奖一项,在全省所有独立学院中,仅有2所高校入围省赛决赛并荣获二等奖。

  迁址靖江办学后,学院进一步理顺关系,规范办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充分利用优质的办学条件,抢抓难得的发展机遇,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内涵建设,形成办学特色,服务地方发展,为建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具影响”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新华日报:http://xh.xhby.net/mp3/pc/c/202007/23/c803982.html

交汇点: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1312/1ivK7xnNZFCVM0w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