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报:为学生铺设实现梦想的舞台——常州大学参加“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侧记

   发布时间: 2017-01-09

为学生铺设实现梦想的舞台

——常州大学参加“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侧记

■本报记者 陈宇豪

  

“最平凡的草根男孩也有实现梦想的机会。”不久前,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学生李志平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句话。而就在几天后,他带领团队成员在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上捧回了金奖。这句“预言”背后,其实闪动着常大众多学子努力拼搏、终获回报的身影。本届赛事中,常大获全国金奖2项、银奖1项及优秀组织奖,也是该校继2014年参加“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1项金奖以来取得的又一次新突破。

千锤百炼创佳绩

“我校推出的参赛团队,是经过千锤百炼锻造出来的。”常州大学团委书记周晓东向记者介绍说,“我们通过校赛、省赛和国赛3轮比赛,不断改进参赛学生作品。正是因为这样,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这绝非一日之功。”

去年3月,为备战“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常大启动校级初赛,共收到作品110多件。经过校内复赛、决赛等环节,最终推荐7件作品参加省赛。在今年5月举行的“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中,常大共获得金奖3项、银奖3项、铜奖1项,其中3件作品入围“创青春”国赛,成为本次大赛中获得金奖数量和入围国赛作品数量最多的宁外高校之一,并捧得“优胜杯”大奖,实现了该校在“创青春”省赛成绩的新突破。

省赛结束后,常大师生在“创青春”大赛的征程中不忘初心,一路前进,最终在“创青春”国赛终审决赛中,经过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等环节,提交的参赛作品《迪源微通道反应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欧尔克绿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荣获金奖,《南京维安材料有限公司》荣获银奖。

多方联动聚合力

“为了备战国赛,我们一遍遍进行实验,一次次修改作品申报书,一轮轮开展模拟答辩。虽然准备很充分,但亲临大赛还是感到紧张,大家睡觉时梦到的都是自己在答辩现场。”常州大学金奖项目团队成员钱弘佳打趣道,“好在学校给我们配备的指导教师团队及时帮助队员进行调整,消除了紧张心理,并使我们坚信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

常大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赛事做到全力支持、全程指导,把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赛事作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为此,学校建立创新创业“跟进式”工作体系,选聘优秀教师组成指导团队,为每个学生项目配备“一对一”的专业教师指导团,并开放学校实验室及科研仪器设备供学生使用,跟进做好赛事的参赛动员、作品征集、项目指导、竞赛备战和现场参赛等工作,为参赛学生指点迷津、加油鼓劲。同时,学校还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在每个学院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完备的工作保障,持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原动力。

“只要我们有创新需求、创业想法,学校和老师都会尽力支持我们。我们现在使用的这间工作室,就是学校为我们的创业项目免费提供的,且无限期使用。”李志平在他们团队曾奋斗过的创新创业实验室里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我们所创作的项目是本届‘创青春’大赛中石油开采和油气储运类专业唯一入围的项目,其核心是可撬装的石油污水处理装置,指导老师王小兵和何岩峰帮助我们反复改进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并一路跟进,促使我们进入终审决赛并夺得金奖。”

平台建设结硕果

“学校长期对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视,是我们在赛事中取得突破的重要基础。”周晓东告诉记者,“学校和常州人社局、团市委、常州科教城合作,在校内成立了常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团,开设了10多门创业课程,开办了‘创客训练营’,精准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培育。”

与此同时,常大通过举办常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会、“龙城大学生创业论坛”“创业行家进校园”“青年CEO在成长”等系列活动,有效提升了学校创新创业氛围。学校还与常州各大园区协同共建孵化基地,先后在常州科教城大学生创业园、常州大学科技园等园区协同建设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积极吸引优质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基地,帮助创业学生实现由创业项目到创业公司、由创业实践到创业实体的转化。

据悉,常大出台《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奖励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管理办法》《常州大学“精准帮创”实施方案》等文件,成立江苏乾鹏常大创业投资基金,不断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资助力度和广度,使创新创业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

    江苏教育报原文地址:http://epaper.jsenews.com/mp1/pc/c/201612/23/c265518.html(编辑 包海霞)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