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浩劫•1937•南京大屠杀》创作论证会召开

   发布时间: 2017-05-16

《浩劫·1937·南京大屠杀》创作论证会召开

本报讯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1937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生前如此说道,这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遗言,宽恕可以,但绝不可以遗忘。今年是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80周年。

日前,由常州大学主持召开的大型历史组画《浩劫·1937·南京大屠杀》创作论证会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召开,朱成山、郑工、芮国强、顾国健、叶南、李武、李跃进、李振宇等全国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对组画的历史表现与历史真实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肯定了当前的创作,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大型历史组画《浩劫·1937·南京大屠杀》由常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迟连城担纲创作,他以当代艺术家的历史责任感及爱国情怀,经过长期的充分准备,于2015年动笔创作,至今已接近完成。目前组画共11幅,总长56米。组画内容全面反映了当年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屠杀、纵火、抢劫、强奸等各种暴行。

历史画题材创作不等于图解历史,炫技或为社会做插图。正是基于对历史画创作的严谨性的把握,2015年,该历史组画创作之初,常州大学曾专门邀请全国的美术理论家和历史画创作者对创作设计方案进行过论证审议。

曾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油画研究生班的迟连城具备扎实的造型基础,作为当前国内有影响力的历史题材油画家,实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艺术创作,他早已酝酿多年。为了更好地以艺术的方式还原南京大屠杀史实,迟连城多年来大量搜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服装道具等。

在多次草稿设计过程中,迟连城先后拜访侯一民、陈坚等国内著名美术家,广泛征求美术界专家的意见。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对战争的历史的记忆是不同的。对历史的陈述以视觉方式呈现,更直抵人心。绘画所呈现的片段,不仅仅需要描述大屠杀对诸多时刻中某个激烈的、令人信服的片刻,更为关键的是它要具有“提示意义”的重要作用。

据悉,该作品预计在今年9月创作完成,完成后的油画长达60米,将是迄今为止描绘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最大的一副作品。目前,江苏省文化厅与常州大学均高度重视此项创作的进度,常州大学正积极与江苏省以及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对接,希望能够在12月的国家公祭日期间,向南京向公众展出。(馥瑜)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