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报:全国赛场,常大学生有“实力”

   发布时间: 2017-06-26

全国赛场,常大学生有“实力”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包海霞 

612日,记者从常州大学召开的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推进会上了解到,在日前结束的江苏省选拔赛决赛中,这所学校经过激烈角逐,共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取得了“挑战杯”省赛获奖级别和数量的新突破——获特等奖项目数与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并列全省第一,入围国赛项目数与南京大学等高校并列江苏省第一。

“挑战杯”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在促进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这项国赛,是展示在深化高校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人才工作成果的体现。

常州大学学生在“挑战杯”赛场的“实力”从何而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奎庆说,“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创新创业作为学业规划的重要抓手。通过‘挑战杯’和各类全国性竞赛,不断传承创新创业精神、构建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记者了解到,本届竞赛期间,校党委书记浦玉忠多次调研指导大赛备战工作,校团委组织好校内发动与拔赛,各项目组明细工作任务,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细化优化项目方案,力求在作品完善和答辩技能磨炼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注意选手参赛前的心理调整,以最饱满的姿态迎接省赛。校长陈群赴决赛现场指导作品参赛,学校还组织了100多人的师生观摩团前往竞赛现场观摩学习。

校团委书记周晓东告诉记者,此届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共吸引了12000多件作品、15万名学生参赛。通过省校院三级比赛体系选拔,全省115所高校申报的573件参赛作品进入省赛竞技,经过省赛初赛,共有90所高校的292件作品进入大赛现场决赛。大赛评委会通过审阅材料、现场问辩等环节,最终共有118件作品入围“挑战杯”国赛。“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特设“优秀项目公开答辩展示”环节,经过秘密答辩,评委从292个项目中择优推荐5个优秀项目进行公开答辩展示,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和史良法学院报送的“需要为本,优势取向:创新流动儿童权益保护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常州一校三社区的行动研究”以优异表现获得现场展示。

经过大赛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等环节,其中,在常州大学选送的八支参赛队伍中,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国产化C4烷基化汽油连续流合成新工艺的研发》、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和史良法学院《需要为本,优势取向:创新流动儿童权益保护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常州一校三社区的行动研究》、怀德学院《一种基于激光SLAM技术的救援机器人》,夺得特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透明聚酯薄膜低成本制备工艺》、《高等级汽车钢板热浸镀锌池管理系统》,夺得一等奖。

其实,常州大学学生的赛场“实力”,不仅仅体现在“挑战杯”上。近年来,在各类国内外的大赛中,学校选派的参赛队伍和选手都显示出了“常大实力”。

2017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日前在中国矿业大学落下帷幕。用参赛选手的话来说,这又是一场高难度、高水平的大赛。此次大赛,设置了工业机器人、安防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机器人分拣搬运、无人车等16个比赛项目,吸引了包括有来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等200余个单位报名参赛,并有英国,印度、巴基斯坦、韩国等国际队伍和港澳台队伍报名参赛,有近2000支参赛队参加比赛,是历届参赛高校、队伍和人数最多的一届大赛。

然而,常大代表队和参赛选手,不负众望,“常大实力”再次令人信服。由常州大学大学生科技与艺术创新中心机器人俱乐部选派的九支代表队分别参加了搬运技术挑战赛、分拣搬运光电组和双足竞步(窄足,交叉足)等项目,凭借着充分的赛前准备和比赛中出色的表现,最终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创造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上的最好成绩。其中,由丁锋、殷聪聪、刘福、葛敏婕等同学组成的队伍,斩获了分拣搬运摄像头组冠军,得到了在场评委的一致认可。

    大学生科技报原文地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dxsb/html/2017-06/22/content_371952.htm?div=-1(编辑 包海霞)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