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常州大学内外双修实现人才高质量供给 交汇点 中国江苏网同步报道

   发布时间: 2018-05-03

  

  

  

在即将迎来40周年华诞之际,常州大学一个“学霸宿舍”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油气储运1428个男生同时考上研究生的消息在大学生中被传为佳话。这是常州大学十年来持续开展学业规划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优良生态的真实写照。

日前,常州大学“传承大学文化续写常大华章”建校40周年系列成果展吸引众多师生驻足,成果展通过专题宣传片、宣传画册、校史展、学院风貌展、校友风采展、师生成果展等展示了常州大学四十年来在人才培养中坚守教育初心,以学生为中心,打造高质量教育,提升育人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OBE理念护航

精准施教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如果把学生比作‘产品’,那么产品质量就是符合需求的程度。”在常州大学党委书记程纯看来,“成果导向教育”意味着学校要打通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学校和教师深入把握行业需求,基于需求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按照反向原则设计课程,改课堂、变实践,对阶段成果进行评价,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确保育人成效的最终达成。

为此,常州大学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制订了《常州大学本科教学持续改进实施办法》,成立了专门的质量管理办公室,从2012年起便参与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成为学校首个接受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2015年,该校正式开展校内首批认证式专业评估。

去年11月,常州大学—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在该校成立。作为省内本科高校的第一家大数据学院,“共建方来头不小”是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在共建学院的背后,更有一份“诱人”的共育方案。据介绍,该院将充分整合、引入阿里巴巴集团的资源,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学院还会邀请来自阿里云、百度、IBM、微软等行业巨头的资深工程师现场讲学,引进新一代信息化教学技术,着力打通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OBE理念下的人才培养催生了人才质变。斩获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7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在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2017年捧得“优胜杯”;在近两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3项、银奖1项,2016年被评为全国校级优秀组织奖;在近三届“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在近两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2016年获得华为“专项奖”。2017年,学校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深耕产学研

“地方牌”“行业牌”打出名牌

组织4支科研团队与常州龙腾太阳能公司合作,打破国外对槽式聚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垄断,建成国内第一套100米长的太阳能槽式热发电采光示范系统;石化学院与公司联合攻关,成功研发出“双酚A-环氧树脂联产技术”,该项技术获得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使企业实现年产20万吨……这样的案例,在常州大学数不胜数。

“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常州大学必须着力打好‘地方牌’和‘行业牌’”,常州大学校长陈群认为,学校只有依托石油石化行业背景,精准对接地方和产业发展,做好企业的“科技后院”,才能为产学研培育出更好的发展土壤。为此,常州大学围绕“两张牌”,打造了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0个省级工程中心、7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为产学研配备起充足的“弹药库”。

这些年,常州大学的产学研在长三角地区被同行和市场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主要得益于学校坚守的“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原则。从2013年起,常州大学产学研合作处以常大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为基础,在全国建立起了9个分中心、9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42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355个产学研基地和398个校企联盟;启动“四个一工程”:选派100名素质好、业务精的博士教授到企业乡镇挂职;建立100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培育100家大型企业为长期紧密合作伙伴,服务100家中小微企业的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做好产学研特色,又会转化为学科和科研优势。在ESI全球最新排名中,常州大学综合排名居内地高校143位;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在武书连中国大学发明专利授权排行榜中,常州大学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4年位列全国高校前50强;在Nature Index排行榜上列全国内地高校第53位。

校地共建

传统文化在校园“活态传承”

20176月,“常大剪纸哥”丁浩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大学毕业生”荣誉称号。丁浩是常州大学响当当的“人物”,在校期间,他将雷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征故事、“常州三杰”等红色题材“搬上”剪纸,用手工剪出了红色记忆,用创意传播了正能量,在校内外多次举办个展,反响热烈。

学校与地方共建,让传统文化原汁原味走进课堂,是常州大学传承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20105月,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安家在常州大学的图书馆中,1000多平方米展出了57个非遗项目,成为常州最权威的地方非遗展示场馆,为学生了解常州地方文化打开了一扇窗。从2012年起,学校陆续成立以地方历史文化名人命名的华罗庚学院、史良法学院、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刘国钧管理学院等,将优秀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教书育人的日常。2016年,常州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引领学生干部和广大青年的价值追求,凝聚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阵地、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创新创业灵感的萌发地。2017年,常州大学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新四军纪念馆等12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签定合作协议,成立全国首家红色文化研究院,盘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常州大学建校40年来,虽三易校址,四更其名,但其充分尊重教育的初心和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初心从未改变!步入新时代的常州大学,将通过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面向国际以及与之融荣与共的战略合作和互动,以迎难而上不断开拓的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和俯下身子务实干的决心,为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的梦想奋勇向前! 包海霞

  

新华日报:http://xh.xhby.net/mp3/pc/c/201805/03/c475034.html

交汇点: http://jnews.xhby.net/waparticles/1312/shAN56q1zp3dZgFk/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中国江苏网: http://edu.jschina.com.cn/jy/201805/t20180503_5350690.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编辑 包海霞)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