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晚报:在常17所高校传媒沙龙举行 深化校媒融合发展 增强宣传队伍“四力”

   发布时间: 2019-04-08

  

  

近日,2019在常高校传媒沙龙暨《常州晚报·大学版》5周年座谈会举行。来自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等17所在常高校的宣传骨干、代表,齐聚一堂,广开言路,为《常州晚报·大学版》的提升建言献策。

去年,大学版共刊出50期,日、晚报用稿500余篇。重大策划、报道方面,结合时政热点策划特别报道,扩大高校影响力;高教论坛“开学第一讲”“毕业寄语”,校长书记持续发声;关注高校师生校园生活,发掘身边“暖”新闻;借力大学生记者团,根据热点订制选题。合作服务方面,继续组织小记者寻访高校地方文化,受到好评;开展大学生新闻写作培训讲座,反响强烈。

会上对2018年度表现突出的高校宣传部门、通讯员和学生记者团体予以表彰。其中,“2018年度宣传先锋学校”4所,分别是常州大学、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8年度宣传工作先进集体”5所,分别是江苏理工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常州幼儿师范学校;“2018年度优秀通讯员”5人,分别是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黄丽娟、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裴玮艳、常州开放大学王云、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沈琳、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李德伟;“2018年度优秀大学生记者团”3个,分别是常州工学院、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晚报大学生记者团。

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共同为大学版的提升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本报记者 杨曌

  

过去这一年

回望2018,大学版都关注了哪些热点难点,在读者中形成一定影响力?

深度报道见功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副主任张羽程表示,去年大学版报道一是接地气,二是多侧面地聚焦,使报道更有立体感,发挥了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的权威性、公信力、议题设置和深度报道上的优势。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宣传部(统战部)副部长张潇潇回忆,去年研究生招生季,大学版从该校提供的素材中敏感地捕捉到“常州第一个硕士点”开设在河海大学这个信息,经深入挖掘,了解到这个硕士点第一年只招了一个学生潘玉龙。“我们配合报社记者联系到了潘玉龙本人,采写的报道引起了很大反响。潘玉龙本人对于自己是‘常州首位研究生’的身份十分意外和惊喜,很多社会公众、河海师生也通过这篇报道对河海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情况有了新的了解。”

根据学校办学特色量身“定制”选题,发挥1+12的作用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统战部)部长闵亚琴表示,大学版在学校大型活动报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有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在校开赛等大型新闻事件,亦有宿管员比拼“人脸识别”技能等接地气的校园人文活动。

常州工学院院报编辑部周绍萍老师说,去年,大学版宣传报道学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等方面的重要成果和重大新闻,有力促进了学院的改革发展,为学校事业发展发挥了1+12的作用。

“以百姓的视角洞察职业教育。”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公室主任助理王海燕说,像“金牌选手的职校生活”“常旅商的绿色超市”,向老百姓传递了更加真实、真诚、真情的职业学校形象。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副校长戚宏武表示,常报教育在常州大市拥有得天独厚的专业教育资讯平台,帮助学校广泛宣传报道办学成果,详细介绍、解读招生动态,倾力打造教育动态的窗口,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准确定位两报风格,积极发挥学生记者团优势

大学版在保持原有《常州晚报·第一升学》的基础上,积极拓宽媒体平台,在《常州日报·现代教育》上有了更多呈现。常州开放大学党政办公室宣传干事王云说,《常州日报·现代教育》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常州晚报·第一升学》每期的教育板块,内容贴近大学生生活,报道方式清新活泼。两份报纸以其广泛、深刻的影响力,为学校提供良好平台。

借力大学生记者团,将落笔更多地放在这群“95后”身上,是大学版的一大特色。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干事盛秋玲表示,大学版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的人才资源优势,发挥大学生记者团的作用,开展社会调研,使得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新闻宣传科科长孙晓瑨表示。“大学版为大学生记者队伍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创新的思路,让他们能拥有‘读者’思维,用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报道呈现校园生活的‘家长里短’。”

  

未来这一年

展望2019,与会代表们纷纷为提升大学版建言献策。

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发扬高校“正能量”

去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师重教。因此,常州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储志新建议,大学版可以多关注高校一线教师,加大优秀教师典型事迹的推广介绍。“一方面,让广大教师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激励教师们能潜心教学,教好书育好人;另一方面也能着力打造常州高等教育的名片。”

江苏城建学院闵亚琴以“城建榜样”为例,提出可作为新时期学校各类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的抓手和平台,致力于双方通力合作,寻找挖掘一批有深度、暖人心的“城建故事”在常报教育的五大媒体融合创新平台上宣传推广,积极打造新时期校媒合作的新局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校网校报编辑华建铭认为,常州日报社的媒体集成与平台效应应得到充分发挥,助力学校在更多、更高、更广领域及平台上,传播高教声音,尤其是在既能反映高校办学与育人成果,又能体现常州职教与文化特色的方面,形成“顺风而呼闻者彰”宣传效应。

深入了解学校实际需求,策划开设专版专栏

对于大学版的版面建议,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宋志豪表示,可开设“三名专栏”,即“名师、名班、名生”。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层面加大宣传力度,致力于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中人”。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齐继权则建议突出专题(专栏)策划。“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和学校一起提前进行有关专题(专栏)策划,整体推送学校办学实绩,提高社会知名度。”

常州纺织学院华建铭建议,加大对学校高价值新闻题材的深层次挖掘力度与频次,尤其是在高校品牌特色的展现方面,形成更好的宣传作品;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团委副书记王宇琳则提出,希望大学版能进一步熟悉学校的办学性质特点和特色优势,从专业角度对学校给予更多指导。

另外,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中心周悦对大学版风格定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学版要锁定核心读者,明确方向,树立报纸的品牌。”她说,受众喜爱短快文章,建议风格易读,行文短、图片多、形式活、内容接地气。文稿多用通讯、专访、现场报道等。

活跃校际交流,引领师生通讯员增强“四力”

会上,不少代表提出,希望得到专业的新闻指导,培养师生通讯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张潇潇从共建记者团作为育人平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记者对于学生记者的指导方式能更加细致,不仅布置选题时有指导,在收到稿件后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相信实际参与采写的学生记者会有更深的感触,更大的收获。”

在此基础上,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副校长杭国金建议,可以通过优秀大学生记者团的评比或刊发优秀学生先进典型事迹,倾听来自学生们的呼声和要求,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把大学版办得更接地气。

此外,针对通讯员的新闻培训,他也提出,希望报社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凝聚力、感召力,通过组织通讯员专题培训、新闻写作比赛等形式,提高通讯员的整体宣传写作水平。

刘高职齐继权表示,报社应与学校保持经常性沟通,为学校的校级、系部级通讯员提供常态化的写作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整体提高学校新闻稿件质量。

除了校媒间的互动,还有代表提出校际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张燏建议,多开展线下采访和交流活动,组织在常高校开展沙龙活动,活跃校际交流。

  

分享经验 碰撞智慧

会上,获奖代表们还分享了各校在新闻宣传工作方面的经验,交流所思所悟。

2018年度宣传先锋学校”代表、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张燏:

2018年,我们的宣传工作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突出特色:学校挖掘校本文化资源中传统美德元素,构建了立德树人的校本文化育人模式。因此,学校围绕特色策划精品活动,开展宣传工作;

二、贴近师生:宣传发生在师生身边的优秀人物、典型事迹,才更能激励师生向先进靠拢;

三、报道成绩:2018年学校在教育教学、立德树人、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我们及时跟进报道;

四、捕捉新闻:学校新闻众多,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使它更有影响力。

2018年,我们宣传部还进行了“大宣传”格局的调研工作,针对“大宣传”格局的构建和运行模式,走访了校内外兄弟院校、职能部门,开了多次座谈会,设计了调查问卷,撰写了调查报告等,对“大宣传”格局的构建有了初步的设想。

2018年度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副校长杭国金:

学校的宣传工作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用好一个机制:学校每年都制定宣传工作年度目标责任制,通过制度加强管理、监督和考核,评优罚劣。

二是建立好两支队伍:由于学校没有设立宣传部,为了克服人员不足,学校成立了由各个系部处室有关人员组成的通讯员队伍和有基础部语文教研组组成的宣传中心组队伍,把日常的宣传报道和学校重点工作报道同时抓。

三是搭好三个平台:充分发挥校内、社会和网络自媒体的宣传作用,积极构建“报纸电视+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的立体宣传网络,实现宣传工作的立体化。

2018年度优秀通讯员”代表、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裴玮艳:

就通讯员自身工作而言,与教育工作室的合作,让我们能横向比对,从兄弟单位的稿件中学习经验,提高水平,更能从报社记者身上学习到如何挖掘校园及同类新闻的不同报道角度。

2019年,希望记者们多走进我们的校园,协助策划、挖掘校园故事,让我们一起多做一些有趣的、有温度的新闻。其次,全媒体时代,希望能充分调动工作室资源,进一步增进新媒体与纸媒的融合互通,让校园新闻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发送。

2018年度优秀大学生记者团”代表、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宣传部(统战部)副部长张潇潇:

团队建设上,我们的经验是,加强媒体联动,整合资源,争取支持,寻求共赢。

“媒体联动”包括:一是和纸媒、电视媒体等社会大众传媒之间的联动;

二是校内各单位、组织之间的联动。一方面宣传部外宣主力优势发挥充分;另一方面,各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也积极开展工作,资源共享、充分联动,推进形成了“大宣传”格局;

三是校内不同媒体之间的联动。比如我们通过微信平台做校报的版面导读、广播节目预告,外宣《媒体聚焦》专栏等等。既通过网络为主流媒体寻找线索、挖掘素材,又借助传统主流媒体的力量引导舆论;

四是线上线下活动的联动。比如开展“我最关注的河海学子”评选等具有传媒特色的活动,传播校园正能量。

  

常州晚报: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wb/html/2019-04/05/content_275012.htm(编辑 包海霞)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