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非遗》栏目,已经开了半年多,这期间我们陆续向大家介绍了许多常州本地的好玩、好看、好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周,我们栏目的忠实读者王俊先生打来电话询问:“你们的栏目好是好的,可是一次看一项非遗,不过瘾啊,有没有一次性看个够的?”
一次性饱眼福,讲述常州的非遗项目的地方,还真是有的——常州非物质文化展览馆,就设在常州大学中,并且是完全向大众免费开放的,有时间,欢迎大家去参观。
安家在常州大学里的非遗馆,
都有哪些花样经?
文字、图片、实物、录音、影像,一应俱全。
这些展出的非遗项目,你认识它们吗?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心秘书长高青是筹备这个展馆的主要负责人,为了筹备组建非遗馆,他和同事们大概花费了近半年时间,包括相关文字、图片、实物、录音以及影像的收集与整理。其中的实物部分,大多都是由非遗的传承人捐赠的。
话不多说,跟着我们的镜头,先睹为快吧。
常州龙泉印泥制作技艺:始创于清康熙21年(公元1682年)的常州龙泉印泥,与杭州西冷印泥、福建漳州八宝印泥,鼎足而立,历史上被称为中国三大印泥瑰宝,享誉华夏书画界。
常州龙泉印泥制作工艺、技艺,严格采用刘氏祖传传统秘方,经过20多道工序精细配制而成,色泽朱红发亮,鲜亮夺目。遇冬不凝固,逢夏不渗油,芳香四溢,永不褪色,盖在书画作品上则渗透性、粘着皆佳;置于水中三日捞起使用依然丹红如新。
太平龙灯:太平龙灯活动始于1644年(清顺治年间),是流传于新北罗溪肖巷一带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
太平龙灯一般在正月初一至初五活动,表演时需五六十人,演员一律头扎白头巾,身穿带有八卦图案的服饰,表演时布有内罗阵和外罗阵,并按序幕、进阵、舞龙、阵式4个步骤进行,随着八卦阵式的变化,便产生不同的舞龙表演效果,极具观赏性,且奥妙无穷,形成了一种独具常州地域特色的舞蹈艺术风格。
指前鱼灯:鱼灯活动发源于金坛市指前镇芦家村,是以象形鱼为主要道具的一种传统舞蹈,迄今有120多年的历史。指前鱼灯起因于长荡湖渔民的取兆讨吉习俗,后发展为一种融合地域生活内容的娱乐表演样式。
指前鱼灯表演时,其道具分段或按鱼游动与人的躯肢巧妙联接。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都“头动、尾巴摇”,其舞步和身姿始终像鱼在水里那样不停地游曳,显得生动活泼,颇有情趣和观赏性,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生活气息。
跳幡神:跳幡神流布于溧阳社渚镇嵩里及周边地区。跳幡神是一种融中原民间祭祀文化与江南农耕宗教文化为一体的传统舞蹈,亦是我国3000多年来民间傩文化遗存的一种活态形式。
跳幡神以起傩、行傩、演傩、圆傩4个程序,表现驱邪逐疫、感恩天地、祈盼丰收、祝福平安的主题内涵。跳幡神是一种集传统舞蹈、民族服饰、雕刻艺术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活动。其舞蹈动作狂放,服饰艳丽,雕刻夸张,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蒋塘马灯:蒋塘马灯是流传于溧阳市社渚镇蒋塘村一带的传统舞蹈。
蒋塘马灯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因蒋塘义军首领虞顺祭祀抗辽英烈杨家将等民族英雄而形成跳马灯的习俗,传承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
蒋塘马灯,用竹篾仿马扎型,神形兼备,栩栩如生。10匹马是神马,配有神将、马童、护卫者、执事人、旗鼓铳手等。10位神将身披战袍、头戴木雕傩面具,其余人等身着黄衣黄裳。
蒋塘马灯表演,分上下两场。上半场表现杨家将率众抗击敌军。下半场表演军民共庆胜利,祝福万民安居乐业。10匹神马兴高采烈,10位神将欢欣鼓舞,逐次排列出“天、下、太、平”阵图。
金坛抬阁:金坛抬阁是一种生成历史悠久的大型民俗活动,曾广泛流传于金坛市金城镇及周边地区。初时金坛抬阁的形成,是经戚继光军队中的湖北籍士兵的悉心传授,吸纳了湖北民间的抬阁的部分艺术元素,并经金坛民间艺人的多次改进、发展,使之溶进了金坛的本土特色,从而独树一帜,更具观赏性和表现性。
金坛抬阁展演时,气氛浓烈,场面壮观,犹如一个个抬在肩头上的流动戏台,其背景、仪俗、内容、造型和规模以及相配应的吹打器乐,都具有鲜明的江南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
“常州大麻糕?要买块来吃吃的!”
去采访的当天,正赶上常州大学部分大一新生参观非遗馆。校图书馆副馆长金耀老师介绍,今年大学的4000多名入学新生,都有一门“必修课”,就是到非遗馆来看一看,多了解一些常州的过去与现在。
同学们边走边看边议论,几位男生在打趣说:“常州大麻糕?常州有大麻糕?”“那要买块来吃吃的!不能白来这里读书的!”而女生们很多都对常州乱针绣感兴趣,把乱针绣的展厅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她们在说:“这是绣的还是画的?还是照片啊?”“怎么这么像照片啊,远看还以为是摄影展的,太厉害了!”“绣这一副要多少时间啊!估计比画油画更费时间的!”……
今年,为配合非遗馆的落成,常州大学还引进了一名研究地方文化的博士,吕博士是北方人,研究的方向可是江南文化,当天,他领着同学们一路参观,大家不明白的地方,再一一地讲解。
常州非物质文化
遗产展示馆欢迎你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安家在常州大学的图书馆中,共有1000多平方米,今年5月底完全向公众开放,由常州大学和市文广新局联合建立,是目前常州最权威的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馆,并且,这种高校与地方文化部门联手建立有关非遗主题展览馆的形式,在江苏省也是第一个。
非遗馆出了包括1项世界级、12项国家级、30项省级以及若干市级的共57个非遗项目,采用包括文字、图片、实物、录音以及影像的多方位表现形式。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下午1:00-4:20
注意事项:市民参观,请先至学校门卫登记。如团体参观,请提前预约。
展馆电话:0519-86330150
常州晚报 文章网址 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wb/html/2010-10/18/content_353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