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闻网

常州日报:常州大学韦忠良把专业和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陈虎腾 常州日报 B04版:现代教育 2013年01月18日发布时间:2013-01-18

 

常州大学教授韦忠良英年早逝,他爱生敬业的感人事迹,在校园广为传播——

 

韦忠良:把专业和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16,常州大学教授韦忠良因胃癌晚期医治无效去世,年仅55岁。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回常祭悼,感念师恩。

  韦教授老家丹阳,1958年生,他一生奉献石油学科建设,把教书育人作为生命追求,以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知识分子的高尚风骨阐释道德价值。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炳生说:老师把石油工程专业和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

  石油精神责任校训

  曾经做过学生辅导员的常州大学宣传部陈虎腾老师回忆说:初次与韦老师接触,是做学生工作的时候,那天下午,我们在校门口迎接一家用人单位,黄总好啊,欢迎来到常州大学招毕业生啊!随着一声爽朗略带沙哑的声音,我下意识地回头望去,一位身着朴素灰褐色上衣的中年人,从一辆咯吱咯吱作响的自行车上跳下来,热情大方地握住黄总的手。他就是当时石油工程系系主任韦忠良老师。我正准备自我介绍,韦老师主动伸过手来:你是新来的08级学生辅导员陈老师吧,学生工作重要啊,以后咱们还得多多合作,对咱们石油工程系学生可得严格要求,让他们成为石油精神和责任校训的身体力行者啊。

  2009级石油工程专业吴清川同学说:“20099122009级新生报到的日子,第一次来到陌生的常州,校车把我接到白云校区刚报到完,正准备去宿舍,你一个人来的?你家是哪里的啊?和蔼慈祥的声音出现在耳畔,关怀的语气让我肃然起敬,听学长介绍才知道他就是石油工程系系主任韦忠良老师。

  石工071班黄静同学哽咽着说,韦老师是她本科时期的班主任,也是硕士研究生时期的硕士导师。韦老师从一入校就对同学们专业思想进行苦口婆心的认知教育,鼓励同学们为石油事业多做贡献,尤其要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献、敢于行动的石油精神。当了解部分女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时,韦老师还特意为女生作了石油行业职业规划建议。几年后,一部分女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一部分女生被韦老师推荐去了石化单位侧重于工程设计方面的岗位,找到了石油职业与个人发展的结合点。

  石工071班的姜全平目前就职于胜利油田,特意从山东赶回常州参加韦老师的追悼会,他说:是韦老师培养了他的石油精神和校训责任意识,让他在名校毕业生云集的工作岗位上,很快适应而且表现突出。

  远在新疆工作的石工071班吉鹏程,为了参加韦教授的追悼会跨过漫漫沙漠火速飞回常州。当他还在路上时,追悼会就结束了,好心的同学劝他路途遥远,暂时不要回来了,吉鹏程坚定地回答:不,我要赶回来,就算赶不上韦老师追悼会,我也要再看看我们韦老师曾经工作过的母校,慰问一下师母。

  严慈有加育人有道

  姜全平回忆说:老师几乎每周都来宿舍看望我们这些学生,有时碰到一些贪睡的同学,即便是没课的周末,都会被他叫起来学习或做一些正事。韦老师的经典名言是本科生应该没有周末的概念;研究生应该没有假期概念;博士生没有过年的概念。韦老师还随时关注同学们书架上新书的变化,最近读了那些书,并与同学们饶有兴趣地探讨其中的内容。随着韦老师来宿舍次数的增多,我们班贪睡的同学没有了,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了。

  韦老师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争取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当得知部分同学复习喜欢独立安静环境时,韦老师专门把自己实验室腾出来给同学复习。韦老师带的石工071班有10人报考研究生,9人考取,其中3人考取了中国石油大学等知名高校。

  老师上课,从来不按教材照本宣科,而是以生动的案例展示和严谨的逻辑体系传授知识。黄静告诉记者,凭借深厚和渊博的石油行业知识、加上长期在石油行业的一线调研实践,韦老师的课堂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得非常丰满。

  正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读研的石工071班秦星同学说:本科期间韦老师鼓励我报考中国石油大学,复试时还帮助推荐导师。不仅如此,由于本科期间,性格内向,韦老师还有意识地让我去做一些班级日常工作,锻炼我待人接物的综合素质。

  09级新生报到的当天,一位家长在上铺床位帮新生铺被子,刚巧韦老师来校看望新生,韦老师毫不客气地叫住那位家长,那位家长,请您下来。正当那位家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韦老师补充道,我是石油工程系韦忠良老师,孩子这么大了,这些事情,应该让他们自己做。那位家长虽然无奈却满意地笑了笑说,这样最好不过!

  韦老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贺庆是韦老师曾经说过的最优秀的学生,以后再也带不到这么好的学生了,据贺庆回忆,韦老师对其在学术、人品、生活等各方面都给予了他深刻的指导,贺庆毕业去南京上班那天,韦老师亲自为其送行,离别时,师生二人抱头痛哭,真挚的师生情谊令人感动不已。

  李栋是韦老师的徒弟,一起获过常州市教育系统青蓝工程优秀师徒荣誉称号。李栋老师感慨万千:我上过所有课程的第一堂课,韦老师是必听的。每次都会给我很多建议。我也认真听韦老师每一门课程,吸收其课堂的精妙之处。”“扶上马,送一程,是韦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事实上整个石油工程毕业生的就业,韦老师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每年到毕业季的时候,他都会和我说,这些学生的工作咋办呢?我们要一起想办法联系推荐。虽然韦老师和我在石油工程具体研究方向有所不同,然而韦老师给予我的带领和引导非常有意义。

  服务行业贡献西部

  韦老师不仅培养了一批批高级人才,也为石油行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做出了贡献。

  韦老师几十年如一日长期致力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及井下工具的研究,在金刚石钻头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绩。他主持完成中石化华东石油局、中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等10多项课题,在常州大学期间获得了省部级三等奖2项,厅、局级一等奖1项,在《自然科学进展》、《石油机械》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仅2012年就发表12篇。其研制的超硬地层PDC钻头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并创造多项行业纪录,他为金刚石钻头的推广应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很多油田正在推广和使用。

  据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裴峻峰介绍:韦老师作为石油工程专业主要创办人之一,白手起家,从制定培养计划,实习、上课,毕业设计,无不精心安排。韦老师对本专业如痴如醉,几乎每天早上6点多就到实验室上班。不仅如此,他还把对石油行业的热爱传递给每个学生,使他们对本专业越来越认同和热爱。

  近两年,随着常州大学不断融入西部建设,韦老师积极主动参与西部克拉玛依油田建设的支援工作,曾任常州大学新疆克拉玛依产学研工作站主任。石油工程学院曹玉春副教授,是接替其担任常州大学新疆克拉玛依产学研工作站工作的老师,他说:韦老师在工作站期间极其敬业,大到工作站的建立、油田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小到每一个具体油田相关的技术细节问题都事必躬行。韦老师经常顶着40多度烈日酷暑,亲自下油田,在实践层面积极推广超硬地层PDC钻头的科学应用。

常州日报原文地址: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rb/html/2013-01/18/content_6046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