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常州市重点工作 建设美丽常州
【今年政府工作总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部署,抢抓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又好又快的工作导向,大力开展“现代化建设推进年”活动,继续推进“八项工程”和“八大重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面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1 实施重点突破,形成竞争新优势
1.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大力推动产业西进、科技西进、项目西进和基础设施西进,促进武进和金坛、新北和溧阳挂钩合作,推进常金一体化发展,加快把溧阳建成苏浙皖边界的重要门户城市。调动和激发金坛、溧阳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开放创新,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
2.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和以碳材料为引领的新材料产业,加快把常州市建成国内一流的智能装备制造名城和新材料产业基地。推进轨道交通整车、先进碳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新兴产业年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达2家,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加快轨道交通产业园、先进碳材料科技产业园和航空产业园等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和集聚区建设步伐,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3.大力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等八大工程,加快推进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利用、前后北岸业态调整、大运河申遗、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等39个重点项目。
4.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加快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进程,全面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和综合利用。启动全市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和政务云管理平台建设,推动网上社区平台与各部门业务系统的有效对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新建100个智慧社区,实现家庭电视高清化和互动化。培育10家“两化”深度融合的示范企业。重点发展包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在内的智能产业,在工业软件等领域形成20家左右的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5.积极打造民生事业新亮点。开展惠民医疗,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和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推行贴心养老,提升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水平。实施“三改”工程,对中心城区危旧房、城中村、低洼地加快改造步伐。弘扬魅力文化,广泛开展“社区天天乐”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慢行系统,建设古运河北岸东坡公园至怀德桥滨水慢行道等城市慢行系统,让市民享受悠闲舒适的城市生活。
2 推动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组织实施100项重点工业项目,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培育200个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通过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上市等多种途径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形成10亿元级、50亿元级和100亿元级等不同梯度的企业队伍。
2.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着力壮大创意产业和旅游业规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0亿元。推进100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服务业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水平。
3.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85%,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设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0%,设施农业比重达20%,高效设施农业保险比重达45%以上。着力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申报8家省级、1-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切实办好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全面展示常州形象。
3 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1.培育创新主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民营科技型企业1000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5家。完善科技银行、天使投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2.建设创新载体。加大“一核八园”创新发展力度,常州科教城重点建设江苏中科院机器人及智能技术应用研究院、常州大学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大力推动区内研发机构与区外产业园区科技对接和融合发展;八个专题产业园区快速形成产业规模,“一核八园”年营业收入1280亿元,新增发明专利申请1350件。加快把西太湖科技城、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上海张江(常州)科技产业园等建成国内一流的创新中心和特色产业基地,新增省级创新型开发区2家。大力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孵化器和加速器,重点推进生物医药等10家科技孵化器建设,全年孵化器和加速器新增面积110万平方米。
3.集聚领军人才。全年签约引进领军人才400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50人。做大龙城英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为领军人才创业企业提供更优的投融资服务。加大对领军人才的跟踪服务力度。
4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1.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步伐。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大企业上市力度,力争新增上市企业6-8家。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市三院和金坛市人民医院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制度,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等新型农村合作组织。
2.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重点引进一批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影响产业区域性布局、拥有高端技术和关键产品的重大项目。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或工商登记注册超3000万美元项目力争达45个,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占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的比重达72%。
3.提升外贸外经水平。引导出口企业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的能力,推动加工贸易向高端环节转型、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力争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70%。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境外上市等方式加快“走出去”,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培育本土化的国际企业。
4.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以争创全国一流国家高新区为目标,加快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成为高端制造业的集聚区和现代服务业的先行区。各省级开发区要进一步提高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加快技术创新、功能创新、机制创新,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协调发展的园区建设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对全市经济的贡献份额,开发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别超过75%、48%、52%。
5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化精品城市
1.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有序推进南部新城、北部新城、钟楼新城、凤凰新城等新城建设,提升东大门建设水平。完成常州机场4E级改造并实现机场口岸对外开放,启动武进至金坛间快速通道建设和路网联通,建成龙城大道隧道、玉龙路等城市道路,开工建设青洋路高架北延与沪宁高速青龙互通工程,积极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实施32项旧城改造计划。实施藻港河、丁塘港等城市引排河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
2.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继续做好数字城管的各项提升工作,建设工地噪音监控、渣土车监管系统,努力为市民营造安宁安全的生活环境。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重点对城市主要道路、城市出入口及花博会场馆周边进行整治,提升现代化城市形象。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生活垃圾转运站一期工程,实施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山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开工建设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置一期工程。
3.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中心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中心镇特色产业、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配套设施项目。全面完成全市所有村庄的环境整治和28个行政村的连片环境整治工作。继续实施茅山老区“百千万”帮扶工程,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村级集体收入达到70万元以上。
6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常州
1.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淘汰冶金、印染等行业中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工程和示范企业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深入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常州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2.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实施污染减排工程,完成135家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深入推进水环境整治,巩固提升已整治的141条河道水质,对老运河、关河、北塘河和市区主要公园水体推进生态化改造,完成太湖水污染治理年度目标。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市区“禁燃区”面积扩大至230平方公里,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3.加强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工程,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5个、生态村4个。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道口绿化、河道绿化水平和集镇绿化覆盖率,新增城市绿地500公顷以上。对金坛盐化工区、武进牛塘镇区、新北滨江化工园区等重点区域及行业实施专项整治,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武南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工程,开工西太湖生态观测试验中心等工程。
7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市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1.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所有辖市、区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新增省级优质幼儿园11所、中小学9所。全面推进殷村职教园区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筹建常州开放大学,启动实施常州老年大学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市一院、三院等卫生重点项目建设,改善群众就诊条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
2.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大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城市“15分钟公共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四个演”和农村文化“三送”工程,对农家书屋进行提档升级。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三年跃升工程,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5%。
3.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人口家庭幸福工程和人口素质提升工程,提高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承办好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等国内外大型赛事,组织好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4.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推进社区管理创新,基本实现城乡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服务管理体系全覆盖,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分别达85%和80%。深化民生警务建设,推行居住证制度,强化实有人口和虚拟社会服务管理。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强平安常州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长效管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8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着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着力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认证、社会风险评估等制度,不断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提高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水平。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2.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大力弘扬勇争一流的工作斗志、创新创优的工作精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敢于担当的工作锐气,提高政府执行力、落实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并联审批、联审会办”等工作制度,推广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努力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拓展“三合一”阳光政务平台功能,健全“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推进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为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3.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案件查办力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遵守廉政准则,克己奉公。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真正用到发展最急需的地方,用在改善民生最急需的事情上,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常州网原文地址:http://zt3.cz001.com.cn/2013-02/27/content_1840544.htm
(编辑 陈虎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