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忠良:三尺讲台一生为油
今年2月,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的8名研究生因韦忠良教授去世不得不重新选择导师。
“韦老师就像‘开荒者’一样,硬是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常大石油专业这样一座‘城堡’。”常州大学校长浦玉忠告诉记者。
韦忠良还操心与他本不相干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2008年7月,他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引进了采油研究人才何岩峰,如今已成长为学院副院长;2010年12月,他又从江苏油田引进了石油地质研究人才宋宁。因为“
2010年,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顺利获得石油与天然气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专业学位授予权。如今,石油工程学院已拥有1个一级和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动力工程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在石油行业,本科生没有周末的概念;研究生没有寒暑假的概念;而博士生,就没有过年的概念”,这是韦忠良每年送给新生的“见面礼”。
每个周末,无论什么天气,早上7点,
6年来,韦忠良一直为学生就业四处奔走,不厌其烦地向油田和企业推荐每一位学生,把他们送上合适的岗位。他的学生遍布各大油田,并多已成长为行业骨干或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从山东菏泽连夜坐了11个小时火车赶来的娄爽当初就是被韦老师领着到中原油田的招聘点上,亲自推荐给中原油田的。
韦忠良一直坚持做超硬地层钻头研制,他研制的超硬地层PDC钻头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并且创造多项行业纪录。2010年11月,得知学校决定在新疆克拉玛依建立克拉玛依-常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他主动提出到克拉玛依开展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用来服务西部大开发。在他的努力下,常州大学与中石油西部钻探公司、中石油吐哈油田公司等单位共同开发科研项目,并把项目一直延伸到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和乌尔禾区。
吐哈油田柯柯亚区块地质条件复杂,井与井之间间距大,断层卡钻事故多发,钻井周期长。韦忠良每天都在各口井之间来回奔波,搜集第一手实钻资料,为试验井的试验提供依据和对比。冬天的戈壁,寒风刺骨。韦忠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里,每天要奔波四五十公里。
在克拉玛依期间,韦忠良上腹经常长时间疼痛。可他一心想着快点把技术转移中心建好,“早点建成中心,我们的技术就能早点落地,切实帮助到科技企业。”
2012年3月,韦忠良被诊断患了胃癌。手术后,韦忠良还派两位研究生去新疆鄯善县组织专家对《柯柯亚区块钻井提速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验收评估。
就在韦忠良去世前一个月,中石油华东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沈建中来看望他,两人针对提升非常规页岩气领域钻头的钻井速度问题商讨紧急解决方案。临走前,
“心底无私天地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