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农村支教去!”带着和王殷浩同样的梦想,来自常州大学的15名“90后”大学生,组成支教团队,给武进区雪堰镇新康村的孩子们送去了特别的暑假。
今年暑假前,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蒲公英驿站”的几名学生,得知雪堰镇新康村的80余名乡村小学生需要暑期老师时,便自发组成了支教队,帮家长们看管孩子,为孩子开设各种好玩的课程。
19岁的王殷浩,第一次接触这么多小孩。有几个孩子很调皮,一度让他有些束手无策。“上课时,有小朋友走动,我就会和他讲道理,他还不听,我就会严肃起来。看到我变脸了,孩子会乖乖地坐好。”王殷浩说。
“几天实践下来,真的挺累。但第二天听到孩子们一声声‘老师好’,我的心就会暖洋洋的。”王殷浩很有成就感地说。
为了提高小朋友的兴趣,王殷浩在教绘画课时,各种游戏融入到绘画教学中,小朋友表现好的话,还可以领到小奖品,一个个都非常专注。
小朋友钱娟,13岁,长得眉清目秀。问她这两天的感受,她笑着说:“我很喜欢待在这里,有很多伙伴,老师对我也好,陪我们玩游戏,又会教我们题目,很棒。”
“暑假里,很多家长要上班,小孩子没人带,就算有老人带,也只能看看电视,既伤眼睛又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而我们可以发挥特长,为孩子们做点什么。”王殷浩介绍,所有志愿者都是由“蒲公英驿站”的同学组成,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各有特长。
为了让孩子们能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大学生们还给学生的家长写信,和家长们分享与孩子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探讨如何给孩子安排暑假。“我们鼓励家长多抽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可以出去旅游,可以一起做一些事;我们不建议家长给孩子报太多的辅导班,让孩子忙得失去暑假。孩子多玩多运动,也可以防止空调病。”王殷浩说,他会把这些建议写进给家长的信里,让孩子带回去。
由于新康村离常州大学较远,在支教期间,他们住在新康村提供的两间办公室里,男女各一间,室内没有床,大学生们将就着在地砖上铺了席睡觉。这让久居城市的他们,多少有些不适应。但他们会继续在新康村陪孩子们过暑假。
常州日报原文地址: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rb/html/2013-07/19/content_657556.htm (编辑 包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