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闻网

常州日报:常州大学学生深入基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帮助留守儿童 关注社会救助

陈子威 常州日报 A6 现代教育 2013.9.13发布时间:2013-09-13

 

常州大学学生深入基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帮助留守儿童
关注社会救助

  今年暑假,常州大学文法学院派出两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关注社会热点,提出改进意见。

  帮助山区留守儿童

  由常州大学文法学院社工协会组织,来自文法学院,经管学院和环境学院8名同学组成的“书香传递,温暖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开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疙瘩村小学,展开为期两周的山区支教活动。

  疙瘩村小学地处山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学校一个老师要同时教好几门课,孩子们多为留守儿童,学业基础较差。学校虽然在去年由华侨捐建了新的校舍,也有了电视机,但是基本是摆设,孩子们甚至从来没有上过音乐课。 

  支教小分队为山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从常州募捐的数百册图书,新的书包、文具;在趣味十足的英语课上,教他们学会《外婆家的澎湖湾》、《蜗牛与黄鹂鸟》等儿歌,带他们一起做美术手工,学舞蹈,做游戏……

  同学们不仅每天要辛苦地上课、备课,还要面对陌生艰苦的生活环境,学校没有宿舍,只能住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工厂的工人宿舍里,天气炎热,没有空调,山里的蚊虫又比较多,很多人身上都被咬出了大包,平时吃饭也是和厂里的工人一起,而村子距县城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购买生活用品什么的着实不易。“但正是这样的艰苦环境,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和品格,才使得我们的这个暑假变得有意义。”

  关注社会救助现状

  来自文法学院的另一支法律援助小分队,走访了常州市救助管理站,对普通市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走访街头流浪人员,调研分析了常州地区的社会救助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状况。

  为了深化对救助制度的了解,大学生们头顶烈日走上街头,分发问卷,面对面采访普通市民和流浪人群。调查共涉及市民、未成年人、救助站工作人员和街头流浪者1000人,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1000份。调查对象中对未成年流浪者关注并提供过帮助的占46%,对现行未成年人救助制度不满意的占68%。流浪儿童流浪期间,51.9%的人经常出现在“车站、商业街”,32.8%的人出现在“广场、旅游景点”,16.3%的人出现在“天桥、马路边”。

  大学生对于常州救助制度提出了建议——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要坚持“自愿受助 无偿救助”的原则,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开展主动救助;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进一步完善流浪儿童、贫困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工作。对于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要加强监管和照顾,总结出未成年人大多因为什么原因来寻求社会救助,并根据这些原因从源头上排除未成年人所遇到的困难,及时与对方父母取得沟通,如需走访调查的需及时了解清楚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内心想法。对于流浪儿童的救助,要随时上街调查,发现流浪儿童应及时带回救助站给予相应救助,并马上联系流浪儿童的父母以及亲人;需要教育补助的应及时给予相应补助,保证儿童的基本教育不受到影响。 (陈子威)

常州日报原文地址: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rb/html/2013-09/13/content_673790.htm (编辑 包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