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闻网

常州电台:常大首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 8名90后学生发明火箭导弹推进剂生产装置

包海霞 裴玲 常州电台 新闻台 846早新闻 2013.10.25发布时间:2013-10-25

 常大首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  

8名90后学生发明火箭导弹推进剂生产装置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是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今年的比赛刚结束,常州大学的一项学生作品首次问鼎最高奖项特等奖,而这项含金量高达千万的发明,最初设想是由一则新闻报道引发的。请听包海霞和常州台记者裴玲的报道:

  硝基胍是一种白色晶状体,是火箭固体推进剂的主要成分,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战备物资,在国防和工农业中具有广泛应用。

  大学生王莉表示,正是去年的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了他们的关注。“2012年河北某个化工厂硝基胍生产车间发生了爆炸事故。他们是传统的生产工艺,是在釜式反应器中进行的,它的容积有几千升甚至上万升的,物料很容易蓄积,然后发生一些爆炸事件。”大学生何兆斌,“我们看到报道,伤亡五十几人,不管是经济人员都是非常惨痛的。后来我们就想,如果把传统的间歇操作,然后通过工艺路线设计,把它变成连续流操作,安全性肯定会有质的飞跃。

  于是,九位同学组成了一支跨专业、跨年级的团队,查文献、找资料,请老师指点。所有的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他们都泡在实验室,反复摸索后,大胆地放弃了传统工艺。大学生黄亚飞,“一个釜可能要三四楼层高,我们采用特制的玻璃功能膜片,来代替传统的体积非常大的反应釜。

  经过一年时间的不断改进,现在的这个装置体积不超过1立方米,五台这样的设备就可以替代一家工厂。他们的科技创新作品,已经申请了两项专利,在比赛中赢得了院士级别评委的认可,当时就有多家企业前来接洽技术转让。目前他们与金坛一家化工企业签下合约,初拟的技术转让费为1000万元。

  据了解,“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被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每两年举行一届,今年有440所高校的1135件作品进入全国决赛,其中特等奖仅34件。常州大学的另外一个团队,使用价格低廉的凹凸棒石和稻壳活性炭为原料,制备的净水材料,也获得了二等奖。而在过去的挑战杯比赛中,在常高校获得的最高奖是三等奖,今年取得了重大突破。(编辑 包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