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毕业,我们何去何从?
又到一年毕业时,又到一场抉择处。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考研还是就业,一直困扰着大学生以及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高达699万人,招聘岗位数却比往年下降15%,一涨一落使得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们到底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是找一份实实在在的工作先赚钱,还是考研,为自己的未来开拓一条更广阔的就业之路?本期“社区圆桌会”走进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邀请学生、老师和专家,畅谈大学毕业之后的人生之路。
明确定位是成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走出大学校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给自己定位的问题。来自新沂的葛钰就读的是制药工程,她觉得自己的专业找工作并不难,她的志向是找一份与中成药相关的职业。她网投了好几家制药公司,最后被常州一家中成药生产企业看中。
她觉得自己的成功,与自己面试之前做足功课有很大的关系。她当时也是抱着必能成功的心态去参加面试的,态度要谦逊,但又不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这样的态度和自信将会帮你赢得更多。
刘玉红来自甘肃,一心想留在江南工作。她觉得,找的工作还是应该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毕竟这是自己最擅长的技能。
专业不对口不是就业最重要的门槛
老家徐州的宋鹏读的是制药工程专业,在考研还是就业的十字路口,宋鹏先是选择了考研,但发现自己心思不在考研上,就主动放弃了。
对于自己的求职经历,宋鹏用“果断”来形容。去年10月,他第一次去面试,只思考了一个晚上,就和对方签约了,职务是医药销售代表,工作地在浙江。宋鹏说,这么早就定下这份工作,是因为当时很多同学还在忙着准备考研,自己的胜算就会更大一些。
无独有偶,和宋鹏同一专业的邵钱海也选择了做一名医药销售代表。去年10月,邵钱海就开始海投简历。今年3月,在导师的推荐下,他最终选择了常州药物研究所的医药销售代表。“企业这两年销售业绩成倍增长,发展潜力很好,而且导师对这家企业也知根知底。”邵钱海说,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安安稳稳地做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考研,最难的就是坚持到底
当得知自己将成为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的那一刻,王红觉得,这4年来在考研路上的努力和拼搏终于有了回报。踏入大学校园,王红就给自己制定好了学业规划:考研。大一有段时间,王红也曾为考哪所大学而迷茫,好在班主任的话给了她鼓励和信心。最终,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中国药科大学的药理学专业。对于自己的考研经历,王红最深刻的认识是,坚持不是胜利,坚持到底才是胜利。
和王红本科同一专业的刘佳栋,从大三上学期开始就着手准备考研,因为准备时间过长,他一度产生了疲倦感,想要放弃。最后在学姐、父母和老师的积极鼓励下,他再次坚定了继续考研的决心。“考研,最难的就是坚持到底。”刘佳栋颇有感触地说。
有足够“资本”才能挑工作
代振飞坦言,自己找工作很挑剔。从今年3月份开始,他参加过各种校园招聘会,也在网上投过简历,不是自己满意的单位看不中自己,就是自己看不上对方。直至后来,他感觉那些单位是一个不如一个,于是越找越烦。直至5月中旬,他经学校老师介绍进入了连云港一家民营企业。代振飞有这样的想法,如果进入企业后工作不理想的话,他会选择继续考研,但绝不会做“啃老族”。
来自南京的陈涛经过几次挑选,直到最后,被连云港一家生物科技企业相中。他说,走出大学校园的第一份工作,重在积累经验。只有自己有了足够的“资本”,才能去挑工作。
学校为毕业生搭平台找出路
陆燕青是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负责毕业生工作的老师。对于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他表示不乐观。他说,学校早就意识到了,因此就业工作未雨绸缪。去年暑假,学院就在无锡和泰州开辟了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
为使毕业生尽快适应新环境,该学院还主动跟进毕业生需求,在毕业生中开展入职、升学适应性教育活动。
要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
如何选择人生第一份职业?如何完成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中国华油集团资深人事经理苏小琴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内在需求,如: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对什么感兴趣?我做人和做事的价值观是什么?我具有什么样的天赋?把“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看做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企业的大小,不如选择适才适所;选择气派的办公室,不如选择良好的企业文化;选择钱多钱少,不如选择一技之长;选择公司,更要选择一位值得追随的老板。
在工作中要不断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在团队中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金钱之外的工作动力是什么?什么可以成为我下一步的目标?因为企业不仅是谋生的场所,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武进日报原文地址:javascript:void(0);/*1384150266085*/ (编辑 包海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