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闻网

常州晚报学周刊专题就大学语文课程调整采访我校教务处徐明华副处长

毛翠娥 常州晚报 A12 学周刊 2013.11.15发布时间:2013-11-26

 

人大将大学语文由必修改选修引热议,记者调查——

在常高校的理工科,

大学语文都由必修向选修转变 

校方:为缩短必修课时而改

  日前,人大传出消息:下学期开始将大学语文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一时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网友有所争议的是,在北京声明中、高考大幅度提升语文分值之际,为何顶尖高校却越来越不重视母语教育?

  还有一则信息:今年年初,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公布了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结果,在91所高校中,将大学语文列入必修课的不到40%。

  在常高校大学语文开设情况如何?根据高校反馈,有的坚持在本二批次定为必修;还有的按“专业”区分,文科类必修;还有的已“一刀切”,由必修改成选修。

  现象

  在常高校的理工类,大学语文都由必修向选修转变

  记者调查得知,4所在常高校对于大学语文的开设情况,各不相同。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一度将大学语文列为全校必修课,但在2012年的新生培养方案中,将大学语文拉出必修课的名单,变成选修课。

  4所高校中,江苏理工学院大学语文开课相对较多。这一学期,该校的本二批次,无论文理科院系,大学语文一律必修。常州工学院的人文学院、经管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延陵学院的文科专业,大学语文作为必修,理工科鲜有涉及。常州大学文科专业必修大学语文,理工科开放选修窗口。

  不过,高校对于大学语文的态度也在转变。2013年新生的培养方案中,江苏理工学院调整了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即文科类必修,理工科选修;而常工院则将课程自主权下发到各二级学院,大学语文到底是必修还是选修,由各院系根据专业特色自主决定。新的方案实施,要从下学期开始,因为人才培养方案一般至少提前半年制定。

  原因

  校方认为大学语文是高中语文的延续,为缩短必修课时而改

  常工院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学语文的兴起、衰退有个历史背景。上世纪80年代,南大发现学生在写论文时词不达意,率先在高校中必修大学语文,此后众学校跟风。遗憾的是,大学语文最终成了高中语文的延续,于是在上世纪末逐渐淡化。

  而高校纷纷拿大学语文“动刀”,还有一个大同小异的原因,缩短必修课时。

据了解,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必修课程单上,并没有大学语文这一科,而为了保证思政、外语、体育和专业课,高校将大学语文由必修改成选修。这么调整,有学校点评是“大学回归本位”。

  必修改选修,面对“弱化母语”的质疑,高校澄清,这是两码事。江苏理工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王志华认为,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只是大学语文这一门,还有古代文学、诗词欣赏、电影赏析……大学语文改选修后,学生可根据兴趣来自由选择。

  常大教务处副处长徐明华认为,开大学语文有必要,可以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在常大,不仅有大学语文,校方还通过开设人文之光讲座、高层论坛、道德讲堂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仅去年就开了20多场人文之光讲座。

  焦点

  争议一:大学语文要不要学?

  在校园里随机采访了一些学生,声音有赞有弹。

  其一:该学,常工院机械专业一女生说,经常是提笔忘字,关键时候求助于手机,所以上语文课还是有必要的,再说接受点文学熏陶也不错啊。

  其二:没必要,浪费时间。常大电子专业一名王姓男生说,专业课多且繁琐,哪有时间来学大学语文呀?而且,一听到“语文”两字,就没动力“上课”了。

  其三:可以选修。常大外语学院一大四女生说,有同学报考对外汉语的研究生,如果学了大学语文,写作这一块至少得心应手些。学生学不学,凭兴趣来自由选择最好不过。

  不过,作为一线授课老师,一致认为大学语文有开课必要。王宏民,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有着13年大学语文教龄的他感触颇深,理工科学生更应该学大学语文,在语言表达能力、作品感受能力以及文字书写能力上,理科生普遍比文科生差了一截,所以亟需“补课”。

  争议二:大学语文该怎么上?

  人大在回应外界质疑时表示,大学语文改为选修,是因为学生兴趣不高,上课的寥寥无几。

  有老师坦言,大学语文最初的教材,文言文为主,学生不“感冒”也在情理之中。

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早些年就摒弃旧教材,新教材主要是优秀作品赏析,江苏理工学院甚至是自编教材。

  王宏民一直想为大学语文“正名”,“它绝不是‘高四语文’,课堂有别于应试教育下的中学课堂。”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大学语文呈现形式多样,热点新闻评论、即兴演讲、周末读书沙龙等,授课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更多的结合社会热点、专业特点。比方说,在化工学院的大学语文课堂上,他就会谈到“生态文学”。

  这样的课堂自然吸引学生。学期末,校方组织学生对老师的课程实行评价,大学语文的得分高于人文学院的平均分。

  崔涛,自2010年起负责常工院通识教学部,她在大学语文的授课中,同样是注重进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大学语文不应局限于讲解课文,而应上成文学素养课,提升学生的能力”,她通过戏剧、童话剧、诗歌朗诵等一系列精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一线授课老师感慨:

  大学语文在高校一度被边缘化

  采访时,不止一位授课老师谈到,大学语文在高校一度被边缘化。

  某高校一老师说,该校大学语文授课面向文科类学生(非中文专业),至于理工科学生,他们也曾建议开课,但自上而下遭到碰壁。学校答复,这课开了多半没有学生上;二级学院则称课时紧。两年前开始,面向理工科学生,他们开了门“沟通与写作”课,算是作为大学语文的替代。

  常工院通识教学部主任崔涛感慨,同属语言类,大学语文的地位远不及英语,“英语是全校范围开课,大一、大二四个学期上课;而大学语文只有一学期64个课时,还只是针对文科类学生。”

  对于教大学语文的老师而言,身份也挺尴尬。江苏理工学院一名老师说,如果只教大学语文,评职称是件麻烦事。原因很简单:大学语文只是一门课程,不是一个学科。不是学科,就没有教学、科研项目,而评职称,项目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以,教大学语文,只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之一,更多还要兼顾专业课。

  此外,因为大学语文不是学科,就没有相应的经费。崔涛说,以前他们在学生中搞个活动,因为没有经费,经常去兄弟部门去“化缘”。她负责通识教学部后,开始了一系列“拯救母语”的活动,大学语文还评上了校级精品课程。在她的努力下,去年终于申请到了专项经费。

  今后,常工院将大学语文的开课权下放到各二级学院。崔涛认为这不错,因为有的理工科学生,着实对大学语文感兴趣。有一回,她的课堂上就来了名工设专业的理科生旁听,所以“改革”后,部分理科生可以选修大学语文。

  理科生以选修的形式上大学语文,江苏理工学院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王宏民也认同。他说,课堂上还是有几个不安分的学生,如果强迫他们来上课,对课堂教学也是一种干扰。而真正有兴趣的学生,自然会爱上课堂。

  本版文 毛翠娥 图片来自网络 

常州晚报原文地址:javascript:void(0);/*1385709273933*/ (编辑 包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