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调研小分队体验慢城生活记
桠溪镇位于南京市高淳区,在2010年11月27日被授予“桠溪慢城”称号。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桠溪慢城所倡导的慢节奏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慢文化到底是什么?慢节奏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当地的慢生活是否能够适应我们的大时代背景呢?桠溪慢城究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什么呢?
2014年7月8日开始,常州大学高淳慢城慢生活慢文化调研小分队走进高淳慢城,体验当地人眼中的慢生活。
自得其乐——传统慢城人的生活
整齐的水稻田,静谧的荷花池塘,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宁静安逸的小院,这就构成了一幅传统祥和的慢城风景。调研小分队一行走进大山村一家小院,一位精神奕奕的老人正在喂鸡。老人热情地给大家介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在交流中得知,老人近80高龄,他就像大部分传统的慢城人一样,早睡早起,农忙时就下地干活,闲时与邻里串串门,唠唠嗑,我们眼中所谓的慢生活在他们看来就是简单的日常生活。在与几位老人交谈之后,小分队队员发现,他们对自己的生活都很满意,老人们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让我们既赞叹又羡慕。
恋恋不舍——走出慢城的年轻人的心声
由于自身发展需要,很多年轻人选择走出慢城,求学抑或工作。然而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普遍压力较大,人际关系淡薄,他们反而开始怀念慢城的生活,于是在节假日选择回到家乡,放松身心。我们在瑶宕村就遇见了这样一位女士,她自幼在瑶宕村长大,之后在城市中生活,但每年节假日期间都会回到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她向我们表示,在城市中邻里关系并不密切,而在慢城中,和睦亲近的邻里关系,鸟语花香的家乡美景始终让她倍感留恋。她还告诉小分队队员,很多慢城本地嫁出去的姑娘,怀孕后会选择在慢城待产。
小分队队员也曾在慢城遇到一位曾经在苏州工作的当地小伙子,他辞去原本稳定的公务员工作,回到家乡。在他眼里慢生活又有这样一种理解,在慢城,自己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和审视自己的人生,在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潮流下,也许这里的发展模式不能为大多数人所适应,但是他希望这种生活态度能够影响城里人的生活,改变他们的思想和心态,即使在城里生活也要有这种心态。
慢中求变——慢城人生活的变化
自从被授予桠溪慢城的称号以后,桠溪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16岁的陈沛沛是慢城大山村当地的女孩,在她眼里村子里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原来泥泞的上学路被统一修整好,家里的房子被重新粉刷,村子里开始变得很热闹,每年尤其四五月份会有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学校也会组织同学发慢城的宣传手册,帮游客介绍慢城文化,有时在路上也会遇到游客前来问路。沛沛的奶奶张天美说,“自从有了慢城称号,我们的农田被统一承包,政府会发给我们补助,不仅不用辛苦的下地干活,而且我还在村里的农家乐里打打零工,搞搞卫生补贴家用。孩子的爸妈在高淳打工,晚上才能回家,现在这样生活我还能照顾孩子,我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很满意。”
欣欣向荣——慢城的经济发展前景
慢城这个称号也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以农家乐为主体的经济模式发展迅速。小分队成员了解到在之前交通不便,村落发展落后,村民收入主要以农耕为主,生活水平低下。自从当地被授予桠溪慢城称号后,当地居民在政府的带动下,发展了农家乐,农家客栈等经营个体。农民的经济收入多元化,在大山村里,我们就发现了这样一家,以自家住宅打造了农家客栈。41岁的女主人魏月红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发展不是很好,她主要在城里打工赚钱,自从大山村被开发后,她看到了家乡经济发展的前景,于是回乡翻新了自家住宅,开了一家农家客栈。相对于以前的生活,她表示自己更喜欢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小分队成员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所谓慢城的“慢”,并不是放慢速度,而是在“慢”形式,“慢”心态,“慢”文化中求发展。
经过大家几天的走访和体验,实践小分队记者们发现,当地居民普遍对自己的生活现状表示满意,他们也为自己居住在慢城这样一个地方而感到自豪。慢城的慢并不是发展上的慢,而是一种精神,心态和生活上的慢,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健康、生态、文化、农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相比较一般意义上的城乡经济发展以餐饮业为主,他们的发展模式独树一帜,他们的经济发展以保护环境为基础,辅以保护当地手工业,传统工业。
中国常州网原文地址:http://edu.cz001.com.cn/un/xxxw/2014/0714/72059.shtml (编辑 陈虎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