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闻网

中国常州网:2020创新生态:校企协同育人论坛暨2019“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授牌在常大举行

时晟昊 中国常州网 2020.9.27发布时间:2020-09-30

  9月25日,2020创新生态:校企协同育人论坛(常州)暨2019“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授牌活动在常州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常州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教融合研究分会承办,慧科集团协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小梅,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丁晓昌,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二级调研员蔡华,常州大学副校长徐守坤,高等教育学会特邀嘉宾、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家陈滢,以及部分高校和企业代表等100余位领导专家出席活动。活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教融合研究分会秘书长陈伟、常州大学教务处处长薛冰、慧科教育集团高教部首席科学家赵弋洋主持。

  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慧科集团、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学院、合肥学院 、浙江校友邦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州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获得授牌。

  王小梅副秘书长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成立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性全国性社团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努力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构建桥梁、完善机制,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持续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活动。2019年启动并实施的“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就是学会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行动体现。实施“双百计划”,一方面要通过选出校企合作的典型高校与典型企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模式与经验,彰显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教育链和产业链相结合,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同时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创新,破解产教融合发展机制的难题,形成灵活开放的长效性、实质性的合作机制,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

  丁晓昌会长在致辞中介绍了产教融合相关政策及江苏省的经验。他谈到,江苏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开放大省,文化大省,最有条件也最有需求开展校企合作。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前期举办的校企合作双百计划遴选中,江苏不少高校积累了经验,形成了多元模式,产生了一批效应。比如常州大学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和阿里云大数据学院,通过与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的深度融合,在“双创”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这与当前江苏正在发生的数字革命步伐一致。他强调,从国家对江苏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来看,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产教融合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定位,更加重视系统化设计,更加重视从产业端推动,更加重视制度支持和机制保障,以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持续发展,迈向新阶段。 

  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二级调研员蔡华介绍了江苏省产教融合的目标,他表示,中国制造2025、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大战略布局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命题。江苏的目标是到2025年左右,全省高等教育分类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体系初步形成,面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院校、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基本确立,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徐守坤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常州大学的现状,并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给予常州大学承办本次会议的机会以及慧科集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谈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构全球的经济结构。产教融合已经成为一个世界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课题,谁抢得先机,就等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中站在了潮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站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从高处着眼深处入手,举办这次双百计划授牌仪式,既是对已有成果的一种宣传和肯定,也是推动产教融合向深处实处发展的有力举措,必将产生深远和积极的影响。

  陈滢院长作了《共创共享 - 打造全连接的教育生态》的主题报告。在他看来,人才链和产业链的衔接不只是简单的创新,而应该像 DNA的双螺旋结构一样深度的融合,在各个环节都能够有连接。

  当前,新基建和数字经济的崛起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很多新的需求,陈滢院长用四个词概括其背后的顶层逻辑:新科技、新经济、新人才、新教育。他用5i来总结在当前科技加速发展的形势下人才培养的五大特征:快速迭代、行业引领、交叉复合、智能思维、国际视野。

  在5i特征的驱动下,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来做高等教育,也就是“互联网+”思维模式的产学融合。因此,慧科搭建了一个能够更全连接、真正实现价值交换的平台,即“产学融合2.0”,赋能校企合作、协作育人。产学融合2.0的创新是引入平台企业,高效对接产学域,打通域内循环。它的核心是产学协作理念渗透在以学生为中心和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是高等教育转型升级必由之路。产学融合2.0不仅是教育供给侧改革,更是端到端的重塑与优化。

  陈滢院长还和大家分享了过去10年慧科一直在打造的“共享教育生态”理念以及产教融合经验。秉承“出口设计入口”的教学理念,慧科根据产业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经过10年的耕耘,打造出6大学院、50多个专题课程模块、200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基本做到新兴产业全覆盖。为了打破围墙、促进横向交流、赋能教师成长,为此慧科用技术支撑规模化,连接全国产教资源、共建共享。在疫情期间,慧科跨校、跨地域、跨专业的直播课堂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共有1700余所高校的近万名教师参与,通过线上课堂、观摩学生答辩、跨校评审等方式,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帮助教师与产业走得更近。为了赋能更多老师,慧科还推出万名教师免费培训活动。

  常州大学副校长徐守坤作了《对接一流教育 对接一流企业 创建产教融合新模式》的主题报告。他分析了江苏区域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政策以及常州大学案例,还分享了如何将企业资源导入常州大学人才培养中,同时兼顾企业的生存。江苏省经济发展好、高教资源多、创新意识强、科技投入大、发展速度快,但同时面临困难问题多的现状。他谈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教育界和产业界是两个领域,产业界做产业,教育界搞人才培养。高校的人才毕业后到产业界之间还有一段距离,所以现在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政府要做好桥梁,做推动者、协调者和监督者,地方高校面向地方和区域产业发展,就要更好的借助于政府的作用、企业的职责,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建立行业企业创新、校企共生发展的一个新模式,也就是产教深度融合。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我们就要构建学科人才平台,建设这样的一个载体。充分释放科教资源,有效实现产教融合。要以学科为中心,形成围绕产业链打造学科链,由学科链布局创新链,最终创新链再反哺产业链的三角循环模式。 

  所以在这个理念指导下,2017年,常州大学与常州市政府、阿里云、慧科集团四方联合共建的江苏省第一所本科阿里云大数据学院签约并揭牌成立。通过共享企业资源,共建培养方案、共建课程、教材教学资源,共建实验室、共建“双师双能双栖”型教师等一系列行动,让企业深度参与运行机制,共同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人才。

  赵弋洋博士以常州大学阿里云大数据实验室为例,作了《促进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的报告。他谈到,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即能接触到真实产业项目,慧科与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滴滴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同打造符合高校教学需求的真实企业场景,培养真正的实战型人才。

  此外,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王先炜老师作了《共建科研和服务合作平台形成校企协同研发和育人机制》报告;华东理工大学刘程琳老师作了《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报告;南京理工大学居里锴老师作了《产学研融合推动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机械安全标准化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报告。

  在下午的论坛中,其他获得授牌的校企代表进行了典型案例分享。

  中国常州网:http://news.cz001.com.cn/2020-09/27/content_3843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