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高光时刻,广大师生创作了一百件艺术作品,记录百年历史变迁,讲述百年人文故事。”6月3日,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举办“信仰之美”百件艺术作品现场创作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安宁表示,这不仅是一次校园美育与党史教育相结合的主题党日活动,更是一次生动的艺术创作实践。
“信仰是什么?我想从一个故事说起。”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海燕在致辞时用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将墨汁当红糖吃的故事向广大师生讲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她表示,此次“信仰之美”百件艺术作品的创作,就是用艺术作品来展现百年党史中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瞬间,让更多师生感受“信仰之美”。
学院美术系专业负责人、硕士生导师王驰教授不仅自己创作了一副邓小平视察江苏小康目标的作品,也带着学生们一起创作。“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在为这次创作活动征集选题了。同学们从大量的历史资料里选取创作题材,最后确定100件艺术作品。用艺术作品传承信仰的力量,是师生们创作的初衷。”
美术191班的公煜柔与同学陈雨婷一起创作了《18只手印》。题材取自四十多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名农民在“包干到户”的契约上摁下18只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这一历史瞬间。“这种创作体验令人振奋。作为‘00后’,我们虽然没有经历战争年代和艰苦年代,但在创作中,画过去,比今昔,会油然升起一种自豪感,不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
当日,“建党百年砖”总设计师、非遗锦灰堆砖拓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邵嘉平向常州大学捐赠一对由嘉兴南湖湖心取土烧制的“建党百年砖”,寓意着南湖的星星火种,从革命起航地再出发。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接受捐赠并为其颁发收藏证书。
据悉,常州大学坚持用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着力赓续和传承红色基因。学校成立了全国首家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建立了全国首家红色文化资源大数据库,打造了“十红”特色,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科学研究与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富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基地。“建党百年砖”将存放在常州大学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向师生展示。
(编辑: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