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闻网

第三届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国际会议暨新能源安全技术与城市应急管理创新博士后学术活动在常召开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宁舟/文 新闻中心 庄媛/摄发布时间:2025-05-27

5月23日至25日,由常州大学主办,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通理工学院、重庆大学、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中国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华北科技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和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共同主办,常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州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和江苏省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联盟承办的第三届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国际会议暨新能源安全技术与城市应急管理创新博士后学术活动在常州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中国科协原书记处书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冯长根,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封春晴,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原总工程师、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学会会长苏斌,华北科技学院、应急管理大学(筹)校长任云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王凯,青岛理工大学副校长陈连军,以及来自法国、美国、荷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通过网络直播,累计在线人数6万余人。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出席活动并致辞,副校长晏成林主持大会开幕式

第三届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国际会议暨新能源安全技术与城市应急管理创新博士后学术活动现场

开幕式上,陈海群介绍了常州大学发展概况,并希望以此次学术会议为契机,广泛凝聚共识,拓展合作网络,积极打造学科交叉创新平台,重点突破智慧应急、新能源安全等关键技术,在共建“城市安全联合实验室”“应急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及高端智库等方面形成协同合力。

陈海群致辞

冯长根表示,公共安全是复杂系统的动态平衡,需要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将不可见的动态风险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可推演的模型、可执行的预案。目前北京、广州、合肥、常州等城市公共安全领域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专家学者们的智慧贡献,本次会议聚焦“智慧安全与信息化”“新能源与新材料安全”等议题,正是破解当前城市安全痛点的关键。

冯长根致辞

封春晴表示,博士后是青年科技人才的生力军,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本次活动既是全国交流的窗口,更是共求未来的契机。他希望广大青年人才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挑大梁当主角,人社部门也将继续凝聚各方力量,持续开展多元化人才交流,支持人才引进培养,以更实举措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以更好生态激发创新的活力,让江苏成为青年人才近悦远来的热土。

封春晴致辞

苏斌致辞表示,近年来城市安全发展面临多方面挑战,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顶尖专家,他期待会议成果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实践提供指导,为学术研究开辟新方向,为全国的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江苏智慧、江苏方案,营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产生活环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议新篇章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苏斌致辞

会议会期3天,共安排了18个大会特邀报告和98个分论坛报告,涵盖了城市公共安全、石油化工生产安全、新能源与新材料安全、应急管理与救援处置,以及智慧安全与信息化等多个主题。与会专家通过专题演讲、小组讨论和交流会话等形式积极分享研究成果、经验和思考,推动了相关学科领域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构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典型灾害应对策略、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以及新兴领域安全挑战等方面提供了宝贵见解。

范维澄作大会主题报告

5月25日的博士后学术活动以“新能源安全技术与城市应急管理创新”为主题,搭建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博士后思想交流和科技创新,助力博士后人才开拓研究视野、提升研究水平,推动了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精准对接,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科研互助平台。共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州大学、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17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1名博士后作了报告。


大会接收投稿论文100余篇,遴选优秀论文30余篇。在大会的收录论文中,我校4名学子获选优秀论文,体现了常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双链驱动•知行耦合”石化行业安全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石化行业培养一流安全人才的目标理念。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国际会议是常州大学主办的连续性国际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汇聚世界各地的安全界同仁,深入探讨有关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及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和最新动态,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讯员/刘瑞 审核/吕琳华 编辑/庄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