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常大要闻
首页
首页
常大要闻
常大要闻
11-15
2024
常州市妇联来校调研
11月14日,常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瑛一行来我校调研妇联相关工作。党委副书记黄海燕会见陈瑛一行,校工会相关人员陪同会见。黄海燕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果等。她表示,学校未来将持续筑牢桥梁纽带,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妇女干部队伍建设,与市妇联同频共振,引领广大女教师团结一心,推动学校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陈瑛希望常州大学进一步有效凝聚女教师、女职工的智慧与力量,扎实开展高校妇联工作,在提高广大女教师在全市科技创新中的参与率和贡献率作出更为突出的贡献。(通讯员/刘樊 审核/安宁 编辑/孙悦)
11-14
2024
学校开展实验室及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检查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校园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高校安全检查的通知要求,11月11日下午,党委常委、副校长李亚飞带领校实验室安全督导专家和实验室安全督察组对全校实验室及危险化学品管理开展拉网式安全检查。本次检查分为六组同时进行,重点对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安全宣传教育准入、个人防护与环境保护措施、危险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化学废弃物处置、安全检查与巡查机制、特种设备和危险设备设施、事故应急处置等情况进行检查。李亚飞强调,各单位要强化大局意识、风险意识、底线意识、责任意识,做到自查全覆盖、零死角,切实摸清安全隐患底数,建立问题隐患和整改措施“两个清单”,明确检查、整改的责任、时间节点和措施要求,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坚持立查立改,确保隐患整改到位。(通讯员/居晨玉 审核/李正义 编辑/孙悦)
11-14
2024
学校部署2024年度全面从严治党暨廉洁风险防控等专项督查工作
11月12日上午,学校召开2024年度全面从严治党暨廉洁风险防控等专项督查工作部署会,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沈新奎,全体督查组成员,以及校纪委全体人员参加会议。沈新奎强调,督查组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认识本次专项督查工作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的关键举措;突出工作重点,确保督查实效,紧紧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展开,深入查找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严肃工作纪律,加强队伍建设。不干预被督查党组织正常工作、不履行执纪审查职责,对应当发现的重要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重要问题不如实报告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会上,纪委办负责人介绍了督查组成员及任务分工,纪委办相关人员传达了《2024年度全面从严治党暨廉洁风险防控等专项督查工作方案》。根据工作安排,校纪委、派驻监察专员办督查组将于2024 年 11 月中旬,对发规处基金会联合党支部、人事处党支部、研究生院党支部、学工人武党支部、科技党支部、产学研能创处联合党支部、社科处党支部、财务党支部、实验室管理党支部、国采党支部、产教融合质评应技联合党支部、信息化处党支部、继教学院党支部,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怀德学院党委,后勤保
11-14
2024
我校学子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
11月8日至10日,由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委员会主办、广州大学承办的“构力杯”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在广州举办。经过12个小时的现场模型设计与制作,以及两天的模型加载测试,我校城建学院土木221班申杰、土木221班刘鑫超和土木222班汪鑫组成的团队(指导教师:王新杰、郭翔),在众多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实现了我校在此项竞赛中的历史性突破。学校获高校优秀组织奖。城市建设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始终秉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赋能、以赛增智”的理念,发挥教学与学工协同育人合力,以学科竞赛为牵引,不断优化竞赛组织服务,充分激发师生专业潜能和参赛热情。获奖学生代表土木221班申杰同学表示,比赛过程中惊心动魄的瞬间依然历历在目,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香港大学等120多所高校同台竞技的经历,让团队收获了见识与成长,这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团队将继续努力,秉持初心,以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精神直面未来的各种挑战。本次竞赛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空间受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充分展示了我校学子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培
11-14
2024
盐城工学院副校长张勤芳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11月13日上午,盐城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勤芳一行来校调研交流。党委常委、副校长彭明国出席交流会,研究生院、研工部、学科办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彭明国回顾了两校的历史渊源和深厚友谊,介绍了常州大学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成果等基本情况。他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进一步深化两校友谊、拓展两校合作,促进双方在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共同进步与繁荣。张勤芳简要介绍了盐城工学院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他指出,常州大学办学成绩斐然,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科建设,博士点培育方面的工作都走在前列。他希望两校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深化两校各学院、各部门之间的互学互鉴,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会上,双方围绕学科建设、博士学位点授权培育、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工作思路、创新举措与实践经验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通讯员/朱伟 审核/何岩峰 编辑/孙悦)
11-13
2024
我校研究生在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
近日,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在北京闭幕。我校商学院研究生团队斩获全国二等奖。比赛中,商学院以研究生沈宇轩、邵文娟、石双双为成员,以刘建刚为指导老师的团队,从187所研究生院校的572个优秀案例中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在决赛中,团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72支案例队伍展开激烈角逐,最终凭借创新的思维、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佳绩。参赛团队呈现的案例从已成功的企业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其快速成长的成功要素,对于初创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商学院瞄准本次大赛创新创业赛道,围绕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中急需发展一批外循环跨境电商企业典型的时代热点,以商学院校友企业常州溧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案例企业,组织开展10余次走访调研,整理形成调研资料10余万字,组织专家对申报书和视频申报材料进行反复研讨打磨。本次比赛为商学院组织开展研究生学生实践创新系列大赛的积累了重要经验,为学院持续开展研究生实践教育开展打下了扎实基础。团队成员表示,本次比赛是提高能力、促进学习的好机会,团队通过比赛与各类高校的管理类研究生相互交流专业领域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专业能力,开拓了创新思维,对于同学们今后的专业研究和学业
11-12
2024
台湾华语文教育发展基金会董事长任弘来访
11月6日,台湾华语文教育发展基金会董事长任弘来访。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琳在科教城校区文正楼贵宾室会见来宾,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跨文化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见。杨琳介绍了常州大学发展概况和办学特色,她指出,学校作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每年承办“寻根之旅夏令营”等华文教育品牌活动。她希望通过此次交流,积极推动常州大学与台湾高校、海外华文教育机构开展多层次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两岸华文教育融合发展,讲好更多常州大学与台湾高校友好互动的美好故事。任弘表示,参观了常州大学中以机器人产业学院、两湖创新馆、余光中乡愁文化展示厅、周有光故居和西太湖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文化景点,充分感受到了常州大学和常州的发展成果。后续将通过华语文教育发展基金会平台,邀请台湾更多校长、老师和大学生、台湾青年来常州大学交流,赋予两岸华文教育更多新动能和新内涵。(通讯员/王建辉 审核/杜志峰 编辑/张茹)
11-12
2024
常州大学召开2024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
11月5日下午,常州大学召开2024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学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沈新奎,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与会同志围绕所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结合内部监督、“条线”监督情况,从“三个必汇报”、近期发现的重点问题、下一步拟开展的监督重点、日常监督中发现违规违纪违法或需要问责的事项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沈新奎指出,各职能部门要不断深化责任担当,紧扣监督监管职责,善于发现解决突出问题,强化部门间协同监督,创新监督方式,提升治理效能,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讯员/杨叶凡 审核/陆恒 编辑/孙悦)
11-11
2024
我校举办2024常州国际新能源技术大会
11月3日-5日,2024常州国际新能源技术大会在常州举行。作为第2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江苏分会场活动,此次会议由常州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并得到了常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常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江苏省对外科技促进会和江苏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等多个单位的支持。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杨文新,江苏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汝益仙,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人才处副处长陈利琴,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蒋鹏举,常州市政府外事办副主任沈炼,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陆伟,常州市科协主席任洪兴,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吴玉青,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总干事邢雷,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庄林忠,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奥克兰大学高唯,欧洲科学院院士、乌法科技大学鲁斯兰·瓦列耶夫,皇家爱丁堡学会院士、伦敦玛丽女王大学马克·布拉德利,韩国国家工程院/科学技术翰林院院士、浦项科技大学金炯燮,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俄罗斯乌法科技大学教授伊格·亚历山卓夫,NanoSPD国际组织副主席、美国
11-11
2024
常州大学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入校评估考察
11月6日至11月8日,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行10人莅临我校,开展为期3天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入校评估考察工作。专家组由重庆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任组长,温州大学副校长王尧骏任副组长,专家组成员包括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张波、吉林化工学院副校长孙大志、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婕、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郭栋、南通大学副校长华亮、重庆大学原教务处处长李正良。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以线上评估与入校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0月10日至10月30日,专家组通过线上调阅材料、听课看课、访谈座谈等方式,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线上评估。11月6日下午,常州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入校评估说明会在科教城校区文正楼第二会议室举行。专家组全体成员,省教育评估院副院长吴立平,省教育评估院相关工作人员,学校在校校领导,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忠玉主持。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徐守坤致欢迎辞,代表学校对专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全体专家组前期线上评估的辛勤付出和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本科教育始
11-11
2024
彭明国教授团队在环境领域国际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含氮有机化合物是饮用水及污水氯消毒过程中产生毒害消毒副产物尤其是含氮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体。随着大量化学品使用排放和水污染形势严峻,水中有机化合物种类日益增多,揭示氯消毒过程中新兴有机前体的氯化动力学反应机制、未知消毒副产物的形成和相关的毒性效应成为国际研究热点。近日,彭明国教授团队左延婷博士鉴定识别出一类在含藻水中广泛赋存的高含氮杂环类小分子——蝶呤类化合物,并以典型的生物蝶呤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探究了其在氯化过程中的动力学、消毒副产物形成和毒性效应。研究发现淬灭剂的选择与使用对于生物蝶呤氯化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传统还原性氯淬灭剂(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均会破坏生物蝶呤氯化形成的N-Cl键,从而严重低估此类化合物与活性氯的反应活性。研究验证了醚类化合物1,3,5-三甲氧基苯作为替代性氯淬灭剂的可行性,并成功揭示了pH依赖的生物蝶呤-氯反应动力学机制,同时结合高分辨质谱和DFT理论计算首次鉴定出一系列与含氮蝶啶环相关的N-Cl转化产物,并基于理论预测和发光菌急性毒性测试评价了转化产物的毒性效应。研究结果为蝶呤类化合物在氯消毒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准确研究新兴含氮
11-11
2024
俄罗斯乌法科技大学校长瓦金·扎哈罗夫一行来访
11月4日,党委书记徐守坤、副校长王建浦在科教城校区文正楼贵宾厅会见了俄罗斯乌法科技大学校长瓦金·扎哈罗夫、副校长丽塔·菲利波娃、前副校长伊格·亚历山卓夫、材料科学与金属物理学院院长帕尔费诺夫·叶夫根尼,国际交流处、音乐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见。徐守坤介绍了常州大学近期发展态势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行业产业优势和国际化发展建议。他表示,此次两校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共建能源关键金属联合实验室是常州大学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就,有助于提升双方在相关学科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瓦金·扎哈罗夫表示,乌法科技大学非常重视与常州大学的合作关系,希望双方能够加强在优势、特色专业领域的科研合作、师生交流和创新平台建设,在未来的国际合作中取得更多、更具影响力的成果,为两校师生提供多元文化交流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渠道和机会。(通讯员/王建辉 审核/魏伟 编辑/孙悦)
11-08
2024
学校启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教育强国 常大何为”大讨论
11月7日,学校在科教城校区文正楼第二会议室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教育强国 常大何为”大讨论启动会。党委书记徐守坤,党委副书记黄海燕,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秦义,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薛冰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黄海燕主持启动会。会上,薛冰对大讨论方案进行介绍,就大讨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作出具体安排。徐守坤作动员讲话。他强调了开展本次大讨论的重要意义,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建设教育强国“不能等”,开展大讨论是落实党中央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融入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学校发展“等不及”,面对未来,如何谋划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路,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是开展大讨论必须聚焦的关键点,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教师建议,激发学院办学积极性,集众智、汇众力,提出解决方案;避免旧瓶装新酒、路径依赖等传统问题,一定要设计好相关问题,把问题细化,防止大而化之、防止走过场,要直面问题、研究问题,敞开思想、集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10454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8
/
805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