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常大要闻
首页
首页
常大要闻
常大要闻
01-15
2019
常州大学福建校友会举办联谊活动
1月12日下午,美丽的厦门阳光普照,遍地翠色欲滴,来自福建各地的40余名校友代表济济一堂,开展常州大学福建校友会2019年新年联谊活动。陆锦冲副校长出席联谊会并讲话。经与会校友一致同意,聘泉州市福源工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储运87级校友郑德恩为福建校友会名誉会长;聘热能03级校友詹青阳、热能05级校友王文堂为执行秘书长。陆锦冲与常州大学福建校友会会长黄玖来为他们颁发了聘书。黄玖来总结回顾了福建校友会2018年工作,并对2019年的工作进行了规划。他表示,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履职尽责,从进一步完善校友会工作制度机制、拓宽联络渠道和丰富活动载体等方面入手,团结和联络福建校友,增进校友与母校、校友与校友之间的感情,促进校友和母校的共同发展。名誉会长郑德恩也表示,将努力把常州大学福建校友会办成母校的窗口、校友的桥梁、温馨的家园。陆锦冲代表学校和校友总会感谢校友们多年来对母校的关心和支持,向所有福建校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他向与会校友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办学规模、内涵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福建校友会广泛团结,加强交流,架起校友与母校之间沟通合作的桥梁,为地方经济
01-15
2019
学校召开2019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1月12-13日,常州大学2019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文彰楼报告厅召开。校领导陈群、蒋军成、戴国洪、苏旭平、黄海燕、邱正祥、徐树法、徐守坤、张宏如、陆华良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校本科教学督导组代表、学院全体院领导、学工办主任、教务秘书、专业负责人及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3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徐守坤主持。校长蒋军成作题为《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以本为本推进本科教育改革再出发加快建设常州大学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学校自2013年教学工作会议以来本科教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深入剖析了当前学校本科教育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对今后一个时期本科教育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牢固确立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将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作为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提升专业建设内涵;牢牢抓住“教”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紧紧把握“学”这个根本,大力提升学生学习性投入;切实抓好“创”这个关键,推动教育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副校长徐守坤对《常州大学本科教育十年行动计划(2
01-14
2019
我校召开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会议
近期,学校分别召开了艺术类专业(美术类、音乐类和表演专业)校考工作会议。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校纪委书记邱正祥出席了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艺术学院及全体参与校考的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有学工处负责人主持。会上,学工处负责人对艺术类专业校考时间安排、工作流程做了介绍,对参与校考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邱正祥在参加美术类校考工作会议中指出,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涉及人员多,涉密环节多,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重视,并就艺术类校考工作廉政纪律方面提出几点要求:一是要认真梳理校考工作流程,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进行优化完善;二是要加强过程监督,通过制定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三是要对校考工作人员进行廉洁警示教育培训,增强校考工作人员参与此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戴国洪指出,艺术类专业校考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他强调,一是相关职能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注重统筹协调、密切合作;二是有关部门要继续细化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校考工作流程;三是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落细工作职责;四是加强纪律监督,仔细梳理
01-14
2019
校地领导共商白云校区土地置换工作
1月10日下午,市政府在行政中心20楼会议室召开推进常州大学白云校区土地置换工作会议,副市长陈正春、副校长黄海燕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局以及校发展规划处、财务处负责人参加会议。黄海燕对常州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和关心表示感谢。她简要介绍了学校白云校区办学状况、土地置换工作进展以及西太湖校区建设情况,希望市委市政府在学校土地置换和校区建设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陈正春在讲话中表示,市委市政府将高度重视常州大学建设发展,不断加强校地深度融合。他希望校地相关部门尽快制订土地出让方案,切实解决学校在西太湖校区建设中遇到的资金困难,全力推动常州大学高质量发展。会后,陈正春一行赴白云校区开展考察调研。
01-14
2019
常州大学校地红色文化单位共建活动成功举办
常州市红色文化宣传教育阵地联盟(简称“红联”)与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称常大“马院”)、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简称常大“红院”)新年共建活动,昨(1月13日)在常州万泽玛丽蒂姆酒店法兰克福会议厅隆重举行。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梅向东、常州市党史工作委员会主任李亚雄、常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朱明辉、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周晓东、常州市纪委政治部主任吴洪新等校外嘉宾以及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常州大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琳、常州大学校党办、校办主任黄正等领导应邀出席。参加活动的还有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常州市三杰纪念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常州市花山国防教育训练基地、武进区博物馆等部分常州市“红联”成员单位代表和常大“马院”、“红院”全体教师。会上,首先播放题为《启航在2018—常州市“红联”汇报篇》和《2018,我们这样走过—常州大学“马院”、“红院”汇报篇》两部PPT短片,常州市“红联”理事长、常大“红院”院长朱成山教授,常大“马院”副院长刘晓华教授,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教授,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梅向东先后致辞
01-13
2019
致公党常州大学支部获得致公党常州市委表彰
近日,中国致公党常州市委员会2019年党员大会召开,常州大学支部获得“2018年度参政议政优胜奖”荣誉称号,党员杜志峰和胡思奇被授予“2018年度优秀党员”称号。作为成立仅一年的年轻直属支部,成绩显著。2018年度致公党常州大学支部全体党员秉承党派“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理念,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市委调研立项课题评审中,常州大学支部获得市委立项课题2项,其中杜志峰主持一项一般课题“加强常州高校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培养的建议”,壮子恒主持一项“实施智慧健康工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课题,均已完成相关调研报告并顺利结题。李霞章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关于简化学术交流出国审批手续的建议》被中共常州市委统战部和致公党江苏省委采纳录用。常州大学支部还参与承办了市委会组织的第九届引凤工程活动,为海外博士与在常高校的对接洽谈做好了服务,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支部党员也屡建新功,支部兼职主委蒋鹏举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胡思奇获“江苏省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李霞章获江苏省电子显微技术论文评比一等奖。致公党常州大学支部全体党员将继续做好本
01-13
2019
2018年常州大学十大新闻评选投票
01-13
2019
常州市钟楼区-大数据学院“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交流会在我校举行
2019年1月10日上午,国家信息中心王威处长、常州市钟楼区政府办赵涵副主任来我院调研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工作,副校长徐守坤、大数据学院封红旗书记、徐明华院长、王峰副院长、常愉副书记参加了本次调研活动。首先,赵涵副主任代表钟楼区政府介绍了钟楼区在大数据产业上发展概况。近年来,钟楼区在发展大数据产业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打造了常州科技街、大数据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成了中兴能源华东云计算基地等重大基础设施,引进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常州)中心、国家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应用体验验证中心两大国家级平台,目前正面向健康医疗大数据、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凌家塘农业大数据、邹区灯具城专业电商大数据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区委区政府特邀请国家信息中心王威处长及其团队做全区大数据发展产业规划,鉴于钟楼区政府与常州大学密切的合作关系,本次调研主要想了解常州大学大数据学院基本情况,学院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尤其是对钟楼区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的建议。王威处长表示,此次调研主要想了解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常州大学对钟楼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发展规划、发展方向等的意见和建议,便于政府出台相关政
01-13
2019
科学技术研究院召开学习贯彻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会议
为深入贯彻学习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1月12日上午,科学技术研究院在文正楼第六会议室召开学习贯彻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会议,党委常委、副校长苏旭平出席会议并讲话,科学技术研究院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上,苏旭平传达了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校党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常州大学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要求,与会全体人员集体学习了校党委书记陈群同志作的题为《把握新时代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党委工作报告和校纪委书记邱正祥作的题为《全面从严治党忠诚履责担当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的纪委工作报告,并就报告中涉及学校科研工作方面的内容作了详细解读。与会人员根据学习党代会精神的心得体会结合自身相关工作,重点围绕科研管理服务、国家项目申报、团队和平台建设、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奖项申报、产学研合作对接、行业服务、科技人才培养、科研管理信息化、科协建设等方面认真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并针对党代会报告中提及的未来五年有关科研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就如何开展后续工作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苏旭平就如何学习贯彻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充分
01-13
2019
我校后勤产业集团公司喜获“江苏省高校后勤行业2015-2018年度先进集体”表彰
1月10日下午,江苏省高校后勤协会表彰大会在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科学会堂隆重举行。我校后勤产业集团公司荣获“江苏省高校后勤行业2015-2018年度先进集体”,曹祥生、陈万标荣获“江苏高校后勤行业2015-2018年度先进个人”、烹饪技能比赛特金牌获得者黄田清、束国东、沈志刚、李学勇、胡中威、吴容娴荣获“2018年度江苏高校后勤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我校副校长黄海燕当选为江苏省高校后勤协会常务理事。近年来,后勤产业集团公司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师生美好生活需求,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以“五标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公司内涵建设,拓宽服务途径,强化服务技能,优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常大后勤服务品牌,得到了高校后勤同行、社会和服务对象的高度认可,此次多项荣誉的获得将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贯彻落实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提供优质后勤服务保障。
01-13
2019
学校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
为进一步落实校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切实维护学校寒假期间安全稳定,近日,副校长黄海燕、徐树法等率资产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西太湖校区、后勤集团公司等部门负责人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黄海燕一行对剧毒品仓库、危化品仓库、消控室、学生宿舍、食堂等人员密集的安全隐患重点区域进行了安全检查。她强调,对安全隐患重点区域的安全防控工作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徐树法一行冒雨在夜间对学生宿舍、消防监控中心、门岗等场所和重点部位进行了检查,详细了解校区安全保障运行情况,对校区安保巡察进行了抽查。徐树法指出,新校区占地面积大,周边环境复杂,相关部门一定要以高度责任心做好校区安全工作。检查组对各单位实验室的各类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废弃物处置等环节的管理情况,以及前期检查中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各单位学期末及假期间实验室安排管理情况等也进行了安全督查。检查过程中,各检查组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现场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限期落实整改措施,要求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根据学校安全工作会议要求,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安全管理,以高度的责任心、紧迫感和强
01-13
2019
学校召开省市共建工作对接会
2019年1月11日下午,学校在文正楼第二会议室召开省市共建工作对接会。副校长徐守坤,发展规划处、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纪忠等一行3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发展规划处处长浦建民主持。徐守坤代表学校感谢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局长期以来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支持。他指出,省教育厅和常州市领导高度重视我校省市共建工作。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强,国内外有很多城市与大学共荣发展的成功范例。我校与常州命运相连,决心进一步融入常州高质量明星城的发展战略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常州市建设高质量的工业明星城、旅游明星城、管理明星城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希望常州市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助力我校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浦建民简要介绍了省市共建工作的整体设想和推进情况,并就共建协议的具体内容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初步沟通。纪忠表示,常州大学近年的快速发展和显著成绩有目共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市共建常州大学,汪泉书记专门指示加快共建工作进程。希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将共建协议的条款深化细化,提高针对性和操作性,把共建工作做好做实。
01-12
2019
2018年度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会议成功召开
1月10日上午,2018年度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会议在第四会议室成功召开。副校长、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会主任张宏如,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王卫星,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会校内委员,《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度高影响力优秀论文获奖作者代表,学报编辑部主任朱美香及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张宏如主持。会上,王卫星作了题为“2018年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出版工作情况及2019年度工作设想”的工作报告。朱美香宣读了《关于表彰和奖励〈常州大学学报〉2016年度高影响力优秀论文的决定》,张宏如为获奖作者颁奖。与会人员围绕学报(社会科学版)办刊质量提升展开讨论,并就栏目建设、组稿约稿、专题策划、编委履职等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力争使学报成为反映学术水平提升、学科建设进展的窗口,成为交流传播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的载体和平台。张宏如指出,学报是学校教学科研成果的展示窗口、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报要依托学校的优势专业、特色学科,开拓优质稿源,凝练栏目特色,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努力提升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通讯员/陈鸿编辑/庄媛)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10598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42
/
816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