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常大捷报
首页
首页
常大捷报
常大捷报
09-29
2021
共推革命文物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全国70多座馆校携手成立合作联盟
今天(2021.9.28),“跨界·融合·联动——推进革命文物资源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暨馆校合作联盟成立仪式”在常州大学举行。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历史学会、江苏省近现代史研究会等派人参会。本次会议是由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研究室、江苏省历史学会、江苏省近现代史学会、常州大学和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共同主办,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常州三杰纪念馆、常州市红色文化宣传教育阵地联盟承办,全国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革命纪念馆负责人80多人参加了本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视频会议。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琳主持会议。会上,全国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革命纪念馆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朱成山、常州三杰纪念馆馆长黄明彦、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原馆长向媛华、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铭、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兼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杉,先后介绍了近年来开展“革命文物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开
09-29
2021
我校教师获2021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
2021年9月25日,2021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暨辽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峰会在辽宁沈阳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厚良,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辽宁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范继英,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姜有为等出席大会。来自学术界、科技界和产业界的20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宣布了2021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创新奖”、“青年奖”名单。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汪称意老师获得“2021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汪称意获得“2021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先生是我国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是中国化工学会第23-30届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于1999年设立“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旨在纪念侯德榜先生一生为化工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激励培养优秀化工科技人才、助推科技精英脱颖而出、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潜力。“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包含“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创新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奖项被国家奖励办列入首批颁发登记证书的社会力量设奖项目。中国科学院徐僖院士、张锁江院士,
09-18
2021
我校郭向云教授高比表面积碳化硅研究产生重要国际影响
碳化硅是一种高性能的无机半导体材料,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导电导热性能良好、耐高温和酸碱腐蚀的特点,已经广泛用于特种陶瓷、研磨材料以及微电子等领域。由于工业碳化硅比表面积很低(不到1 m2/g),难以有效分散催化活性组分,在工业催化领域的应用还是空白。我院郭向云教授长期从事高比表面积碳化硅绿色制备技术及催化应用的研究,发明的碳热还原干凝胶制备高比表面积碳化硅的方法,已经完成了产业化中试,中试产品的比表面积约60 m2/g。国际上,只有欧洲SICAT和美国Pred Materials公司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比表面积约30 m2/g。研究团队开发的Ni/SiC催化剂可用于甲烷重整、焦炉煤气甲烷化等高温或强放热催化过程;开发的贵金属催化剂,如Pd/SiC、Pt/SiC等可用于精细化学品加氢过程。尤其是,团队发现的SiC表面氢溢流、金属/SiC间电荷转移作用等现象对SiC基催化剂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郭向云教授团队被认为是高比表面积碳化硅及其催化应用领域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课题组之一,其研究工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近日,郭向云教授应邀与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SICAT公司、
09-10
2021
我校李丽教授喜获“常州市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9月10日,常州市举行教育系统第37个教师节庆祝活动,表彰30名市师德标兵和70名市师德模范,以弘扬人民教师高尚师德,激励广大教师忠实履行教育职责,模范践行职业道德。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丽教授被授予“常州市师德标兵”荣誉称号。李丽教授参加工作34年来,始终坚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一线,模范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关心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绩突出,曾获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常州大学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岗位建功立业先进个人、常宝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她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开展理论宣传,为广大干部群众、学校师生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政治理论、中共党史等50多次;她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首创“兴趣引路-引导学生爱学、传授方法-引导学生会学、知情一体-引导学生乐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访谈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探索改进,收到良好效果;她坚持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市级课题等10余项,深入常州企业、机关学校、社区、特色小镇调研,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09-06
2021
邓林红团队在细胞微组织生物力学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机械力在生物组织形态发生和重塑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近年来成为国际研究热点。然而,对于胚胎发育等重要生理病理过程中超软组织大幅度收缩的生物力学行为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则一直进展非常缓慢,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缺乏对超软组织收缩力精确测量的技术手段。针对这一技术难题,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与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邓林红教授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高灵敏性的微弦力学传感器并在其上构建三维细胞微组织,从而实现了对细胞微组织变形过程中作用力变化的实时测量。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王翔研究员(左三)、并列第一作者高蔷同学(左二)及共同通讯作者邓林红教授(左一)合影高蔷同学做实验实验发现微组织细胞收缩力与其力学边界条件呈负相关,维持变形所需的收缩力相差巨大。同时,研究证实微组织的收缩力由细胞和胞外基质产生,在超软微组织(500 Pa)中,随着组织的逐渐硬化,细胞所产生的力逐渐减小,而胞外基质张力所占比例则逐渐增大。这些研究,不仅证实了细胞微组织在不同力学边界条件下的力学响应差异非常巨大,更首次揭示了超软组织收缩过程中细胞收缩力与基质张力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组织发育和维持过程中超软细胞体系的力学调
09-02
2021
武进区委区政府来我校交流
9月1日上午,武进区人民政府区委书记乔俊杰,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恽淇丞带队走访我校并进行座谈交流。党委书记陈群、校长蒋军成、副书记戴国洪、副校长陈海群、组织部部长闫海波、副校长徐守坤参加座谈会。座谈会上,陈群代表学校对武进区委区政府长期以来对常州大学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重点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技服务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学校立足于服务武进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武进产业需求,深化产学研合作,在技术难题攻关、平台建设、人才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希望武进区能够在拓展办学空间、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完善西太湖周边配套设施、筹建医学院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乔俊杰充分肯定了学校近年来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大学因城市而生,城市因大学而兴,常州大学坐落在武进,是武进的光荣。长期以来,常州大学为武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希望建立专题汇报制度,完善常态化交流机制,进一步深化校地融合,不断发挥学校的创新优势,向武进输送更多人才。他表示,武进区将全力以赴地支持常州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着力提升常州大学的影响力。武进区委办、政府办、科技局以及我校党办校办、发规处、科技处、
09-01
2021
省疫情防控专项督查组来校督查疫情防控工作
8月31日下午,学校防控措施落实暨开学准备情况省级专项督查组来校督查我校疫情防控工作,组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苏春海带队督查,副组长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许正亚,组员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主任科员宋伟、常州市卫健委疾控处副处长林艳、常州市疾控疾病防治科科长陈聪,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宝华随行督查。校党委书记陈群,校长蒋军成,副校长黄海燕,校疫情防控各工作组负责人陪同督查。督查组一行仔细查阅了我校疫情防控文件和台账,并先后查看了科教城校区南门、2号食堂、防疫物资仓库、教工食堂、7号学生公寓等区域,详细了解了进出校园管控、师生体温监测、公共场所消毒、防疫物资储备、发热学生送诊、留校学生管理等方面情况。督查组对我校开学防疫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学校继续落实落细省、市关于学生开学返校的防控工作要求,在保证师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保障学生返校报到和秋季学期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08-09
2021
我校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中获佳绩
7月26-30日,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由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竞赛委员会主办,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大龙杯”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在北京举行。来自四川大学、东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常州大学等43所高校高分子专业的300余名师生参加比赛。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罗可铭、王忠聿和材料化学专业程佳敏三名同学参赛。大赛以苯乙烯或者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经悬浮聚合这一高分子专业的经典实验为聚合方法进行聚合反应,考察学生装置搭建、加料顺序、基本操作、反应条件控制等方面实验技能,体现了对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安全防护意识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等等方面的培养与锻炼,有效促进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双提高。三位参赛同学灵活应用自己所学知识,在仪器设备不同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比赛任务,均获得个人三等奖。我校教师张帅、黄文艳、曹峥、方建波、李若洁、王敏和何超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三位同学均表示,这次比赛让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充分结合,深切感受到成功路上没有捷径可言,多多练习和实
08-06
2021
我校舞龙队斩获首个全国大学生锦标赛冠军
7月25日,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龙狮锦标赛在安徽省黄山市拉开帷幕。本届赛事共吸引包括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近50所高校参赛,参赛规模超过1000人。我校舞龙队在本次比赛中顶住压力、敢于拼搏,最终荣获舞龙自选套路冠军、传统双龙亚军、规定套路第五名的好成绩,刷新了我校舞龙队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创造了常州大学舞龙队在全国大学生锦标赛中的第一个冠军荣誉。 因比赛在7月底举行,为了使队员们在集训期间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健康的身体、保持高昂的斗志,同时保障全体队员在集训期间有时间、有精力进行文化课的学习,经过全体队员和教练组的一致决定,将上午的时间留给文化课,把下午和晚上的时间留给舞龙训练,赛前的集训安排在暑假期间进行,我校舞龙队员放弃假期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主动留校进行集训。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完成比赛成绩和文化课学习兼顾,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为保障本次参赛的顺利进行,体育学院在训练场地、器材、服装等方面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本次我校舞龙队参赛套路重点围绕红色文化、民族精神、常州三杰精神等元素进行设计创作,自选套路和传统双龙套路分别
08-04
2021
我校学子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华东区赛斩获特等奖并晋级国赛
7月23日至25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华东区赛在安徽理工大学举行,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41所高校、100支代表队、共400余名师生参赛。经过化工原理理论、化工单元仿真、化工原理实验三个环节的激烈角逐,我校王泰宇、刘雨、赵桐团队获得特等奖并晋级国赛,许璐净、刘玉莲、余兰兰团队获得一等奖。本届大赛以“启航——化学工程师”为主题,旨在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高校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提高本科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水平,同时激发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化工专业的理解,充分考察选手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能力,展现学校新工科工程培养的特色。石油化工学院高度重视本次竞赛,于今年4月启动竞赛准备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在人员、经费和后勤保障等各方面予以全面支持。教研室抽调优秀教师组成指导团队,严格选拔参赛选手、精心制定培训计划,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同学们分工明确、协调一致、思路清晰、操作熟练,展现了我校化工学子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良好
07-11
2021
我校学子在第七届“LSCAT杯”江苏省笔译大赛中获“笔译之星”称号
近日,由中国翻译协会、江苏省翻译协会、江苏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LSCAT杯”江苏省笔译大赛落下帷幕,我校学生表现优异,获“笔译之星”(特等奖)2名、一等奖15名、二等奖65名、三等奖233名、优胜奖177名,获奖层次和人次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我校学子首次获得本科英语和日语组“笔译之星”荣誉称号,在增设的法语、德语和日语笔译中大有斩获。长期以来,外国语学院注重夯实学生外语语言基本功,注重学生外汉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语言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比重。获得“笔译之星”的华朦佳(商英191班)和姜思奇(日语181班)两位同学认为,学院开设的翻译课程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组织开展翻译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从多角度学习了翻译知识,培养翻译技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翻译能力。LSCAT,全称“语言服务能力培训与评估”(Language Service Competence Assessment and Training),是中国翻译协会为适应新经济形势下国家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和促进语言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而规划和实施的行业人才综合培养计划。本届比赛共有全省70余所高校的万余名在校生参加,
07-10
2021
我校教师创作作品应邀参加“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作品展暨第五届“红船颂”全国美展 亮相CCTV-1《新闻联播》
7月9日上午,“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作品展暨第五届“红船颂”全国美展,在浙江省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开幕我校教师迟连城应邀出席该项活动开幕式,其应邀创作作品《保卫钱塘江大桥》在此次展览中展出,并露脸当天央视“新闻联播”。油画《保卫钱塘江大桥》(24Ocmx3OOcm),内容表现了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准备炸断钱塘江大桥,企图阻止解放军南下。为了准确把握历史,较好地创作出这幅历史画,迟连城教授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图书、文献照片等。经过几易修改草图方案,最后确定了色彩小稿。2O2O年10月9日,在嘉兴市文联赵峰、陆红亚的陪同下,专程飞赴杭州,参观钱塘江大桥,对大桥的结构、形状特点、数据等进行了考察和了解,并且拍照,画了些速写。又参观了钱塘江大桥博物馆,馆长向迟连城讲解了很多钱塘江大桥的历史。在创作上,有意识的增强了画面的战斗气氛。在大桥两侧设计了飘动的硝烟,众多解放军在战火中冲向守桥的敌军。设计了解放军战士张春霖发现正在燃烧导火索的炸药包,他奋不顾身及时用铁锹砍断了导火索,保卫了钱塘江大桥。在画面远景设计上突出了六和塔,在流淌翻滚的江水上设
07-10
2021
我校师生在“时代风华——第五届江苏省高校美术作品展”中斩获佳绩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时代风华——第五届江苏省高校美术作品展”获奖结果。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获得入选作品6项,优秀作品(最高奖)4件,常州大学获得了优秀组织奖。该展览两年举办一届,由省教育厅主办,是我省高教系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的美术作品展览。本次展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我省高校美术教育,搭建高校师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推出更多弘扬主旋律的精品力作而设。展览共计收到包括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100余所院校的作品3200余件,涵盖各画种。经过专家组遴选,评出入选作品406件,其中教师组161件、学生组245件。获奖教师代表周新翔我校师生作品能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充分证明了我校艺术专业师生的专业水准,也证明了我校艺术专业的办学水准。刘宁 《时代中华》(入选作品)陈霈 《海棠花开》(入选作品)黄海波 《疏影横斜》 (入选作品)马艺菡 《收获的港湾》 (入选作品)张雅婷 《纷扰中的抉择》 (入选作品)臧佳瑶 《窑》 (入选作品)王驰 《厚土》 (优秀作品)周新翔 《秋之白华--瞿秋白与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92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1
/
71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