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常大捷报
首页
首页
常大捷报
常大捷报
11-14
2019
挑战筑梦 科创报国——我校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再创佳绩
11月7日—13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最终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取得了研究生参赛项目奖项零的突破。经过长达两年的校内初赛、复赛、决赛、省赛选拔赛,省赛网评、决赛,国赛网评、终审决赛等各环节,我校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护理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参赛项目《连续安全合成法制备火箭推进剂1,2,4-丁三醇三硝酸酯新工艺》荣获一等奖;机械工程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参赛项目《阿斯巴甜高盐有机废水高效节能绿色处理装备研发与应用》、石油工程学院的参赛项目《有杆抽油泵人工智能诊断控制系统》分获二等奖;石油化工学院食品学院《超临界CO2萃取废旧锂电电解液及再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数理学院《20 Hz ~ 10 MHz智能元件参数分析仪的研制》分获三等奖。本届竞赛期间,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林小异莅临我校展位听取项目汇报,并对我校大学生创新工作成果予以充分肯定。校党委书记陈群,校长蒋军成多次调研指导大赛备战工作,勉励参赛师生挑战自我、争创
11-11
2019
校舞龙队在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中再获佳绩
11月6日-11日,第十二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在溧阳奥体国际花园体育馆举办。我校男女舞龙队参赛并于11月9日完成全部赛程,最终荣获男子传统舞龙第二名、男子抽签舞龙第三名、女子传统舞龙第四名和女子自选套路舞龙第五名。期间,常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溧阳电视台对我校舞龙队教练员、运动员进行采访报道。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支持,由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溧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江苏省龙狮运动协会、溧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共有全国各龙狮协会、高校、龙狮俱乐部等单位的19支男子舞龙队、6支女子舞龙队、14支南狮队、11支北狮队和6支创意龙狮队参加。
11-06
2019
常大学子在江苏高校化学化工联盟大学生实验竞赛中获特等奖
11月2-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实验室研究委员会、江苏省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西卡杯”第七届江苏高校化学化工联盟大学生实验竞赛在南京举行,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常州大学等省内近30所高校共140名选手参加了本次大赛。我院派出的6名选手,表现突出,全部获奖。其中,闵书樑同学获化工组特等奖,蔡雅楠同学获化学组特等奖。江苏高校化学化工联盟大学生实验竞赛旨在强化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落实本科教学“做中学,知行合一”的战略思想。此次竞赛展示了我校大学生在化学、化工实验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方面的成绩,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校化学、化工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推动我校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和实验教学改革。
11-05
2019
常大学子在江苏省研究生绿色海洋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中获一等奖
11月2日,以“绿色海洋”为主题的江苏省研究生绿色海洋科研创新实践决赛在江苏海洋大学举办。本次大赛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学位委员会主办,江苏海洋大学承办。常大学子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大赛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资源环境与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要求,作品形式分湛蓝科技和智慧海洋两个方面,参赛方式有个人及团队作品2种。在前期申报、初赛及复赛基础上,来自厦门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常州大学等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38个项目代表进入决赛,其中个人项目16项,团队项目22项,参会人员150余人。经过严格的文本评议、作品观摩、会议陈述及答辩环节,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研究生“克藻梦之队”项目“新型可见光催化-电气浮组合工艺去除海洋藻类的研究”(成员:彭慧、徐凯琳、曹宇、许筠;指导教师:王利平)以总分排名第一的佳绩获得团队项目一等奖。“克藻梦之队”项目的创新性、实践性及可持续发展特性均受到了大赛组委会和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连云港市连云区及自贸区的邀请,将以特邀项目参加创业港城的创新创业大赛。
11-01
2019
我校7个学科入围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单
软科10月30日正式发布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排名榜单包括96个一级学科,各个学科排名的对象是在该一级学科设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所有高校,发布的是在该学科排名前50%的高校。共有460所高校的4986个学科点上榜。我校有7个学科入围榜单。不同学科的学科点基数不同,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各不相同。本次榜单中,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引入了百分位段的概念,在绝对数排名以外还给出了每个学科点在本学科所处的相对位置。我校工商管理学科在157所上榜高校中排名58位,百分段位居19%,表现不俗。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法学在此次排名中也有所进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113所上榜高校中排名68位(比去年上升6位),百分段位居30%。法学学科在107所上榜高校中排名73位(比去年上升5位),百分段位居30%。近年来,我校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来抓,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练方向、强化优势、构筑平台,全面加强学科内涵建设,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既反映出我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也为今后学科建设努力方向提供了一定参考,对促进我校学科积极融入国内国际科竞争,进一
10-25
2019
我校在“杰瑞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中喜获佳绩
10月18日-20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山东省教育厅、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杰瑞杯”中国研究生第六届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圆满结束。本届大赛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国内外151所高校,1075支团队报名参加,参赛高校数量、参赛高校层次、参赛作品质量创下历史新高,大赛开放性、包容性、引领性也更上一层。经过专家初选评审,共有121所高校的292件作品进入总决赛。最终决出特等奖2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200余项。其中我校4项作品入围决赛并荣获三等奖,分别为张琳老师指导的“高效节水‘零雾型’冷却塔装备研发”,许伟刚、柳林老师指导的“细颗粒污染物旋流凝并器研发”,卜诗老师指导的“横流闭式冷却塔装备研发”,袁慧新、付双成老师指导的“旋转式机械剪切水力空化器”。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Petroleum Equipmennt Innovative Design Competition For China Postgraduate)于2014年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发起创
10-25
2019
我校教师在2019年度中国化工学会年会颁奖仪式上荣膺两项殊荣
近日,2019中国化工学会年会在青岛召开,会上,对首届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第十一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进行颁奖仪式。我校张跃教授、徐德锋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参会并领奖。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徐德锋教授荣获第十一届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该奖项为常州大学教师首次获得。中国化工学会自1999年设立“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评奖活动,为培养举荐优秀化工科技人才、助推科技精英脱颖而出、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潜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张跃教授主持完成的“新型微通道反应器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0-23
2019
我校在第七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中再获佳绩
2019年10月17-18日,单县-中国长寿之乡杯·第七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简称PMC大赛)在山东单县开幕。大赛自2019年4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118所高校、357件参赛作品。经高校海选共有100所高校217支队伍进入初赛,创历届初赛作品数量之最,经过初赛专家网络评审,共有15个省份43所高校的63支团队入围大赛决赛。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三支队伍——“OT Team”团队、“‘膜’力无限”团队、“启晨”团队入围国赛。63支队伍在两天紧张而有序的比赛中一决高下,经过激烈角逐,高分子172崔冰冰等同学的项目《防腐高抗冲击型高固含量丙烯酸涂料的开发及应用》(指导教师:黄文艳、杨宏军)、高分子172戴彦恺等同学的项目《可激光诱导变色聚烯烃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指导教师:曹峥、刘春林)、高分子174余苗苗等同学的项目《完全生物降解PLA/PBAT薄膜的制备》(指导老师:赵彩霞、李锦春)分别获得二等奖;黄文艳、杨宏军、曹峥、刘春林、赵彩霞获评优秀指导教师。本届PMC大赛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中共单县县委、单县人民政府、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10-21
2019
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新突破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正式公布了“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名单”,我校有2项成果(法学一般项目1项,艺术学优博项目1项)立项,这是我校在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评审中第一次获得立项。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截止目前,我校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经达到19项(2017年17项,2018年18项),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的稳定增长。
10-21
2019
我校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佳绩
10月12-15日,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浙江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最终取得全国总决赛银奖1项、铜奖3项。其中,由我校制药学院报送、龚亮等参赛的项目《金色蜀姜—姜黄技术创新助力犍为产业精准扶贫》(指导教师:徐德锋、王车礼、李兴尧)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由阿里云大数据学院报送、刘亚南等参赛的项目《淘智坊—新零售直播一站式共享服务领军企业》(指导教师:石林、常愉、庄丽华)获得高教主赛道铜奖;由机械学院报送、丁锋等参赛的项目《源源不断——水电一体综合保障车》(指导教师:李一芒、张屹、葛涛)获得高教主赛道铜奖;由石油化工学院报送、顾倩媛等参赛的项目《Fine Fruit Wines of Guizhou(贵果佳酿)》(指导教师:曾令文、王一舒、宣慧、陈海群、吉姆.哈迪)获得国际赛道铜奖。比赛期间,副校长徐守坤看望了参赛师生,并现场观摩了我校学生路演答辩情况。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李克强总理2015年倡导发起,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
10-14
2019
我校在省“校长杯”乒乓球赛中喜获佳绩
10月12日—13日,由江苏省学生体育协会主办、苏州科技大学承办的江苏省第二十六届“校长杯”乒乓球比赛在苏州科技大学(石湖校区)体育馆成功落下帷幕。本次比赛由全省110所高校报名参赛。“校长杯”乒乓球比赛以习近平总书记体育思想为引领,校长们带头践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同时以球会友,增进各高校之间交流。我校由陈群、蒋军成、孙小强、陆锦冲、邱正祥、张宏如组成校领导代表队,参赛校领导发扬“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艰苦拼搏,奋力鏖战,在第一阶段比赛中,以小组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第二阶段比赛。特别是十六进八和八进六的比赛中,竞争异常激烈,比分交替上升,但是校领导们还是稳扎稳打,力争打好每一个球,不放过每次机会,最终顺利拿下比赛,获得第六名的绝佳成绩,这也是近八年的最好成绩。
09-18
2019
我校喜获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
日前,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19年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我校陈智栋教授主持,石油化工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和研究生院合作开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喜获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该成果丰富了我校多年来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形成的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工科研究生培养体系,在推进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育人、促进科技创新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彰显了我校的石油石化特色,得到了评审专家的广泛认可。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是为鼓励在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开拓创新、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效的集体和个人而设立。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经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社会公示、省教育厅审定,在全省高校和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共评选出24项获奖成果,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15项。
09-12
2019
我校王建浩、蒋鹏举团队在抗菌水凝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我校王建浩、蒋鹏举团队在化学及材料学科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CS Nano》(IF=13.903)上发表题为“pH-Switchable Antimicrobial Nanofiber Networks of Hydrogel Eradicate Biofilm and Rescue Stalled Healing in Chronic Wound”的研究论文。常州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单位,我校蒋鹏举教授与山东大学李永强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牟晓洲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王建浩副教授和2016级硕士生赵远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杨宝珠博士参与了论文的理论计算工作,邱琳副教授和2017级硕士生杜炫呈参与了部分实验。糖尿病人伤口愈合缓慢,这使伤口很容易被感染,此外糖尿病人血液中的高糖分和自身血管病变造成的局部缺氧会加速细菌繁殖,在伤口部位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形成可诱导慢性炎症的发生,从而阻止伤口正常的愈合级联反应(止血、炎症、增殖和成熟),最终使伤口迁延不愈,并引发诸如截肢等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开发出一种能够快速消灭生物膜,同时又可促进伤口愈合级联反应的生物活性材料,对于糖尿病人的伤口的管理和快速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97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7
/
75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