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常大捷报
首页
首页
常大捷报
常大捷报
05-23
2019
常州大学获2017-2018年度全市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日,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对2017-2018年度全市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情况进行了通报表彰,常州大学获得2017-2018年度全市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也是学校连续八年获得该荣誉。近年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重要会议精神与重大工作部署开展学习,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重要工作开展学习;坚持集中研学与扩大联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心组理论学习路径的多样化;着力打造学习型领导班子,着力突出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着力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以创新性学习推进创造性工作,不断将政治理论学习推向深入、将学习成果落到实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讯员/陈虎腾编辑/庄媛)
05-23
2019
我校在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及系列比赛中再创佳绩
5月19日,由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石油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的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颁奖大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油大厦报告厅举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人事部副总经理黄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阳,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再生,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于明祥,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斯伦贝谢公司和宁波锋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常州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高校负责人出席本次大会。我校副校长徐树法、石油工程学院院领导及赴京参赛的师生出席了颁奖大会。本届大赛参赛作品共1273件,来自包括“985”、“211”高校和石油高校等国内外高校共40所,参赛总人数达4000余人。我校提交的有效作品达48件,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11项,鼓励奖11项,全国成功参赛奖23项,各奖项较去年均有所突破。石油工程学院彭浩平、陶磊、邓嵩三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石油工程学院代文杰老师获得“
05-17
2019
学校获批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资格
根据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关于常州大学等2所高校面向港澳台招收本科学生备案的复函》(教港澳台办[2019]259号)文件,学校近日获批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资格。从2020年起,学校将通过教育部举办的“港澳台侨学生联合招生考试”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本科生,同时通过台湾“学测”成绩招收台湾本科生。此次招生资格获批,对丰富招生类型、扩大生源范围、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多层次、宽领域教育交流与合作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增强办学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发展目标迈进。
05-13
2019
我校8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
5月9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我校组织召开了由常州大学承担的“N-烷基-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系列产品连续流清洁生产工艺研发及产业化”等8项科技成果鉴定会。第一组鉴定会的主任委员为中国工程院谢克昌院士、副主任委员为南京工业大学徐炎华教授;第二组鉴定会的主任委员为中科院广州分院陈勇院士、副主任委员为南京大学任洪强教授。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科技奖励与成果管理处处长姜砚茹、副处长段永鸿、常州大学副校长苏旭平出席会议。产学研处、环境学院等部门负责人、项目组负责人及合作企业代表参加了成果鉴定会。鉴定会由姜砚茹主持。会上,苏旭平对各位专家对常州大学的支持表示感谢,对环境学院高度重视老师科技成果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姜砚茹要求各位专家对照鉴定要求认真审核材料,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项目进行鉴定对成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胡迁林表示,此次鉴定会的顺利召开,展示了常州大学科研方面新成果,建议项目负责人对成果能进一步推广应用。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工作报告和技术研究报告,审查了有关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8项成果通过鉴定,其中5项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项成果整体技术达到
05-11
2019
常州大学ESI排名稳步攀升
2019年5月10日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集团发布了最新一期《基本科学指标集》(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简称ESI),本次数据涵盖自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十年又两个月)期间的SCIE/SSCI论文信息数据。数据显示,常州大学各项排名稳步攀升。常州大学ESI全球综合排名2152位(比上期进步95位),大陆高校排名135位(与上期持平),江苏省高校排名20位(与上期持平)。根据ESI最新数据,化学学科共有1212所机构进入前1%,内地高校共有145所进入前1%,常州大学化学学科全球排名634位(较上期上升66位),内地高校排名73位(较上期上升4位)。数据显示,常州大学化学学科入选论文总数1909篇(较上期增加39篇),论文被引频次20467次(较上期增加842次),篇均被引频次10.72次,高被引论文21篇。材料科学学科共有852所机构机进入前1%,内地高校共有119所进入前1%,常州大学材料科学学科全球排名613位,内地高校排名88位。常州大学材料科学学科入选论文总数1112篇(较上期增加26篇),论文被引频次
05-07
2019
唱响青春赞歌 献礼祖国华诞——我校师生荣获团中央、团省委多项表彰
近日,共青团中央、共青团江苏省委对共青团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表彰,我校喜获多项荣誉。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开展的2018年“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主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荣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1支社会实践团队在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镜头下的三下乡”优秀成果遴选活动中荣获“优秀视频奖”;在2018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荣获江苏省“先进单位”称号,6支社会实践小分队获评“优秀团队”称号,1个社会实践基地获评“优秀社会实践基地”称号,2篇报告获评“优秀调研报告”,4人获评“先进个人”称号,5人获评“先进工作者”称号;在2018年江苏省“艺术点亮童心”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1支社会实践团队获评“优秀志愿服务团队”,5人获评“优秀志愿者”,1人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在中国青年报社、KAB全国推广办公室联合开展的“寻访2018年度大学生创业英雄”评选活动中,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2016届校友丁浩荣获全国大学生返乡创业10强,华罗庚学院戴繁琢荣获全国创业100强。在共青团江苏省委开展的2018年度“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
05-06
2019
银凤翔 陈标华课题组提出开发高性能铁基氧还原催化剂新策略
EngineeringFe-Fe3C@Fe-N-CActiveSitesandHybridStructuresfromDualMetal-OrganicFrameworksforOxygenReductionReactioninH2-O2FuelCellandLi-O2BatteryHaoWang,Feng-XiangYin*,NingLiu,Rong-HuiKou,Xiao-BoHe,Cheng-JunSun,Biao-HuaChen*,Di-JiaLiu,Hua-QiangYin近日,银凤翔-陈标华课题组在材料与化学国际顶级刊物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上发表题为“EngineeringFe-Fe3C@Fe-N-CActiveSitesandHybridStructuresfromDualMetal-OrganicFrameworksforOxygenReductionReactioninH2-O2FuelCellandLi-O2Battery”的研究论文。论文通讯联系人为银凤翔教授和陈标华教授。该工作采用简单方法精确调控含Zn金属有机骨架和含Fe金属有
04-28
2019
逐鹿长沙,常大龙舟2019再起航
4月20日-21日,中华龙舟大赛(长沙·芙蓉站)在浏阳河水域举行,我校女子龙舟队参赛,分获100米直道竞速第三名、500米直道竞速第四名、200米直道竞速第五名。副校长陆锦冲赴现场慰问我校代表队,他勉励全体队员在赛场上继续发扬“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极力展现“团结合作、拼搏向上、力争上游”的龙舟精神,力争取得优异成绩。比赛期间,常州大学湖南校友会组织40余名校友,到现场为我校女子龙舟队加油。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中国龙舟协会、湖南省体育局、长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自中华龙舟大赛举办以来的第50场赛事,共吸引了包括港、奥、台在内的48只龙舟队伍共同角逐,我校龙舟队在完成新老交替之后首次参赛。
04-09
2019
常州大学再获“江苏教育新闻舆论工作表扬单位”称号
4月9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18年度江苏教育新闻舆论工作表扬单位”评审结果(苏教厅办函[2019]8号),常州大学名列其中。此次评选根据《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办法》和《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评选工作实施细则》,以2018年度教育新闻宣传积分为主,南京大学、扬州大学等本科高校榜上有名。这也是我校连续第六年获此称号。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大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常大好故事、传播常大好声音,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进展。2018年度,我校畅通新闻传播渠道,发挥各级各类媒体尤其是国家与省级媒体的作用,建立学校、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联动机制,把握好新闻的时、效、度,为学校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积极向江苏省教育厅官网、江苏教育简报、江苏教育发布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报送信息。同时,学校主动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势,集聚宣传力量,高度重视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建设,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全面
04-09
2019
常州大学位列武书连2019中国高校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全国第69位
4月8日,武书连2019中国758所大学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发布,我校获得A级,位列全国第69位,较2018年提升20位;江苏省第14位,较2018年提升3位。教师学术水平是大学各项办学指标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中国大学2019年教师学术水平评价采用百分比法,用A++、A+、A、B+、B、C+、C、D+、D、E+、E,共5等11级表示教师学术水平。A级表明我校教师水平得分介于全国高校前5%-10%。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机制,通过集聚高端人才、激励拔尖人才、培养青年人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通讯员/张颖捷编辑/庄媛)
04-02
2019
我校“多西他赛原料药生产仿真实习”项目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名单,我校申报的“多西他赛原料药生产仿真实习”项目获批,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本次全国296个项目斩获国家级实验教学项目,其中江苏省化工制药类有6个项目成功获批。“多西他赛原料药生产仿真实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依托常州大学国家级化工与制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江苏省生物医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典型药物生产为对象,建成了紫杉醇类抗癌药—多西他赛原料药生产仿真实习项目。项目中不仅包含了药厂常见的危险反应—气液固三相氢化反应,还包含日常维护费用较高、GMP规范要求严格的精制、烘干、包装洁净车间,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原料药生产的基本概念、理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下厂实习难的问题。项目建设秉承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理念,通过虚拟仿真让学生看到更真实、更丰富的实验过程,理解实验现象的综合性与复杂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和探究式学习能力。学校高度重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按照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的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与学院申报团队紧密协作,精心组织申报并顺利通过了省专家答辩和教育
04-01
2019
我校被评为“2017-2018年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近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联合颁发《2017-2018年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名单》,我校被评为“2017-2018年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管节能〔2019〕35号)(http://ecpi.ggj.gov.cn/news/61359?kind_id=4flag=video_news)。继2014-2017年我校连续四年荣获“江苏省高校节能先进单位”荣誉后,我校节能工作再创佳绩。我校在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中,积极响应国家和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部门的要求,不断完善节能制度,倡导节约文化,提升节能意识,创新节能措施,持续提升全校节约效应。通过构建“五位一体”的节约型校园建设长效机制,致力节能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全员化、精细化、常态化。
03-29
201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
日前,我校江苏省先进激光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王亚飞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皇家学会合作交流项目资助,为校内首次。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英国皇家学会(RS)的双边合作协议,2019年双方共同征集与资助中国与英国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项目。经过公开征集,双方共受理申请356项。根据中英双方评审结果并经双方机构共同协商,将对56个项目予以资助,项目执行期为2年。此类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的获得对实验室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创新、对外交流以及利用国内外平台展现自身学术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江苏省光电热能量转化材料与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由朱卫国教授牵头,成立于2018年,目前实验室有教授4人、副研究员1人。江苏省光电热能量转化材料与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高度重视对外开放,不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实验室成立以来已邀请英国、韩国及瑞典多位教授前来讲学交流,并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验室系列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有机光电材料及其分子器件领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97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40
/
75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