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喜迎党代会】常州大学学院建设发展篇(三) |
郁涛、徐寅、李彦婷、夏铭泽、严卢明、刘鸣飞、樊舒畅 中国江苏网 2018.12.20 发布时间: 2018-12-24 |
五年来,常州大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推动学院的特色化发展。今天,大通推出学院建设发展篇(三),大家一起来看看各学院的办学成果吧。 商学院 一、着力加强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 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每年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教改班培养,在境内外升学率、省优毕业论文、“挑战杯”以及“互联网+”等重要赛事上屡获佳绩。 新增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培育)——“积极组织行业与创新创业”研究团队,调研报告“加快推进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转型”入选《决策参阅》,并获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的肯定性批示,对促进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转型发挥了积极的“智囊”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扎实做好科研创新与学科建设 学院近五年共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6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1项,在SSCI发表论文13篇,在CSSCI及以上级别期刊上发表论文229篇(其中国家自科基金委A类期刊等学科重要期刊论文32篇),荣获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财政部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 三、认真做好优质资源建设与社会服务 学院深化协同合作机制,先后成立了“国家与江苏石油石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和“苏台经贸合作与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发展战略研究工作。 学院打造“服务经济与管理”学科特色,2017年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治理研究基地”。 史良法学院 一、扎实做好法律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开设“史良法学大讲堂”,实行“专业渗透+执业体验”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青年大学生赴中小学开展校园法治教育,支部党员和部分本科生党员受聘为常大附小法治辅导员。“大手牵小手学法一起走”法治课堂获评2017年度常州市普法工作创新项目。 2016级学生陈醉获得第二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省赛特等奖和全国赛个人三等奖、团队二等奖,还被评为“2017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 二、积极加强学科建设 突出目标导向,突出常大优势。创新学科建设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实行“院所两级管理体制”。 与澳门城市大学等有关部门联合组建国内首家“中葡法学院” 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仲裁与调解专业委员会在我校设立,史良法学院成为委员会的主任单位。 作为国家财税法治研究方阵成员单位的常州大学中国财税法治战略研究院,顺利完成全国人大委托立法课题“耕地占用税法研究”(该课题是常州大学首次承担全国人大课题),课题成果得到肯定,全国人大预算工委给常州大学发来感谢信。 创办《法律与伦理》集刊(以书代刊),在社科文献出版的600余种刊物中脱颖而出,荣获2018年优秀集刊奖。 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 一、全方位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开设“社工论坛”,定期邀请国内知名社会工作专家来校,围绕热点社会问题,以专题讲座和互动交流等形式普及专业知识,推进社工实务教育。 学院不断强化实践育人培养模式,与常州市雕庄街道、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金东方院区、新城集团、常州电视台等多家行政部门、专业机构搭建了专业实践平台。 学院重视学生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需要为本,优势取向:创新流动儿童权益保护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常州一校三社区的行动研究》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二、加强苏南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成立苏南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对国际、国内的现代化理论开展比较与创新研究,聚焦苏南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艺术学院 泰然影视学院 一、夯实教育教学基础,人才培养成果显现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关注教学成果培育。《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导向”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积极营造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将竞赛作为文化展示的平台,给作品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元素,提升师生精湛业务中的文化品位。 学院积极引进国际艺术资源和教育模式,开辟国际访学通道,全力打造常大艺术教育的优势与特色,切实提升艺术学科水平。 二、积极营造校园艺术氛围 学院师生努力发挥专业特长,积极为学校各类大型文艺活动提供专业化的支持,做好各项服务,为学校发展过程中的要事、喜事、盛事增光添彩。 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 一、扎实推进专业建设,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学院围绕“三五目标”,聚焦“双核能力”,强化“四个对接”,扎实推进专业建设和夯实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大师杯”羽毛球赛、宋庆龄国际青少年交流营、“世界杯”龙舟赛、西太湖马拉松赛等活动开展语言服务工作。在2017年世界羽联羽毛球大师赛十年颁奖仪式上荣获志愿服务最佳组织奖。 西班牙语专业先后2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海外留学,每年获得省政府资助留学5人次;学生在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演讲、写作和阅读挑战赛、大学生翻译竞赛、商务英语竞赛、跨文化大赛等学科竞赛上表现突出,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千余人次。 二、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工作 学院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先后举办了江南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清代常州文化全国学术大会、齐梁文化论坛等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 三、积极开展西语国家文化研究交流工作 学院积极开展与拉美国家的交流联系,拓展有关拉美国家与文化的研究领域。在委内瑞拉设立的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由学院教师担任,学院还向国家汉办设立西班牙孔子课堂并派出教师,积极鼓励毕业生作为国家汉办项目志愿者赴孔子学院工作。 2018年8月,学校拉美研究中心与三个拉美国家使馆共同发起成立了“中拉一带一路研究会”。与江苏省外办共同完成“江苏企业走进拉美”联合调研、完成了第一期“中国文化与商贸”培训、出版译著4部。西班牙语专业14级毕业生费颖婕获助教奖学金,被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拉美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项目录取;近两年累计3人次西语专业本科生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奖学金赴拉美高校学习。 体育学院 一、努力加强专业建设 学院努力探索发展休闲体育专业,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连续3年被评为四星级专业,在开设此专业的综合性院校中排名第一。 学院组织教师大力开展科学研究。近5年来,成功承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18项。教师公开发表各类期刊论文160余篇,其中SSCI期刊1篇,重要期刊3篇,CSSCI期刊17篇,其他中文核心期刊47篇,外文期刊17篇,国际会议论文17篇。主编教材3部,出版专著3部。 二、打造“龙文化”体育品牌 学院通过组建龙舟、舞龙项目特色运动队参加国内外重要赛事的形式培育“龙文化”体育品牌。当前,常州大学龙舟、舞龙项目运动队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是在2017年,我校8名同学入选江苏省女子龙舟队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比赛并取得一银三铜的优异成绩。 2018年11月参加中华龙舟大赛云南滇池站比赛,获500米直道竞速第二名,100米、200米直道竞速第三名。 2018年10月,校女子龙舟队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分获得200米、500米直道竞速和2000米环绕赛第二名。 2016年11月,我校舞龙队参加第九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取得成年男子组第三名和第五名;女子舞龙队取得成年女子组自选套路第二名。 2016年10月,我校男女舞龙队在江苏省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舞龙舞狮比赛中分获自选套路金奖 2018年3月,我校舞龙队分别斩获“龙舞桃乡”中国奉化舞龙争霸赛自选套路银奖、竞速舞龙金奖、团体总分金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常州大学各学院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作者:郁涛、徐寅、李彦婷、夏铭泽、严卢明、刘鸣飞、樊舒畅)
中国江苏网:http://jsnews.jschina.com.cn/zq/focus/201812/t20181220_2122738.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编辑 包海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