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85所高校数千留学生和第二故乡共抗疫情:放心,我们在江苏挺好的

   发布时间: 2020-02-14

  2月11日,人民网阿拉伯文版刊登了一篇特稿——《中国与对抗新冠肺炎病毒的“智能战争”》,在阿拉伯世界引发了不小反响。文章作者法瑞斯(Fares Alahmadi)并不是什么资深观察家,而是一名寒假留在南京的也门共和国留学生,他是南京林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8级博士研究生。

  在这个特殊的寒假,和法瑞斯一样留在江苏的留学生共有数千名。在各高校的组织下,他们手牵手共同应对疫情。来自江苏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的消息显示,截至2月12日,江苏85所高校共有在校留学生7645名,在境内其他城市滞留留学生736名,没有发现一个确诊和疑似病例。在留学生中,还有很多人勇敢地站出来,以各种方式主动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的志愿者。

防控无死角,联防联控打配合

  12日,常州大学石油工程专业2016级留学生扎贺兴奋地告诉记者,“最近几天,我从新闻里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患者治愈出院,真是好消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常州大学第一时间成立留学生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结合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相关预案,全面细致地排查在校留学生和外出旅游访友留学生情况……面对突然严格的管理措施,登记、测体温、宿舍消毒,中文不大灵光的扎贺不明就里,一开始颇有些焦虑。很快,微信群里老师发来的一条条最新疫情新闻和防护措施,及时送到宿舍的日用品,让他和其他252名留校的留学生放下了心头的包袱。

  和常州大学一样行动起来的,还有江苏省其他84所招收留学生的高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江苏省教育厅积极部署,要求各校每日都要与外国留学生保持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分类做好预案,确保措施做实、落实到人。

  南林大国教院第一时间成立了“留学生宿舍长——单元长——宿管员——留管工作人员”的留学生四级信息日报体系,要求精确统计每一位留学生的假期动向及健康状况并定时上报。“这个数据随时都在动态更新。”自疫情发生以来,国教院留管干部张莹的手机上每天都有几十个微信群、百余条信息待回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春节假期中有565位留学生留在南京,其中近400位住在学生宿舍。辅导员每天一一与学生联系,并更新学生假期动态信息库,确保全面了解所有学生的假期出行轨迹。50多位留学生听从学校建议,取消了旅行计划;20多位已出行学生提前结束行程返回南京,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中途返校人员的体温监测和医学观察等工作。

爱心无遗漏,周到安排最暖心

  扬州职业大学在校留学生柬埔寨的祥国松每天都会用微信向父母报平安:“我在扬州一切都好,学校很安全、很温暖,相信一切很快会好起来”。大年初五,来自南非的同学赵岚突发高烧39.6度,学院党总支负责人第一时间驾车带赵岚前往扬大附属医院发烧门诊就医,在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大家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了。事后赵岚在朋友圈里写道:“太暖心了,感谢我的学校!”

  “我终于回来了!”在南林大读博三的巴基斯坦姑娘Hina本已订好机票回国,却在乌鲁木齐转机时得知航班取消,连护照也丢失了。辗转回到南京的Hina按规定不能回原宿舍。当她走进学校专门设置的隔离观察区,看到早已经准备好的生活物资时,Hina满身疲惫瞬间卸下,不禁感慨:“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苏州大学作为江苏省来华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有来自8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留学生。自疫情发生以来,学校迅速反应,9名特殊留学生被顺利隔离到临时观测点。志愿者们把汇总的短程医疗咨询信息翻译成了英、法、德、俄、日、朝鲜、西班牙语7种语言,单独制作成外语网页,并按照语言类别分别建微信群,为外国友人提供在线语言支持。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有来自老挝、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加纳、刚果(金)等国家的55名留学生留校。为安抚留学生的紧张情绪,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敏明坚持每日到校,关心留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坚持与留学生谈心谈话。由于校园封闭,留学生无法外出采购,每天晚上,李敏明都会在微信群里统计日用品需求情况,第二天一早采购完毕后带至学校,分发给每一位留学生,他笑称自己是“外卖小哥”。

  微信签名的地址栏标注“湖北,武汉”的索马里姑娘菲菲(Nafiso Ali Isse)来南通大学读研之前,曾经在武汉大学医学院学习了六年。“我对武汉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看到武汉面临这么大的困难,我很难过。”菲菲告诉记者,当她刚知道疫情时,确实有一些紧张,但是现在已经完全不紧张了,“因为这里的老师把我们照顾得很好!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樱花再次盛开时,武汉依旧美丽。”

我们有信心,和“第二故乡”一起赢

  疫情面前,温暖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为什么要写《中国与对抗新冠肺炎病毒的“智能战争”》?法瑞斯告诉记者,“很多阿拉伯人在中国生活、学习、工作,他们都有些担心,而阿拉伯的新闻媒体报道很少。”“我本人就一直在南京,我有详细的信息来源和亲身经历,我想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他用阿拉伯文书写他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呼吁各位同胞要相信中国政府、相信这次疫情一定会过去。

  在栖霞区蛇盘社区门口,人们会经常看到一位尼日利亚小伙儿跟他们热情打招呼,认真登记,测体温。从租住户转变成防疫志愿者,24岁的南京理工大学大四学生欧莱德说,“疫情当前,不分国籍,用行动为大家加油!”欧莱德学习的是制药工程专业,对相关的医学进展尤为关注,他坚信中国凭借先进的医药技术手段,很快就能研究出抑制病毒的药物,胜利就在不远处。

  南通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Dean Getrude Mawen志愿报名参加校园疫情防护工作。来自非洲利比里亚的她,经历过埃博拉病毒疫情,深知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她表示病毒无国别,抗击疫情也不能有国别。她希望当好留学生公寓楼的“门神”,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更多的留学生选择用留言、用视频的方式送出自己的祝福。

  在央视《新闻联播》上,苏州大学俄罗斯留学生Nikolai Mikhailov为战“疫”加油打气: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留学生们都在为中国加油。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校的贴心安排、老师的暖心陪伴让近300名留学生倍感温暖。留学生们自发录制了“为武汉加油”的视频,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留学生,在镜头前表达了同一个声音:“中国加油,我们相信你!”

  新华日报:http://xh.xhby.net/mp3/pad/c/202002/14/c743801.html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