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闻网

江苏教育报:常州大学“创业诊所”为学生创业“把脉问诊”

葛金华 张精华 练鹏燕 江苏教育报 2012.6.11 A2版 新闻发布时间:2012-06-12

同行门诊 朋辈启发 专家点拨

常州大学“创业诊所”为学生创业“把脉问诊
  
  “想创业,遇到难题了怎么办?找校团委‘创业诊所’啊!”这是时下常州大学学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据不完全统计,常大目前有近千位学生怀揣创业梦想,其中有不少人在市场调研、融资、管理等方面存在困惑。该校校长浦玉忠说,创业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一个好方向,学校必须积极跟进。在此背景下,常州大学“创业诊所”应运而生,通过开设长期接受大学生创业预约诊断的 “同行门诊”,搭建主要由本校校友组成的成功创业者与在校生朋辈交流的平台,建设具有多学科背景和创业成功经验的专家团队等三位一体的指导,为学生创业“把脉问诊”。

  同行门诊——“家庭医生”的专业指导

  在“创业诊所”正式挂牌前试运行的一段时间里,常州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工业设计081班肖欣悦同学,带着曾经荣获国际工业设计最高奖 “红点奖”的获奖作品前来 “问诊”。获奖后,肖欣悦打算开一家公司,但他在市场定位、融资手段、财务管理等方面一窍不通,于是他预约了 “同行门诊”。很快,江苏朗雅公关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彬成为了这位年轻人创业的“家庭医生”,在他的“对症治疗”下,肖欣悦已经完成了公司发展计划的制订,准备正式进驻常州创业产业园。

  “对大学生来说,创业最需要的是一对一、点对点、专业对专业的对口帮助。”常州大学团委书记牟静告诉记者,在国内外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实践、理念和模式的启发下,“创业诊所”的首要特点就是专业对口,让专业对口的同行前辈当学生的创业导师,对他们的创业进行专业指导。学生不仅可以在预约时间内面对面地向同行前辈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创业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及时“问诊”。

  朋辈启发——创业能量的代际传承

  常州大学信息学院羌臣同学创办的凌云广告公司是该校自主创业成功的特色案例。“有了项目想创业,但是没钱租办公场地,这是我们当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想来想去,一个人不行,可以多找几个人,一个人两万,四个人就是8万,足够合资租一层办公楼了。”羌臣因地制宜的“抱团创业”成为他创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为了更广泛地借鉴羌臣的创业经验,常州大学校团委特意将他请到“创业诊所”,专门为那些想创业但备受资金困扰的学生们提供创业思路的 “诊治”。“羌臣的经历能够激励我们不断努力,而他曾经面临的困境带有普遍性,经验具有独创性,对我们这些开始创业的学生来说很有帮助。”准备在教科城开一家咖啡吧的骆杨同学兴奋地说。常州大学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柳铭告诉记者,“用朋友或同辈的成功经验甚至失败教训来启发准备创业的学子,拓展他们的创业思路和视野,从而让创业精神、经验和教训在一代代校友之间传递。”

  专家点拨——学而有术的多元智慧

  学而有术,豁然开朗。指导学生创业,除了来自一线的实践经验,常州大学“创业诊所”更将专家智慧融入其中。浦玉忠在采访中表示“学校必须积极跟进大学生创业,要将校内外、多学科、有着多种创业体验的专家学者汇集起来,将大学生创业服务落到实处。”

  为此,常州大学 “创业诊所”下设“创业初步体检室”“创业动力加油站”“创业危机急救室”等多个板块,直接针对创业的不同时段可能出现的多元问题进行先期预料、分段应对,并将各类专家的智慧汇集起来,进行权威指导。“学生有哪些需求,‘创业诊所’中的专家就提供哪方面的专业指导,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不管是工科还是文科,把专家的智慧都汇集到一起来,进行跟进式的创业指导。”“创业诊所”聘请的首批专家之一、常州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处长张学智告诉记者,“利用专家的合力实现创业指导非常具有针对性。” (本报通讯员 葛金华 张精华 本报记者 练鹏燕)

《江苏教育报》文章地址:http://epaper.jsenews.cn/shtml/jsjyb/20120611/8911.shtml

(编辑 葛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