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闻网

扬子晚报:传统文化走进常州大学课堂

谢媛媛 扬子晚报第B17版:高考特刊 2015.06.11 发布时间:2015-06-11

传统文化走进常州大学课堂
谢媛媛

    近日,常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学生丁浩举办了“中国梦 青春志 我的大学”个人剪纸展,人们印象中呆板的工科男用美妙绝伦的传统剪纸艺术表达了90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所地方性普通高等院校,常州大学除了狠抓教学之外,还特别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校园生活。常州大学浦玉忠校长告诉记者,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价值观多元,如何对他们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要将传统文化之“历史经典”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土壤”,将传统文化的“老道理”与立德树人“新途径”有机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纳入新生入学教育
    2010年5月,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安家在常州大学图书馆,1000多平方米展出了共57个非遗项目,该馆成为常州最权威的地方非遗展示场馆。而将非遗馆建在校园内就是为了唤醒大学生的文化记忆。此外,常州大学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纳入新生教育和新教工入职教育序列,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常州文化系列讲座。
    积极建设校外传统文化实践基地
    常州大学除了在校内建设传统文化“大课堂”,还建设了很多校外传统文化基地,如常州大学中华孝道文化研究所、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青年教师中吴优秀传统文化调研实践基地。每年组织师生开展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等活动。还定期邀请知名学者为常州大学全校师生做传统文化教育报告会,提升师生传统文化自信。
    寻求多方合作 为传统文化传承造血生津
    常州大学还与各文化研究机构合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努力。去年6月,成立“常州大学中华孝道文化研究所”;去年12月,常州大学还联合五维投资公司、四海同方公司、常州孔子思想研究会四方共建常州大学国学研究院。与常州市社科联(院)合作共建历史文化研究所,历时近两年完成的《清代常州文化简史》得到了著名学者的认可。
    形象记忆、实践平台与理论研究探讨机构相结合,常州大学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不断造血生津,提升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文化自觉。
扬子晚报原文地址:http://epaper.yzwb.net/html_t/2015-06/11/content_236959.htm?div=-1 (编辑 包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