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闻网

荔枝新闻:“数”说江苏高校迎新:15岁上大学、最远4895公里……多的是你想不到的惊喜!

发布时间:2025-09-10

与父母在同一城市、同一高校甚至同一专业就读是怎样的体验?与高中同班同学考入同一所大学、进入同一个班级,又将是怎样的缘分?这个周末,江苏高校迎来新生报到小高峰,报到现场迎来多对这样的新生。


在南京工业大学的迎新现场,一段跨越三十年的“化工情缘”正在延续。2025级新生夏心衍追随父母的脚步,考入南京工业大学化工专业,成为这个“化工之家”的又一员。


夏心衍的父亲夏先生和母亲李女士,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考入南京化工大学(现南京工业大学)化工专业,并先后在本校完成硕士学业。谈起大学时光,他们记忆犹新:“‘化工原理’与‘化工传递’是我们最难忘的课程,老师的严谨与授课的生动,让我们真正爱上这个专业。”母亲李女士笑着说,“直到现在,我们还常和当年的老师联系。”


从小,夏心衍就常听父母讲述大学的故事。“食堂的炒猪肝、挑灯夜读时窗外的雪、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每一次听,都让我对大学充满向往。”父母格外重视培养她的动手能力,鼓励她“多做实验、多记录”,中学时期她就养成了严谨的实验习惯。今年六月,她特意来到江浦校区参观,开阔优美的校园让她一见倾心:“当时就想,要是能来这里读书就好了。”


填报志愿时,她坚定选择了南工大化工专业。“化工贴近生产、不可替代,未来一定大有可为。”她说。尽管父母从未刻意引导,但他们的经历和专业分析让她更加笃定。“有父母做‘校友’,我多了一份归属,也多了一份动力,”夏心衍笑着说,“我要去尝一尝他们常说的炒猪肝,更要扎进实验室,亲手感受化工的魅力。”


除了这段温馨的家庭传承,南京工业大学还迎来了另一对特别的新生。来自徐州睢宁的岳思怡和王帅不仅高中同班,高考还双双取得601分的相同成绩,更一同被机器人拔尖班录取,再续同窗之谊。


王帅开心地表示:“有熟悉的同学在身边,我对新环境也不再陌生了。”岳思怡则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我希望能用四年时间,亲身感受南京这座城市的魅力。”


南通大学的新生同样也有着奇妙的缘分。朱湘璇、朱相宇是一对龙凤胎姐弟,今年同时考入了南通大学锡耶纳未来学院,成为该学院的首届新生。姐姐说,两人从小感情好,一起来读书也能互相照应。


姐弟俩尽管考入同一学院,却选择了不同的专业——姐姐学生物技术,弟弟学自动化。父亲朱福松说:“我们做家长的,尊重孩子的兴趣最重要,希望他们各自发展,如果能继续深造,我们就更欣慰了。”


同一天,常州大学也迎来了7000多名新生。校园里洋溢着热烈的迎新氛围:各学院亮出“看家本领”,机器人战队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现场炫技,一站式拍照打卡服务广受欢迎,萨克斯演奏和文创展位也吸引众多新生及家长驻足。


大二学生吴惟一热情地介绍道:“欢迎新同学加入我们战队,学习机械、电控、AI等前沿技术。”新生许继翔兴奋地说:“第一次来到常大,拍照留念特别有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常州大学升级了迎新系统,新生只需扫码即可完成报到,全程不超过30秒。学工处处长蔺旭鹏寄语新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超越平凡,勇敢追逐梦想。”


除了各校迎新的暖心场景,今年江苏高校的新生大数据也颇具看点。近日,江苏多所高校公布了2025级新生大数据。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从“90后”到“10后”,从几千公里之外到隔壁小区,2025级新生来源多样。其中,2007年出生的同学和狮子座成了绝对主力。重名最多的名字里,“子涵”依然很常见。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


今年,东南大学迎来五位名叫“王浩宇”的新生,是跨越地域的奇妙缘分,更是东大大家庭的温暖序章。在南京师范大学,还有五位“李想”和三位发音均为“qián chén”但汉字各异的同学(钱辰、钱臣、钱晨)也因名字结缘。受到中学老师的影响,来自苏州的李想坚定选择了南师大。“我高中毕业于苏州中学,学校很多老师都是南师大的校友。我最喜欢的地理老师也是南师大地科院毕业的,他们深厚的教学素养让我对南师大充满向往。”


除了“浩宇”,“子涵”“籽涵”“宇轩”也是今年的高频名字。姓氏方面,“王”“张”“李”依旧领跑,但同时还包括了不少冷门姓氏,例如:綦、昝、杲、璩、逄 等,也将为即将开启的秋季学期课堂带来别样的“生字课”。


这届新生中,年龄的绝对主力当属2007年出生的同学,然而年龄跨度也不小,既有“90后”,也有“10后”,各校最年轻的学生大多出生于2009年或2010年,这意味着有的小孩哥小孩姐15岁就上大学了!星座方面,狮子座成为多数高校的“第一星座”,南林大、南师大、南邮的狮子男生女生均超过500人。


从生源分布看,江苏本地新生占主力,安徽、河南等周边省份次之。值得一提的是,南师大录取的南京新生占全省超两成,展现出强烈的地域吸引力。而东南大学最近的新生来自玄武区,步行仅需6分钟;最远的则跨越4800多公里,从新疆喀什奔赴南京。还有此前报道中从西藏高原赴约的拉萨男孩,和贵州麻县远道而来的“山里娃”,都让今年的新生版图更加多元。


温馨场面也不断上演。南京农业大学在报到日当天,为15名新生举办集体生日会,校长亲自切蛋糕、送礼物,还收到学姐手写的祝福卡片。


“你带着高原的阳光和格桑花的勇气,愿你在这里收获知识和友情,更收获闪闪发光的自己。”读着卡片上的寄语,来自西藏的南农新生朗杰措姆惊喜地说,“这次学校给我们这样的机会,真的很感谢校长。我要好好学习专业,如果可以,还想争取保研。”


还有一些特别的日子值得铭记:南大在校庆日5月20日当天,有7名新生共同庆生;东大也有不少孩子在元旦、五四、六一、七一、国庆等节日当天过生日,与国同庆,更添意义。


今年,南航等高校推行“书院制”改革,设立牧星学院等多元平台,致慧、致元等书院按专业集群容纳新生,规模在700至近千人不等。


无论来自何方,无论姓甚名谁,亲爱的2025级新朋友们,愿你们在南京这座古都邂逅最美的青春,祝你们在南京的学习生活一切顺利,勇敢追梦,未来可期!


荔枝新闻:https://m.jstv.com/news/2025/9/7/1414303564272685056.html?curchannel=%E7%8E%B0%E5%9C%BA


(编辑:盛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