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闻网

我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勇夺四金

双创学院 董鑫/文 美院 宋言志/摄发布时间:2025-10-17

10月12日至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现场赛及同期活动在郑州大学主校区举行。我校学子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获得国赛金奖4项、银奖2项的好成绩,其中商学院“跨境电商数智化服务先驱者”项目以小组第一闯入高教主赛道排位赛,为我校历史首次。

学校高度重视大赛组织工作,自今年2月份校赛工作启动以来,校党委书记徐守坤,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多次关心指导备赛工作,为参赛团队鼓劲加油,希望同学们在比赛中展现风采、收获成长。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忠玉赛前召开誓师动员会,并前往国赛现场关心鼓励参赛团队。双创学院和各学院通力合作,为项目培育和条件保障等提供重要支持。今年全校共有1224个项目报名参赛,参赛学生数达到3580人,参赛项目和人数均创新高。学校先后组织开展政策解读、选题指导、校内选拔、赛前打磨、路演训练等系列活动近百场。学校在省赛中获得一等奖9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一等奖获奖数量居全省高校前列。

佟金萍等老师指导的“跨境电商数智化服务先驱者”项目,专注于创意手工艺品等跨境出海与中小企业跨境服务的双轨协同发展,在跨境电商AI数智化技术领域实现了多项创新突破,自主研发跨境电商AI选品、投流、创意生成的全流程创新应用,打造柔性供应链体系,在美国站、欧洲站和东南亚站等多家店铺实际应用,成效显著。公司积极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入整合产业带资源,构建起涵盖产品研发与供应链服务的闭环价值生态体系,实现了从创意孵化到市场转化的全链条跨境慧链协同运作。

张颖等老师指导的“小管智探——用于检测小管径埋地油气管道的智能漏磁内检测器”项目,针对小管径埋地管道受几何形状等条件的限制,存在着漏磁数据“难测准”、检测仪器“难通过”、超标缺陷“难识别”、健康状态“难管理”的痛点,团队成功研制出Bask系列竹节蛇型智能漏磁内检测器(Φ80-Φ150),形成四大核心技术,推动我国能源基础设施检测技术从“被动抢险”向“主动防控”迈进,让每一米地下管网都成为安全生命线。

曾芳磊等老师指导的“追光者——国产EUV光刻胶含氟光引发剂供应商”项目,针对全球半导体EUV光引发剂市场主要被日韩等国外头部厂商垄断的现状,并解决感光性差、储存周期短和应用于光刻胶后残胶率高的技术难点。团队依托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中心等平台,制备出国内首个多波段兼容的光刻胶引发剂。产品打破了日本头部公司的多年垄断,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目前,团队研发的光引发剂已获得国内行业头部公司试用,并实现系列知识产权的布局。

周子云等老师指导的“星星点灯——纳型高精度全天时星敏感器”项目,聚焦纳型高精度全天时星敏感器研发,满足航天、国防等多领域的需求。核心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纳型高精度全天时星敏感器。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为卫星、导弹、航空机载设备、军舰等提供高精度姿态测量解决方案,同时积极拓展多领域的应用。国内市场预计2025年将突破152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将以年复合增长率 13% 的速度增长。

徐正晓等老师指导的“气循油生——烟气回注开创石油低碳技术新纪元”项目,团队集成烟气捕集、净化、压缩技术,研发出撬装式油田烟气捕集回注一体化设备,将蒸汽锅炉排放的烟气捕集后与蒸汽共同注入地层,填补了国内稠油开采烟气资源化利用设备的空白,解决了油田稠油开采高能耗、烟气回收难度大和增产效率低的难题,实质性推动了石油开采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

石运达等老师指导的“跃动中国——全国体育赛事全链路媒体运营领航者”项目,专注体育赛事全链路运营,打造马术、马拉松、越野赛的沉浸式体验。赛前通过精准策划与跨界联动造势,赛中以专业化执行+数字化服务保障赛事高光时刻,赛后延伸IP价值,用精彩内容传播与社群运营延续热血激情。我们以“体育+”思维连接运动、文化与商业,为选手创造极限挑战的舞台,为观众输送赛事盛宴,为品牌构建精准营销场景,让每场赛事都成为现象级体育嘉年华。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等11个部门会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郑州大学、郑州市人民政府承办,共有来自国内外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报名参赛。


今后,学校将继续以双创大赛为抓手,以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为依托,把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严格遵循“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理念,积极探索高素质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路径,不断彰显学校创新创业办学特色,为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持续贡献双创力量。(通讯员/董鑫 审核/张小远 编辑/庄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