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闻网

学校承办江苏省高校档案研究会2025年学术年会

档案馆 常愉/文 王晓宇/摄发布时间:2025-11-25

11月18日-19日,江苏省高校档案研究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常召开。会议由江苏省高校档案研究会主办,常州大学承办。会议主题是“总结‘十四五’发展经验,擘画‘十五五’奋进蓝图——新时代江苏高校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江苏省档案馆副馆长薛春刚,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琳,常州市档案馆馆长金云江,江苏省高校档案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吴玫,以及来自全省各高校档案馆(室)的170余位档案工作者出席会议。江苏省高校档案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松莺主持开幕式

杨琳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档案工作特色——聚焦校史,凝心铸魂。她强调,高校档案工作要通过创新手段,积极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的全局,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并形成常态化机制。


金云江对常州市高质量发展作详细介绍。他指出,常州市档案部门努力提升档案工作规范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挖掘档案资源价值,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他期待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各高校档案馆之间的联系,在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数字档案馆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

 

薛春刚充分肯定了全省高校档案工作在机制建设、数字化转型、资源开发、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建议新时期江苏高校档案工作以政治引领定向领航,把准事业发展的方向盘;以学科优势赋能升级,增强创新发展的动力;深化数字化转型,解锁档案治理新路径;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打造思政教育新阵地。

 

吴玫代表理事会作2025年江苏省高校档案研究会工作报告,系统回顾了研究会2025年在党建引领、规范办会、学术立会、服务兴会等方面的扎实举措与显著成效,同时明确了2026年重点工作任务,为研究会未来发展擘画清晰蓝图。

 

杨树兵指出,江苏高校档案工作近年来成绩显著。第一,服务大局成效明显。各高校始终将档案工作深度融入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形成师生员工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第二,档案育人成效明显。各高校能够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校史档案中的红色资源,推动“老”档案转化为“新”教材,档案库升级为“育人库”;第三,技术赋能成效明显。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档案的业务管理、数据安全、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文化创新等场景的应用路径。他强调,新时期全省高校要进一步彰显档案工作的时代价值,主动融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激发档案工作的创新活力,主动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强化档案工作的发展根基,高度重视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江苏省高校档案研究会副理事长宗士增宣读2023年江苏省高校档案研究会档案立项课题验收结果;江苏省高校档案研究会副理事长卞咸杰宣读江苏高校档案工作优秀实践案例评审结果。我校报送的《从“沉睡”到“赋能”:常州大学以多维路径活化校史档案 凝聚发展动能》案例荣获江苏高校档案工作特色优秀案例奖。同时,由常愉主持、王晓宇参与的2023年度江苏省高校档案科研课题《高校档案资源共建体系研究》通过结项。

我校《从“沉睡”到“赋能”:常州大学以多维路径活化校史档案 凝聚发展动能》案例(左五)荣获江苏高校档案工作特色优秀案例奖

2023年度江苏省高校档案科研课题《高校档案资源共建体系研究》(右七)通过结项

国家档案局原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原副馆长付华作题为《安全:档案工作的生命线——档案安全风险的来源与表现》的报告;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颜祥林教授作题为《“十五五”高校档案信息化这么干?——基于“十四五”档案政策法规的回顾》的报告。


会上,来自9所高校的共 11 个优秀实践案例进行了交流分享。



本次会议系统总结“十四五”时期工作成果,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档案工作发展蓝图,为全省各高校档案馆指明下一步工作方向。与会人员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推进档案数字化转型升级,共同书写好江苏高校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通讯员/王晓宇 审核/金耀 编辑/庄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