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常大要闻
首页
首页
常大要闻
常大要闻
04-25
2023
史良法学院举办“法律职业伦理”专题讲座
4月21日下午, 史良法学院举办史良法治大讲堂2023年第2讲,特邀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委副书记王平荣来校作“法律职业伦理”专题讲座。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海燕,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沈新奎出席讲座, 史良法学院2020级全体本科生参加讲座,史良法学院党委书记陈婷主持讲座。
04-25
2023
我校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仪式暨开班第一课
4月24日下午,常州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仪式暨开班第一课在科教城校区文彰楼报告厅举行。党委书记、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陈群主持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省委第22巡回指导组副组长、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贲国栋同志到会指导。巡回指导组成员,校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处级干部参加开班仪式。开班仪式上,陈群指出,理论强才能方向明,全校上下要深刻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切实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陈群强调,各单位要确保本次主题教育读书班取得实效。学习上要主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维护核心、看齐中央的政治自觉,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锤炼坚强党性的思想自觉,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行动自觉;原理上要弄通,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熟练掌握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努力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04-24
2023
学校推进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论证工作
4月19日上午,学校召开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论证会。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海燕,党委常委、总会计师陆华良出席会议,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2023年申报新增本科招生专业和申报计划增量较大的相关学院负责人参加。黄海燕、陆华良在认真听取了有关汇报后指出,招生计划编制关乎学校发展,相关部门和学院要高度重视、强化统筹,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制定的编制原则,科学合理编制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方案,供学校进一步研判决策。会上,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针对2023年各学院本科招生计划申报总体情况、向省教育厅申请本科招生计划情况、本科专业相关评估情况以及两校区学生宿舍承载量等作了说明。
04-24
2023
我校华罗庚学院2019级电子大类3班团支部喜获2022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近日,共青团中央表彰一批全国“两红两优”先进典型,我校华罗庚学院2019级电子大类3班团支部荣获2022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据悉,全国“两红两优”评选是共青团中央授予基层团组织的最高荣誉,这是我校基层团组织首次获此殊荣。近年来,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华罗庚学院电子大类2019级3班团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团支部自身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该团支部现有共青团员24人,其中中共党员(含中共预备党员)2人,团干部5人,曾荣获2021-2022学年江苏省“先进班集体”、江苏省“千优活力团支部”、常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等;累计获得国家级、校级及社会奖学金42人次,覆盖率95%以上,斩获“互联网+”“创青春”竞赛国家级铜奖、“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等重量级奖项39项,人数达60余人次,团支部成员创新创业事迹被科技日报、人民网等主流权威媒体报道。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是上级团组织对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学校各级团组织及广大团员青年的鞭策和鼓励。今后,学校共青团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团结带领
04-24
2023
中国石油—常州大学创新联合体工作会议召开
4月2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大学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创新联合体”)工作会议在常州召开。两院院士谢克昌、王玉忠、邹才能、吴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主任、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杜吉洲及中国石油下属相关科研院所领导和专家,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海群,副校长王建浦出席会议,常州大学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及各项目成员参加会议。工作大会现场 管理委员会上,王建浦宣读了创新联合体第二届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创新联合体办公室成员名单。陈海群作“创新联合体管理创新和项目进展工作”报告,从成立背景概况、管理创新情况、研究进展近况、后续工作展望四个方面汇报了一年来创新联合体在管理和研究方面的工作状况。王建浦宣读第二届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创新联合体办公室成员名单陈海群作“创新联合体管理创新和项目进展工作”报告 陈群代表常州大学和创新联合体管理委员会,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向合作单位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共建创新联合体是中国石油和常州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石油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开
04-24
2023
学校举办教职工“健康杯”乒乓球团体赛
为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大家的健康意识,营造“快乐工作,健康生活”良好氛围。4月22日,我校教职工“健康杯”乒乓球团体赛在科教城校区体育馆举行,来自全校27个分工会的200余名教职工参加比赛。党委常委、副校长陆锦冲到场为参赛队员加油鼓劲。比赛采用男女混合对抗赛赛制。各参赛队积极备战、精心组织、灵活布局,将本团队队员优势发挥到极致。伴随着推挡扣杀、直线斜拉、正手反拧、滚网擦边等精彩球技,队员们动作灵活多样、快速流畅,场上你追我赶、扣人心弦。队员们精湛的球技和拼搏的精神,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经激烈角逐,机械学院分工会夺得比赛冠军,机关二分工会荣获亚军,药学院分工会、马院分工会并列第三名,材料学院分工会、政管院分工会、机关一分工会、怀德学院分工会并列第五名。本次比赛赛出了竞技水平,赛出了团结奋进的风格,赛出了教职工之间的深厚友谊,营造了“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我校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助力教职工以更加强健的体魄和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据悉,各分工会以本次比赛为契机,纷纷有组织地开展日常训练,有的在本单位开展内部选拔赛,
04-23
2023
商学院 刘国钧管理学院举办刘国钧创新创业论坛
4月21日下午,商学院 刘国钧管理学院主办的常州大学刘国钧创新创业论坛在文彰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陆华良,常州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章卫忠,民建常州市委秘书长李东华,常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本才,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论坛。我院优秀创业校友、优秀创业学生代表参加论坛。陆华良在致辞中指出,商学院 刘国钧管理学院以刘国钧先生冠名,始终将刘国钧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嵌入中心工作,形成学院创新创业特色。学校将继续扎根人才培养,立足文化传播,着眼特色办学,让刘国钧精神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随后,常州大学刘国钧教育基金参与培育的四个项目进行了路演,分别是: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主赛道金奖项目《超级鲤盒-全国最大的盲盒第三方平台》,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主赛道金奖项目《溧天科技——“c端精品制造”跨境电商领跑者》、《基于模型系统工程的油气行业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2023年常州大学“刘国钧杯”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项目《妈妈播呀电子商务》。吴贝贝、陶晋、龚亮等三位刘国钧管理学院优秀创业校友代表在圆桌论坛环节分享了创业经历和感悟,并对大学生创
04-23
2023
我校在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中获三等奖
4月19日,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2022年度颁奖暨2023年度启动仪式在江苏大剧院举行。我校原创话剧短剧《诚信是唯一的出路》获三等奖,常州大学获组织奖。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省教育厅厅长江涌等领导出席活动并为获奖单位及个人颁奖。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海燕出席活动,音乐与影视学院相关人员陪同参加。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主办,自2018年起,经过5年蓬勃发展,已成为江苏高校艺术教育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也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2022年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以“强国有我,不负重托”为主题,自去年7月启动以来,省内高校积极响应,共有33所高校、64部剧目申报展演,其中10部长剧、15部短剧、3部戏曲入围终评展演。我校获奖作品由音乐与影视学院青年教师陈思含、何睿创作导演,表演系学生方宇薇、韩禹、王梓旭出演,同学们通过生动的演绎诠释了诚信经营、诚信为人的重要价值。获奖教师陈思含表示,希望通过作品呼吁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为弘扬中国文化尽一份力。获奖学生表演专业201班王梓旭表示,展演过程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艺术实践能力,也开拓了艺术视野。近年来
04-23
2023
常大、扬大、南工三校纪检监察、巡察工作交流会在我校召开
4月21日上午,扬州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省监委派驻监察专员邱庆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省监委派驻监察专员邱正祥带队来校联合开展纪检监察、巡察工作交流。学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省监委派驻监察专员沈新奎主持会议。与会各方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及省纪委三次全会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学习交流。三方相关业务部门结合纪检监察、巡察工作特色亮点,并重点聚焦巡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网格化”监督、协同监督、队伍建设、教育整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三方表示,今后将通过常态化合作交流,共同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更高标准服务保障学校事业发展。会前,扬大纪委、南工纪委一行参观了我校纪委内设机构。(通讯员/周敏锐 审核/周晓东 编辑/孙悦)
04-21
2023
校领导带队走访地方校友会、校友企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为积极推进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深入贯彻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的决定,4月17日,党委常委、副校长、校友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陆锦冲带队实地走访泰兴菱苏机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菱苏新材料”),江苏永大化工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永大”)及常州大学泰州校友会。发展规划处、校友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菱苏新材料总经理有机82级校友吴鸣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及产业规划。他表示,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希望与母校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依托母校的科研资源、智力资源共同推动芯片行业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江苏永大董事长化机89级校友郁刘军分享了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奋斗历程。他表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希望能与母校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方面深化对接,实现共赢。泰州校友会会长李军介绍了泰州校友会的组织机构和活动开展情况,他希望在母校的带领下,共同探索新的商业机会和合作模式。泰州校友会副会长郁刘军、翁亚栋、王成立,秘书长吴双九,副秘书长余志敏参加交流活动。陆锦冲表示,校友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母校时刻关注校友及校友企业的发展,并对校友企业在各行各业的突出表现
04-21
2023
学校部署2023年安全稳定工作
4月19日,常州大学2023年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在科教城校区文正楼第四会议室召开。党委书记陈群、副校长王建浦出席会议。各学院、职能部门和科研院所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安全保卫处负责人主持会议。学校召开2023年常州大学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王建浦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学校2022年安全稳定工作取得的成绩,通报了2022年全省高校安全稳定形势,就2023年安全稳定工作进行了部署。他强调,全校上下要认真落实学校关于安全工作的各项部署,提升安全防范水平,强化政治安全、消防安全、心理健康安全、实验室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全面加强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防止发生安全责任事故。陈群在讲话中指出,安全稳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安全稳定既是政治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广大师生的期盼,各单位要以“隐患无处不在、成绩每天清零”的心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措施、更完善的制度,把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抓实抓细抓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保障。陈群讲话陈群要求各单位吃透上级文件精神,学习掌握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在掌握好下情上下功夫,聚焦目标任务,把握
04-21
2023
同心同行,青春力量——海峡两岸青年环太湖交流活动暨第二届苏台青年潮流文化节在常州大学开幕
4月16日晚,由国台办交流局指导,江苏省台办、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常州市台办、常州大学、共青团常州市委、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承办的海峡两岸青年环太湖交流活动暨第二届苏台青年潮流文化节在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启动。江苏省台办主任练月琴,常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芬,常州大学副校长王建浦,常州市台办主任杨国成,武进区副区长、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徐俊,共青团常州市委副书记王芳,台湾新北市青商会会长柯智宝,湖州市台办副主任高辉、苏州市台办副主任杨伍林、无锡市台办副主任秦俊参加并共同为活动启幕。来自环太湖周边城市和全国各地的近3000名两岸青年参加活动。常州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党委宣传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处、西太湖校区管委会、团委、音乐与影视学院、体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部门和学院参与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共有90余名师生代表参与表演和比赛。练月琴现场查看了第二届苏台潮流文化节各个项目开展情况,与两岸青年们互动交流。封志成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说,本次活动既有静态的展陈,又有动态的展演,生动呈现了环太湖地区两岸青年的新潮范和精气神,希望活动
04-21
2023
《新华日报》以“深植红色文化沃土,激发育人伟力”为题刊发校党委书记陈群的署名文章
4月21日,《新华日报》以“深植红色文化沃土,激发育人伟力”为题刊发我校党委书记陈群的署名文章。文章从“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体现在历久弥新的理论价值”“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与时俱进的创新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从“以红色‘立德’,塑造时代新人”“以红色‘筑能’,促进全面发展”“以红色‘启智’,打造智库精品”“以红色‘育美’,营造文化氛围”等方面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具体内容如下: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活力源泉,在持续不断的理论凝练和实践检验中,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动力,绽放出耀眼的时代光芒,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持续精神动力。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体现在历久弥新的理论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孔繁森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一系列革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10588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27
/
815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