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常大捷报
首页
首页
常大捷报
常大捷报
06-21
2024
学校美育教育成果首次亮相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现场展演
6月12日至6月18日,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下简称“大艺展”)现场展演在湖北襄阳举行。校团委编创的舞蹈作品《永恒的信仰》应邀代表江苏省舞蹈组参展。这是我校美育教育成果首次亮相全国大艺展现场展演的舞台,标志着学校“文化浸润”行动取得丰硕成果,美育教育取得重大突破!一本杂志,启迪着张太雷的革命觉醒;一封家书,浸润着张太雷的汗水、泪水和血水;一份文稿,见证着以张太雷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共产国际的时代责任和民族担当。舞台上,常大学子与张太雷时空共融,每一个动作都是对张太雷的致敬,每一次旋转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滴汗水都凝聚着他们对艺术的敬畏和对梦想的执着。他们以多才多艺、自信昂扬、蓬勃向上的风采,集中展示了常州大学艺术教育成果,表达了常大青年愿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的坚定信仰和价值追求,演出现场掌声阵阵。近年来,校团委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美育工作。未来,将以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整合美育资源,优化艺术教育工作,谱写新时代高校美育精彩华章。(通讯员/赵晨 审核人/田轶编辑/庄媛)
06-21
2024
我校学子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过程数字创新竞赛中首次夺得全国特等奖
近日,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过程数字创新竞赛决赛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60所本科高校学子,经过激烈角逐,石油化工学院“蓝百色”团队(学生:付嘉乐、董瑞、王慧慧、孙明清、庄雅静,指导教师:高晓新)荣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蓝百色”团队以真实的生产数据为依据,以真实生产场景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为工厂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针对“气体分馏技改优化”装置“虚拟工厂”系统的研发,分别开展了数字建模、图形组态、操作验证三项测试,着重展示动态控制和组态建模的实操能力,团队所建系统建模准确,可控性强,内容全面,操作便捷。在8个月的赛程中,参赛队员和指导教师共同努力,不断优化完善作品,反复演练,将化工、自动控制、软件等专业的多领域知识整合,实现工艺优化、建模、数据分析,提升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参赛队员表示,团队每个成员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投入到比赛项目中,凭借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最终荣获了全国特等奖。比赛不仅是一次技术的挑战,更是一次团队凝聚力和个人成长的历练,团队会将这次经历牢记在心
06-14
2024
龙腾端阳 央视展风采——我校龙舟队在中华龙舟大赛斩获佳绩
6月10日,在端午佳节的浓厚传统节日氛围中,我校龙舟队在2024年中华龙舟大赛中逐浪盐城,斩获佳绩。中华龙舟大赛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龙舟赛事,赛事由中国龙舟协会主办,CCTV5全程直播。本次比赛我校共参与职业男子组和青少年女子组两个组别的角逐,在比赛中,队员们发扬“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常大精神,在央视舞台上展示常大学子风采,最终获得职业男子组200m直道竞速第四名、500m直道竞速第六名、100m直道竞速第七名,青少年女子组100m、200m、500m三个项目的第五名。教练员曲永鹏表示,龙舟竞技是技术和力量的比拼,更是团队凝聚力的比拼,在本次比赛中,龙舟队员们展现出空前的团结和拼搏精神,赛场上队员们互相加油打气,赛场下队员们自发组织总结会,以赛促练,不断总结比赛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从预赛到半决赛再到最后的决赛,队伍成绩不断提升。比赛成绩是平时艰苦训练的体现,通过比赛队员们提升了信心,总结了不足,更加深刻理解了“同舟共济,勇担责任”的常大龙舟精神,在接下来的训练和比赛中,全体龙舟队教练员和队员将不断总结和优化训练方法,刻苦训练,勇于拼搏,再创佳绩,将常大龙舟精神不断传递下去
06-13
2024
我校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历史性突破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各项目评选结果。我校两个项目首次入围国赛,最终全部获奖,并取得了该项赛事的最高奖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校在美育教育中取得重大成果!其中,由校团委编创,范东鹏、葛酉旖、刘赫指导的作品《永恒的信仰》荣获舞蹈组全国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并受邀代表江苏省舞蹈组于6月15日在湖北省襄阳市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现场展演。由音乐与影视学院编创,童劲杰、陈思含、候雅涵指导的作品《门铃声声》荣获戏剧(戏曲)组全国二等奖。备赛期间,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校团委牵头,音乐与影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精心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通力协作,在训练场地、后勤保障、专家指导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全力以赴组织好、落实好大艺展各项工作事务。参赛师生克服了训练时间紧、比赛要求高、节目难度大等困难,刻苦训练、全力备赛,彰显了常大学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青春风采。据悉,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始于2004年,至今已举办了七届,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艺术盛会。本届展演,江苏省共有10项舞蹈作品、8项戏剧(戏曲)、8项声乐作品、8项器乐作品、
06-05
2024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刊文入选第二届江苏“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
由省期刊协会主办的第二届江苏“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结果日前在宁揭晓,该活动共收到78家期刊出版单位申报的188篇(组)主题宣传文章。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有50篇(组)文章入选。《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刊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精义》(作者:王敏、陶思睿)名列其中。这是我刊继2023年“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组文)入选首届江苏“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后,在本届活动中刊文再次成功入选。本届入选推荐文章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关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展现中华文明风采。我刊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正确出版方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议题设置和主题宣传策划,持续打造内容精品,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的学术引领、理论传播作用。(通讯员/周安迪 审核/赵希岳 编辑/庄媛)
05-21
2024
我校5项成果荣获2023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3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的通知》苏教科函〔2024〕8号,据悉,2023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共评选出195项成果,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59项、三等奖116项。我校牵头和参与完成的5项科技成果获得奖励,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包涵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忆阻离散建模及其混沌复杂性增强与应用研究”项目荣获一等奖。彭剑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微试样与DIC的承压装备材料力学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项目和杨松副研究员参与完成的“低温等离子体绿色处理技术与装备”项目分别荣获二等奖。吕晓方教授主持完成的“深海油气混输管道水合物风险防控技术及集成应用”项目和任玉荣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电池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项目分别荣获三等奖。近年来,我校聚集原创性、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纵深推进“有组织科研”,实施提升高质量创新效能和有效举措,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下一步,学校将加强统筹布局,深入开展科技成果管理调研,制定科技奖励申报整体规划,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奖项的产出。
05-21
2024
我校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江苏省选拔赛终审决赛中再创佳绩
5月19日,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江苏省选拔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医科大学落下帷幕。学校获得金奖4项、银奖2项、铜奖3项,金奖数量位列全省第4,再捧“优胜杯”!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学院项目《建“微”支柱——强传质大通量微通道反应器引领者》、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项目《精益求精——高分辨率图像式圆光栅角位移测量装置制造商》、王诤微电子学院 集成电路产业学院等学院项目《“芯”系未来——新一代温控技术先行者》、药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项目《虫翼科技——害虫防治的“迷魂剂”》获得金奖,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项目《更合“锂”——新能源车辆锂电池管理系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项目《折叠屏手机精密铰链国产化领航者》获得银奖,华罗庚学院 机器人产业学院项目《驭电随行——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领航者》、城市建设学院项目《百废聚新——固废再生气凝胶防火保温砂浆》、商学院 刘国钧管理学院等学院项目《汇碳析肥——碳捕集与解析一体化装置》获得铜奖。各参赛团队围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通过现场答辩等环节,详细介绍了各自团队的科技作品和学术成果,展现了常大青
05-14
2024
我校14门课程入选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日前,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名单,我校14门课程入选,其中线下课程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6门、社会实践课程3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2门。同时有18门课程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本科教育中心地位,实施《常州大学高水平本科教育十年行动计划(2018-2028)》,以高质量课程建设为着力点优化教学质量,以突出能力培养为导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累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5门。下一步,学校将以一流课程建设标准为引领,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1管理会计线下课程2石油炼制工程线下课程3数学建模线下课程4化工安全原理及工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5机械产品数字化表达与项目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6实用写作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7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8无机与分析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9油气储运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0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社会实践课程1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社会实践课程12综合项目Ⅱ--企业实
05-13
2024
新突破!我校化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二
5月9日,最新一期ESI统计数据公布(统计时间节点为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28日)。数据显示我校共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学科首次进入全球前2‰,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2.7‰,材料科学学科进入全球前3.2‰。我校共发表ESI论文10584篇,累计被引用次数为147099次,全球综合排名第1478位(较上期上升64位),位列全球排名前0.164%,中国大陆高校排名第154位。我校高影响论文稳步增加,共发表141篇高被引论文(较上期增加3篇),11篇热点论文。在高被引论文中,化学学科39篇,工程学学科32篇,材料科学学科14篇,环境生态学学科9篇。在热点论文中,材料科学学科5篇,工程学学科3篇,化学学科1篇。我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4个学科中,化学学科共发表ESI论文3786篇,累计被引用次数为57780次,全球排名第367位,位列前0.193%,中国大陆高校排名第77位;材料科学学科共发表ESI论文2538篇,累计被引用次数为37079次,全球排名第433位,位列前0.311%,中国大陆高校排名第104位;工程学学科共发表ESI论文1674篇,累计被引用次数
05-10
2024
我校学生在全国首届“LEC杯”法律英语术语翻译知识竞赛中获二等奖
为提升法律英语影响力,培养“具有传承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造就既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又详悉法律业务的高素质国际化涉外人才”,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专业委员会举办首届“LEC杯”法律英语术语翻译知识竞赛。本次竞赛于2024年3月23日正式启动报名,至2024年4月21日完赛,设置全国特等奖一名,全国一等奖5名,全国二等奖20名,全国三等奖50名。共有来自614所国内外高校的优秀学生同台竞技。史良法学院对比赛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本科生、研究生集体报名参赛,经过指导老师余小伟的精心指导与培训,最终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余小伟表示,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法律英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它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全球治理的必备技能,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法治人才,对于国家法治建设乃至国际地位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自信地表达中国声音。同时,我也注重培养他们的法律实务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法律英语术语,准确理解国际规则,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赛学生法学21
05-07
2024
我校原创群舞作品《永恒的信仰》首次入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现场展演
近日,教育部发布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下简称“大艺展”)现场展演名单,由校团委牵头编创的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甲组(非专业组)特等奖作品《永恒的信仰》成功入选,将受邀代表江苏省登上全国大艺展现场展演的舞台,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同台竞技。这是我校首次参加国赛并一举入选!据悉,全国大艺展由教育部每三年举办一次,是目前影响最广、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旨在展示大学生精湛的艺术素养,引领高雅校园文化建设。本届全国大艺展现场展演将于五月下旬在湖北省襄阳市举行。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接下来,校团委艺术教育中心将切实做好展演准备工作,以具有时代特征、体现常大特色的文艺精品,以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青年风貌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通讯员/赵晨 审核/田轶 编辑/孙悦)入选全国大艺展现场展演舞蹈类作品名单(江苏省)
04-28
2024
常州大学喜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
近日,江苏省总工会公布了《关于表彰2024年江苏省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的决定》,全省两所本科高校喜获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常州大学位列其中。近年来,常州大学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秉承“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强化队伍建设,重视育人工作,学校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展现担当和作为。学校打造和培育了“石油石化”“创新创业”“红色文化”三大办学特色,并以品牌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人才培养烙印;学校聚焦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石油石化行业,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面向国际以及与之融荣与共的战略合作与互动,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实践,形成了产教融合的“常大模式”,产教融合改革实践在省内外形成积极影响与示范效应;学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自主创新推行“顶天立地”有效科研,各项事业取得喜人成绩。据悉,“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授予在江苏省依法注册或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组织、其他组织及驻外机构中,为支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此前,我校还曾荣获省工人先锋号、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省五一
04-18
2024
近三年最佳!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
4月18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排名评价体系设置了十大评价模块,细分36个评价维度,内嵌100多项评价指标,涉及370多个评价变量,是对中国大学办学水平的立体化监测式评价。近年来,“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以专业、客观、透明的优势赢得了高等教育领域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已经成为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和权威参考价值的中国大学排名。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上榜高校共594所,常州大学综合排名为近三年最佳,位列全国第149名,较上一年度提升3名;全国理工类高校第60名,较上一年度提升1名;江苏省内高校第19名。在办学资源、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端人才以及国际竞争力等5个单项模块中,常州大学表现较为突出,各单模块排名均高于综合排名名次。学校综合排名持续攀升,得益于近年来学校紧密围绕江苏高水平大学“六高一化”建设任务,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行业转型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开展高层次科学研究与高品质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大平台、大项目和大成果产出,不断提升科研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92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
/
71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