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常大捷报
首页
首页
常大捷报
常大捷报
10-16
2020
我校师生在2020年(第13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再获突破
7月16日—8月19日,由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和厦门大学承办的2020年(第13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拉开序幕。由美术与设计学院孔涵、蒋心昱两位同学设计的作品《檐语》荣获一等奖(万爽、李淑英指导),刘璇、赵婷、王心怡三位同学设计的作品《羽集》荣获二等奖(徐子懿、顾峰豪指导),常家强、卢国庆、田紫彤三位同学设计的作品《捻纸记忆创生传承设计》荣获三等奖(刘苏文、李宪锋指导),邓淑芬、任梓凡、吕倩珂三位同学设计的作品《傩面细语》荣获三等奖(万爽、李宪锋指导),任朵朵、黄天娇、杜文妍三位同学设计的作品《寻迹》荣获三等奖(万爽、黄海波指导)。2020年(第13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分为软件应用与开发、微课与教学辅助、物联网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可视化设计、数媒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元素、数媒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元素(专业组)、数媒动漫与微电影、数媒动漫与微电影(专业组)、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专业组)、计算机音乐创作、计算机音乐创作(专业组)等14个组别。国赛决赛分为初评(网络评审环节)和复评(网上视频答辩环节)两个阶段。在广大师生的热情参与
10-16
2020
我校两个学科首次入围“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10月15日,软科正式发布“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排名榜单包括96个一级学科,共有485所高校的4946个学科点上榜。我校有8个学科入围榜单,分别为法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其中安全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首次入围该榜单。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均较去年上升14位,法学学科较去年上升6位。近年来,我校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来抓,全面加强学科内涵建设。“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能够体现出我校在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也可以作为今后学科建设努力方向的参考依据。
10-08
2020
我校科研成果首次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9月23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名单,全国共有78项成果入选。我校葛彦东教授的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喜获入选,这是我校成果首次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标志着我校人文社科领域研究成果的重大突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旨在打造国家级高端学术品牌,集中推出反映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前沿水平、体现相关领域最高水准的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创新,鼓励广大专家学者以优良学风打造更多精品力作,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成果文库每年集中评审一次,对于入选成果,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的方式组织权威出版社出版,并予以表彰奖励。
10-06
2020
常大学子在第六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中获佳绩
9月18日至9月20日,第6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决赛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我校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作品“基于CDIO 的组合式消防灭火模拟实验系统创新设计”(团队成员:李志杰、杨锦、冯芊、王雪琴,指导老师:张颖)获得一等奖,“以改性活性炭为回收中介的甲醛泄漏自动喷淋装置”(团队成员:刘光宇、丁昂昂、王辉、范帅超,指导老师:杨克)获得二等奖。校长蒋军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负责人等出席本次大赛,并于决赛前对参赛项目的研发思路、创新点和应用前景等进行了指导。本次大赛为第32 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年会委员会,教育部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联合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经过各高校初赛筛选,共有参赛作品286件,经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专家函评和比赛现场的答辩,最终角逐出一等奖作品25件、二等奖作品32件、三等奖作品53件。此次大赛引导、支持、激励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09-30
2020
我校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位居全国第37位
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最终评审结果,我校共有26个项目获准立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9项,青年项目5项,立项总数位居江苏省第3位,全国37位,在连续多年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再创历史新高。今年立项项目涵盖马列·科社、党史·党建、哲学、理论经济、应用经济、统计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人口学、外国文学、世界历史、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体育学、管理学等15个学科,其中党史·党建是我校首次获得立项。2020年我校国家社科基金实现了立项总数、立项率、学科覆盖、全国和江苏省内排名等方面新的突破。近年来,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文科学院有力组织、专家同行精心指导和广大文科老师潜心钻研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数、立项率及项目经费屡创历史新高,充分展示了我校文科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促进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09-30
2020
我校陈新博士获第四届全国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二等奖 实现常州市零突破
9月23日,历时三个月的“农行杯”第四届全国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在南京市圆满落幕。大赛从7月份开始,分为赛区选拔、互联网展示、全国半决赛和总决赛四个阶段进行。经过市级和省级选拔赛,我院陈新博士被选作江苏省队成员,并以“信息素,守护舌尖安全”项目出战全国半决赛和总决赛,并最终获得了总决赛二等奖,实现了常州市在该奖项零的突破。信息素是昆虫分泌的一种气味,由长链有机小分子组成,专门用于吸引雌雄交尾,繁衍后代。陈新团队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生态环保的信息素产品,能够高效干扰果树、蔬菜、水稻和茶园等害虫的雌雄交尾活动,大大降低了害虫数量,显著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有关产品取得了农业部生物农药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已经在全国推广应用了上百万亩。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由农业农村部主办,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承办,已成为国内创新创业八大专业大赛之一。根据大赛规定,将参赛项目依据其经营主体的创办年限和营业收入情况分设初创组和成长组。其中,初创组项目主体创办时间不超过6年,且上年营业收入不超过1000万元;成长组项目主体创办时间不超过10年,且上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各省份分别推荐2
09-29
2020
我校两户教职工家庭入选常州市最美家庭
9月24日,常州市妇联开展“致敬最美巾帼奋斗者”—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主题活动,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三八红旗手、最美家庭以及十佳母亲、十佳好儿女。我校外国语学院的沈菊芬家庭、学报编辑部的朱美香家庭入选常州市最美家庭。沈菊芬,我校英语骨干教师,与丈夫结婚以来,夫妻俩工作上爱岗敬业、用心进取、乐于奉献,生活中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欣赏。潜心培养的女儿从小到大一直品学兼优。一家三口彼此守护、共同进步,构建起一个快乐幸福的“小家”。2016年,当学校征求她意见出国工作时,她面对委内瑞拉动荡局势,毅然舍“小家”为“大家”,远赴委内瑞拉筹建孔子学院。在担任首届中方院长的3年间,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孔子学院的办学上,丈夫和女儿鼎力支持,共同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两国文化交流默默奉献。朱美香,我校教授,丈夫同样是我校教授、任学院院长。两人结婚以来,工作中相互支持鼓励、比翼双飞,生活中相互照顾、相濡以沫。2019年初,朱美香被查出肺腺癌,左右肺均部分切除。面对重大疾病,她不但积极乐观,而且为身边病友积极传播正能量,并坚持带病工作。作为女儿和儿媳,长期以来朱美香尽其所能照顾年迈的父亲和公婆,从物资
09-25
2020
我校徐德锋教授入选2020年常州市“龙城十佳教授”
近日,“龙城十佳教授”评选结果揭晓,我校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徐德锋教授荣获“龙城十佳教授”称号。“龙城十佳教授”是常州市教育局主办,旨在助推在常高校高质量发展,发挥高端人才引领示范作用。徐德锋教授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0余件,授权专利24件,获农药登记证9个。获2019年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第十一届发明创业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省部级科技奖10多项。徐德锋教授不仅是教师的楷模,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积极搭建双创平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大学生获得了2019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银奖。与此同时,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返乡创业梦想,在国家扶贫山区-湖北利川建立成果转化基地,成功解决了当地农业农村中的困境问题。
09-21
2020
我校徐高明教授获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日前,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立项名单公布。我校高等教育研究院徐高明教授申报的《我国“第二方阵”高校的发展困境与破解策略研究》,获批国家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BIA20018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国家社科基金的教育学单列项目。2020年共立项282项,其中,国家重大6项,国家重点12项,国家一般219项,国家青年45项。徐高明教授该课题的成功立项,标志着我校教育学科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再上新台阶。该课题将主要探讨作为我国“第二方阵”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发展困境与破解之策,旨在推进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应用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高校间“平衡而又充分”的差别化发展,从而加速形成我国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体系。
09-21
2020
我校张普教授被授予“常州市师德模范”荣誉称号
教师节来临之际,常州市召开教育系统第36个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龙城十佳”“师德标兵”“师德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等优秀教师。我校经济学院张普教授被授予“常州市师德模范”荣誉称号。张普教授是目前常州市唯一的“江苏青年社科英才”称号获得者,常州市劳动模范,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和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常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第九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代表。从教十余年来,常年担任学生班主任,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受到学生广泛好评;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十余项科研项目,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开创我校乃至常州市人文社科类省部级奖的最好成绩;参与学院学科和专业建设,积极打造教师团体和优秀学科专业,为学校文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09-18
2020
我校徐德锋教授获中国发明协会第十一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
日前,由中国发明协会、科技日报社、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中国知识产权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发明家论坛暨第十一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我校药学院教授徐德锋因在高效除草剂绿色创新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荣获中国发明协会第十一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我校徐德锋教授在高效除草剂绿色创新中率先攻克了该产业中许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提出了从反应源头控制污染源,淘汰了高危试剂和剧毒原料,成功解决了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等“卡脖子”技术问题,实现多项创新技术产业化及核心产品国产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高效除草剂创新技术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做主旨报告,3位荣获“当代发明家”称号代表分享发明创业体会。中国发明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余华荣表示,发明创业奖是中国发明协会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指导和支持下开展的社会奖励品牌活动,特别是发明创业奖·人物奖的特等奖授予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成为社会发现、培养、支持杰出发明创业者的重要平台。每年的发明家论坛和颁奖典礼也成为传播创新思想、启迪发明
09-17
2020
蒋军成当选“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9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2020中国化工学会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化工学会2020年度会士授予仪式隆重举行。我校校长蒋军成教授当选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士。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我校85届校友戴厚良,宣布了2020年度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授予决定,蒋军成等9位在化工领域做出卓越成绩的会员当选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据悉,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是学会会员的最高学术荣誉,为终身荣誉。2020年度有5位两院院士加入中国化工学会会士,目前已有戴厚良、李静海、王静康等41位院士成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09-14
2020
朱卫国团队开发D-C(sp3)-A型高效率超长有机RTP材料
近日,我校朱卫国教授团队和南京工业大学安众福教授团队合作,巧妙利用sp3杂化的亚甲基联姻给体(D)和受体(A)单元,发展了一类新型D-C(sp3)-A型高效率超长有机RTP材料。这类貌似“四面体”的分子具有与众不同的结构特点,其非共轭的亚甲基可有效“打断”D-A单元之间的电子离域,阻碍激发态跃迁中的结构变形,从而抑制分子的非辐射跃迁,实现高效率超长有机室温磷光。单晶分析和理论计算发现,晶体中分子间的π-Br相互作用可加速系间穿越(ISC)的过程;同时亚甲基的嵌入可使单线态激发态(S1)从整个分子的离域转变为局部咔唑的离域,这意味着CzBBr激发态衰减过程中的结构变形远小于CzPBr的结构变形。最终CzBBr的磷光量子效率(ФPh)高达38%。这项研究开拓了高效率、长寿命RTP材料构建的新路径。相关工作以题为“Molecular Engineering via Controlling Structural Deformation for Highly Efficient Ultralong Organic Phosphorescence”在线发表在国际材料与化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Ange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97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1
/
75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