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常大捷报
首页
首页
常大捷报
常大捷报
04-29
2020
我校荣获江苏省2019年度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4月27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2019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在比学赶超中狠抓落实,在争先进位中奋发向上,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不断开辟江苏发展新境界。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任振鹤出席会议。我校校长蒋军成在分会场收听收看。会议通报了江苏省2019年度综合考核结果,表彰了考核优秀的单位、地区和高校。省属高校首次纳入全省年度综合考核,我校荣获江苏省2019年度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2019年,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紧扣内涵建设主线,各项事业发展获得了新进展。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常大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坚守初心使命,唱好主题教育的“主旋律”;聚力改革创新,打响提升治理效能的“主动仗”;聚焦内涵建设,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2020年,学校将始终以战斗者和奋斗者的姿态,咬定目标不松劲,狠抓落实谋发展,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
04-28
2020
我校两个项目入选常州市党员教育“3211工程”
近日,在常州市委组织部开展的党员教育“3211工程”评选活动中,我校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和 “魏科年支部书记工作室”被命名为全市党性教育基地和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我校党员教育管理阵地建设的又一殊荣。我校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掘校内外的红色资源,打造的一个立意新、站位高、特而精、简而全、集约型立足高校、面向社会的具有多种教育功能的红色宣传教育基地。自2019年开馆以来,累计接待200余批次、上万人参观学习,省市各级领导、兄弟院校给予高度评价。党支部书记魏科年积极践行“一四一”工作法,坚持一个正确政治方向为引领,强化服务优势学科建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教学中心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夯实一项组织基础建设,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面向全校基层党支部开展了“支部建设年”、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党建工作成效显著。去年年底,我校石油工程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石油化工学院食品学院党委等3个党组织入选省级
04-20
2020
聚焦生物安全防控 协同创新共克时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常州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组织相关课题组进行科研攻关,聚焦生物安全防控展开协同创新工作,全力打好科技防控攻坚战。臭氧化处理前后KI淀粉试纸和培养皿菌落数变化对比照片疫情期间,常州大学陈群团队的王龙耀课题组,在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支持下,基于双向透过性膜材料开发了纯水零极距电解制备臭氧装置。该装置克服了臭氧在常态下难以储存和运输的缺陷,结合限域释放技术,用于放置有贵重精密仪器和有洁净要求的实验室的杀菌防控,与腐蚀性强且会残留的活性氯、易燃易爆的乙醇等典型消毒剂相比,杀菌效果高效广谱,分解产物为氧气,无污染。协同企业提供臭氧净化设备支援一线抗击疫情(2月20日)不同实验室臭氧杀菌防控现场照片(左上,气熏蒸实验室整体;右上,雾化喷洒液质联用仪实验室;左下,雾化喷洒渗透汽化实验室;右下,雾化喷洒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实验室)我校科研团队开发的双向透过性零极距电解技术,能将纯水高效转化为臭氧和氢气,具有原料安全易得、无电磁辐射、无氮氧化物产生等独特优势,特别适合在敏感和有洁
04-17
2020
我校朱卫国教授团队发明三价铂配合物发光新机制
04-02
2020
我校1项信息化科研成果首获农业农村部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我校阿里云大数据学院朱轮、翟羽佳老师参与完成的“农产品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的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该成果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抓手。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是农业农村部于1987年设立,该奖面向全国农业系统,奖励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合作奖和贡献奖三种奖项,每三年评审一次。我校信息化科研成果首获该奖项,表明我校的农业信息化研究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链接:http://www.moa.gov.cn/govpublic/KJJYS/201912/t20191220_6333686.htm
03-18
2020
我校10项科技成果获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我校在此次评奖中再创佳绩,共有10项科技成果入围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国际合作科学技术奖1项,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共273项,其中一等奖45项,二等奖81项,三等奖147项;2人获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10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8家企业获企业技术创新奖;7人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近年来,我校突出自主创新,全面推行“顶天立地”有效科研,科研实力增势强劲,不断涌现出优秀成果,此次突破也有力推进了我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03-11
2020
我校多项科研成果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我校石油化工学院、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多项成果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陆续发表。陈群课题组提出布朗斯特酸和路易斯酸协同催化的环脂开环聚合机理石油化工学院陈群研究员课题组在新型医用可降解聚酯材料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过程中,创新性提出了布朗斯特酸和路易斯酸协同催化环脂开环聚合机理,为无毒、高效聚合催化剂的设计开发奠定了基础。该工作以金属-有机自组装为策略,构筑了生物相容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实现了高效催化环脂本体开环聚合。通过理论计算并结合原位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等多种验证手段,提出并验证了基于布朗斯特酸和路易斯酸协同催化的环脂开环聚合机理,为开环聚合反应提供了新思路。研发出的新催化剂不仅符合无毒、高稳定和受控开环聚合的要求,形成的聚酯端羟基便于改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成果发表在化学顶级期刊《Chemical Science》最新一期上,并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510483737.8)。该工作在中国石化集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02-23
2020
常州大学在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稳步前进
2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2015-2019年和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我校在相关状态数据排行榜中取得佳绩。其中在“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我校位列全国第115名,江苏省第13名;在“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我校位列全国第90名,江苏省第11名;在“2015-2019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我校位列全国第58名。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确定为学校三大办学特色之一。学校将学科竞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广泛实施“一院一基金”、“一院一赛”工程,重点发展以“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为龙头的创新创业顶级赛事,着力打造“竞赛+平台+成果”的品牌创新创业工程,获得了一批标志性学科竞赛优秀成果。学校在近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5项;在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2017年捧得“优胜杯”;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
02-12
2020
我校2018届研究生荣膺首届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近期,JSAI(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正式发文公布了2019年“JSAI 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奖”评选结果,我校16级计算机研究生丁宗元同学荣膺首届JSAI“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019年获奖的5个硕士学位论文作者单位分别是:东南大学、苏大、江南大学、南信大和常州大学,其中前面4个都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根据《JSAI 奖励条例》,JSAI设立该奖是为激励省内人工智能领域博(硕)士研究生潜心钻研、务实创新,表彰在创新性研究和应用实践中做出优秀成果的年轻科技工作者。丁宗元同学师从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带头人王洪元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他的学位论文主要贡献是利用度量学习解决了行人重识别中的类别不平衡、分布信息的利用以及与半监督学习结合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丁宗元同学在硕士期间发表了包括CCF A类与 B类期刊论文,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包括赴美国参加境外国际会议)多次并发表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并获软件著作权,他是校优秀硕士毕业生、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作者(学院排名第一),目前在南理工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国家重点学科攻读博士学位,师从AI知
01-13
2020
我校石油工程学院本科生党支部获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9〕18号),我校石油工程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石油工程学院本科生党支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支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支部“一体两翼”(党建引领:打造宿舍责任区网格化治理的赋能之“体”;理论宣讲:搭建宿舍责任区网格化治理的助飞之“翼”,宿舍责任区:落实宿舍责任区网格化治理的承载之“翼”)工作,在“对标争先”中,做到“七个有力”,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本科生党支部2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团委获评“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支部1个学生党员团队荣获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1个学生党员团队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二等奖,1名党员获评“江苏省三好学生”,1名党员获评“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10余名党员荣获“国家奖学金”。石油工程学院考研率逐年攀升,2
01-13
2020
常州大学ESI排名稳步攀升
2020年1月9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集团发布了最新一期《基本科学指标集》(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本次数据涵盖自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期间的SCIE/SSCI论文信息数据。数据显示,常州大学各项排名稳步攀升。常州大学ESI全球综合排名2122位(比上期进步18位),内地高校排名137位,江苏省高校排名20位。根据ESI最新数据,化学学科共有1298所机构进入前1%,内地高校共有166所进入前1%,常州大学化学学科全球排名608位(较上期上升27位),内地高校排名74位(较上期上升1位)。常州大学化学学科入选论文总数2121篇(较上期增加102篇),论文被引频次25047次(较上期增加1802次),篇均被引频次11.81次,高被引论文17篇。材料科学学科共有916所机构机进入前1%,内地高校共有131所进入前1%,常州大学材料科学学科全球排名595位(较上期上升9位),内地高校排名89位(与上期持平)。常州大学材料科学学科入选论文总数1282篇(较上期增加41篇),论文被引频次11988次
01-10
2020
我校机械学院制图教研室喜获常州市“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
近日,常州市总工会发文,命名表彰了一批2018—2019年度常州市“五一巾帼标兵岗”和“五一巾帼标兵”,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制图教研室喜获常州市“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机械工程学院制图教研室隶属机械设计系,现有专职教师8名,其中7名女职工,皆为硕士及以上学历,50%为副教授职称,这是一支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锐意进取、求实创新的排头兵。筑能育人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们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建立起以学生为主导,以知识和能力结构网络立体交叉式培养的新教学模式,构建了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图学教学新体系。课程建设上,凝练特色、塑造品牌。在新工科的背景下,教研室不断探索,自主编写了系列教材,自制集直观性、交互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立体化课件。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教研室注重科学研究,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参与省市级多个基金项目,发表科研论文多篇,授权发明专利7件,其中1件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第十届江苏省专利项目优秀奖。
01-04
2020
我校七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名单(教高厅函[2019]46号),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环境工程7个本科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油气储运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环境工程等10个专业获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认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于2019年4月正式启动,计划在2019-2021年,建设一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一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旨在通过一流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经各高校网上申报、高校主管部门审核,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投票,认定了首批405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中央赛道1691个、地方赛道2363个。同时,经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推荐,确定了62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本科教育中心地位,积极优化专业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97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4
/
75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