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常大捷报
首页
首页
常大捷报
常大捷报
11-11
2023
常州大学原创诗话剧《月亮与烟火》上演
11月9日和10日晚,由我校音乐与影视学院打造的原创诗话剧《月亮与烟火》在西太湖校区立艺楼礼堂上演。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琳,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秦义,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薛冰,校关工委副主任袁能、西太湖校区管委会和音乐与影视学院相关负责人及西太湖校区、科教城校区师生代表近两千人共同观看演出。原创诗话剧《月亮与烟火》由国家一级演员、音乐与影视学院表演专业负责人蔡伟教授担任艺术总监,表演系主任童劲杰、青年教师陈思含执导,著名诗人欧震编剧。该剧从表演系学生的视角出发,以戏剧排练为剧情主线,通过戏中戏的方式,呈现出当代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表达了新时代青年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国家的热忱。剧中学生扮演的瞿秋白、刘半农等人物形象,激励着当代青年铭记历史、砥砺前行;运河母亲则展现了常州地域文化,寄托着对乡土的眷恋和对祖国的深情;而李白、嫦娥、云、鸟等角色则是浪漫主义的化身,以富有诗意的台词引发观众的无限遐想,为全剧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舞台上,表演专业学生展现出成熟的表演技巧与昂扬向上的青春活力,精彩的演出获得在场观众一致好评。新时代,新起点,音乐与影视学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
11-10
2023
2023年11月ESI最新排名数据公布
2023年11月9日,最新一期ESI统计数据公布(统计时间节点为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数据显示我校共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我校共发表ESI论文9741篇,累计被引用次数为133608次,全球综合排名第1567位,位列全球排名前0.176%,中国大陆高校排名第150位。我校高影响论文稳步增加,共发表113篇高被引论文(较上期增加6篇),9篇热点论文。在高被引论文中,化学学科34篇,工程学学科28篇,环境生态学学科9篇,材料科学学科6篇。在热点论文中,工程学学科3篇,化学学科2篇,材料科学学科1篇。我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四个学科中,化学学科共发表ESI论文3548篇,累计被引用次数为54173次,全球排名第413位,位列前0.223%,中国大陆高校排名第77位;材料科学学科共发表ESI论文2377篇,累计被引用次数为34012次,全球排名第459位,位列前0.342%,中国大陆高校排名第102位;工程学学科共发表ESI论文1433篇,累计被引用次数为18015次,全球排名第731位,位列前0.313%,中国大陆高校排名第127位;环境生态学学科共发表
11-06
2023
我校获批新设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批准新设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等5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人社部函〔2023〕108号),我校获批新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是我校首次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了全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全覆盖,也实现了常州市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零的突破,对我校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学校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平台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的重要举措,本次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标志着我校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博士后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有关要求,健全博士后工作规章制度,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完善博士后培养机制,提升博士后工作服务保障水平,切实发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高层次人才引育、推动学科建设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为学校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通讯员/李若洁 审核/孙凌峰 编辑/孙悦)
11-01
2023
我校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中获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
10月30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贵州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闭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在本届赛事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其中,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大挑”国赛中再创佳绩!参赛师生合影我校于去年3月份启动本届竞赛的备赛工作,近两年来,经校内遴选、省赛选拔、国赛网评以及终审决赛等各环节,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能源学院、石油化工学院的参赛项目《页岩纳米动态限域空间内多相微观界面力学及多组分协同运移机理研究》获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参赛项目《高分辨率图像式圆光栅角位移测量装置》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参赛项目《动力电池热管理用多功能相变材料(BTPM)》获主体赛事一等奖;城市建设学院的参赛项目《基于固废再生的气凝胶防火保温砂浆》获主体赛事二等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参赛项目《芯片载板用电子级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新技术开发》和微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全制程国产一体化温度监测芯片》获主体赛事三等奖,环境科学与工程
11-01
2023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影响因子实现七连升
近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3版)》。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U-JIF)为1.171,实现七连升,位居同类期刊Q2区。从2017到2023年,《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从0.435、0.533、0.644、0.750、0.934直至1.014、1.171,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影响因子“1”的突破,实现了连续七年的正增长,增幅达169%,展现出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国家重大发展需要、社会重大关切和学术前沿问题,主动策划、优化选题、组建专题,刊发社科研究原创精品,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贡献力量。经过多年深耕,《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陆续发表了一批有水平、有影响、有深度的前沿性学术论文,多篇论文
11-01
2023
我校教师获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和优秀教学管理人员称号
近日,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公布了2023年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优秀教学管理人员认定名单,我校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陆怡教授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称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玉荣教授、张帅副教授负责的“三全四维五育”新能源材料产教融合教学团队和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欧红香教授、李忠玉教授负责的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教学团队获“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称号,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能源学院)周诗岽教授获“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管理人员”称号。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潜心教书育人,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水平、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充分发挥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优秀教学管理人员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推动教师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石油石化行业发展。(通讯员/李若洁 审核/戴晔 编辑/孙悦)
10-31
2023
学校获评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优秀招生单位”和“优秀报考点”
近日,我省召开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并对2023年研究生招生工作进行总结表彰。会议表彰了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我校再次获评江苏省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优秀招生单位”和“优秀报考点”,并首次获得高校报考点第三名,党委常委、副校长李亚飞上台领奖。2023年,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关于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的部署与要求,严格管理,精准施策,成立了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考务管理、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多个工作组,各工作组各司其职、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全体监考教师和考务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充分发扬团结和斗争精神,克服了疫情发生以来的巨大冲击,安全平稳顺利完成报名、考试、复试等各项工作,招生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圆满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工作目标。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选拔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承担着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供高质量人才源、创新源的重要使命。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将于12月23日至25日举行。我校将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严格规范研究生招生考试
10-31
2023
史良法学院《法律与伦理》获社科文献2023年度优秀集刊
10月26至27日,第十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在西安召开。本届年会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西北大学联合主办,主题聚焦“学术集刊与‘三大体系’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宋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冀祥德,陕西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郭建树,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文军等领导与嘉宾出席年会开幕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各地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西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及新闻单位的记者260余人参加年会,史良法学院《法律与伦理》执行主编夏纪森教授参加会议。本届年会是第十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回顾了十余载耕耘与收获。杨群宣读2023-2024年社科文献CNI名录集刊名单和2023年度优秀集刊、优秀新创集刊名单,大会为2023年度优秀集刊、优秀新创集刊单位颁奖。《阿拉伯研究论丛》《北大史学》等共99种集刊入选社科文献出版社2023-2024年CNI名录集刊,《法律与伦理》《考古学集刊》等16种集刊获得2023年度优秀集刊奖,《数字法学》获得2023年度优秀新创集刊奖。常州大学史良法
10-25
2023
我校获批1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项目立项名单,我校获立项资助项目11项,其中一般项目立项10项,位居全国第81位,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我校本次获批的11个项目主要涉及两个类别:一般项目10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1项。从学科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体育学、交叉学科/综合研究等7个学科。从学院分布看,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获批3项,吴敬琏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各获批2项,外国语学院、商学院、体育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各获批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覆盖全部人文社科学科及交叉学科,是衡量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学校将持续优化“全覆盖动员、全过程指导、全方位服务”的项目申报服务体系,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助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建设。 (通讯员/余韵 审核/潘道广 编辑/孙悦)
10-11
2023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喜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
近日,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成立35周年庆祝大会暨研究会九届三次理事会会议在宜昌召开,来自全国高校期刊界的7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会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公布了第七届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质量检查与评估结果并举行颁奖仪式,《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政治·法学研究”栏目获得“特色栏目奖”。据悉,第七届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质量检查与评选活动经教育部社科司批准、由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组织开展,旨在促进高校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高校的1000多种社科学术期刊参加了此次质量检查与评估活动,最终活动评选出“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95种、“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120种、“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142种、“质量进步期刊”62种、“特色栏目奖”216项。此次,《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全国众多高校社科期刊中突破重围,喜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2项荣誉,标志着学报已跻身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梯队,获得业界广泛认可,在学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近年来,围绕国家重大发展需要、社会重大关
10-07
2023
我校生物质高效炼制及高质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批2023年度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发文(苏科协发〔2023〕135号),我校生物质高效炼制及高质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地中心”)获批“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学校首家科普教育基地。国地中心于2019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是以生物质资源在新医药、化工新材料及新能源等领域的高质化利用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研平台。国地中心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普及生物质等化学化工绿色低碳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今后,国地中心将不断完善科普设施条件和功能,创新科普工作模式,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积极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提升科普基地的知名度,使国地中心成为一处集科研、科普、研学、培训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新贡献。(通讯员/尹晓靓 任涛 审核/孙富安 张屹 编辑/孙悦)
09-28
2023
我校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贵州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最终获全国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取得了“大挑”该赛道的最好成绩。第十八届“挑战杯”赛事分为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及部分专项活动。我校于今年2月开始启动“揭榜挂帅”竞赛的备赛工作,经院级初赛、校级决赛,国赛网评、终审决赛等各环节,最终我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页岩纳米动态限域空间内多相微观界面力学及多组分协同运移机理研究》项目在“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荣获全国特等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结构和计算模型的COVID-19病毒分子进化模式研究总结报——针对COVID-19病毒演进的可解释动态跟踪预测系统》荣获全国三等奖。特等奖团队成员、资环212(研)的朱鹏飞同学表示,大赛带来的不仅是荣耀的光环,更重要的是创新与挑战的不屈精神,荣誉只是瞬间,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希望自己未来能更加自信的迎接挑战!据悉,“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
09-26
2023
我校学子在2023“中石协·石化机械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
9月15日至17日,“中石协·石化机械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常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作品《智声监测—特种设备声学监测技术领跑者》(参赛队员:王雪琴、徐海滨、曹文耀、许世林、张秩乾,指导老师:张颖、赵鹏程)经过预赛评审、实物演示以及现场答辩等多个环节的激烈逐角,获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023“中石协·石化机械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是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下,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和中国石油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专门面向在校研究生的全国性赛事。本届大赛赛题以新能源装备为主,主要包括海洋能源高效开发与利用装备、油气绿色高效开发装备、新能源制备装备、可再生能源装备、其他能源装备、企业命题等方面。大赛吸引了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150所高校,提交作品共1556件,参与研究生6558人次,其中370件作品入围总决赛。大赛共评选出全国一等奖36项,二等奖75项,三等奖251项。经过预赛评审、实物演示及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92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6
/
71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