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常大捷报
首页
首页
常大捷报
常大捷报
09-25
2023
我校获18项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
9月22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评审结果。我校共18项课题获立项,含1项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和9项青年项目,重点项目资助额度为35万元,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资助额度均为20万元。立项数较去年增加了7项,位列江苏省第6位、全国第73位,再次取得了好成绩!从学院分布看,吴敬琏经济学院立项5项,商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立项4项,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分别立项2项,体育学院立项1项。从学科分布看,本次立项项目共分布在12个学科,其中管理学立项3项,应用经济、社会学、中国历史、体育学分别立项2项,马列·科社、外国文学、语言学、统计学、哲学、人口学、国际问题研究分别立项1项。长期以来,学校在项目申报过程中贯彻“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全方位服务”的工作理念,通过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总结动员大会,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方法,全方位调动各文科学院及申报老师申报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国家社科基金组织申报工作方案,加强学校与文科学院联动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构建全方位申报辅导体系,为申报老师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申报辅导与服务
09-19
2023
我校李安萍研究员获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日前,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立项名单公布,我校研究生院李安萍研究员申报的《专业博士教育发展逻辑的国际比较与中国路径研究》获批一般项目,这是我校“十四五”期间获批的第一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国家社科基金的教育学单列项目,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实施。2023年度共立项350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11项,国家重点项目9项,国家一般项目262项,国家青年项目58项,西部项目10项。我校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的申报工作,根据进度安排,认真组织申报教师与校内外专家深入开展研讨、交流,为教师申报项目积极提供支持。李安萍研究员该课题的立项彰显了我校教育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为学校教育学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李安萍研究员长期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先后获批江苏省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发表了10多篇高水平理论文章。该项目以《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原有13个专业博士学位类别增设为36个为背景,探讨如何在中国专业博士教育发展中,透过西方国家专业博士教育发展逻辑及其有益经验,深入准确理解西方国家专业博士学位层次的本质内
09-19
2023
我校在2023年第11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NCDA)大赛中获12项国赛奖
近日,2023年第11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NCDA)大赛国赛获奖结果揭晓。全国共有2万余件作品参赛。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师生共投稿323件作品,在省赛中取得了40余项奖项,国赛中喜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常州大学获江苏赛区优秀组织奖。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是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认定,15个省教育厅发文立项,“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支持的国家级大学生竞赛。大赛始于2012年,每年举办一届,已连续举办十届,是高校积极参与的重要竞赛之一。每年有1800所高校参赛,92%的985、一流大学和95%的知名设计院校参赛。比赛设“非命题”“公益”“命题”“创新创业”四个赛道,内容有元宇宙+设计、未来设计、国潮·非遗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与视频设计、交互设计、人居环境与规划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时尚设计、虚拟IP及表情包设计、数字绘画、数字摄影、数字音乐等。我校师生积极参与备赛,对参赛作品不断进行修改与打磨,展现了同学们高超的学术素养与极强的专业技能。国赛一等奖获奖选手21研平面设计专业常荷媛同学表示,参赛作品的完成离不开老
09-18
2023
喜讯!常州大学环境生态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
9月15日,根据最新一期ESI数据(统计时间节点为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我校环境生态学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这是继2019年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后的又一新增学科。至此,我校共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为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和环境生态学。ESI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世界标准”之一。最新一期数据显示,我校化学学科共发表ESI论文3467篇,累计被引用次数为52696次,全球排名第415位(较上期上升7位),位列前0.228%;材料科学学科共发表ESI论文2322篇,累计被引用次数为33046次,全球排名第461位(较上期上升2位),位列前0.349%;工程学学科共发表ESI论文1405篇,累计被引用次数为17357次,全球排名第740位(较上期上升16位),位列前0.321%;环境生态学学科共发表ESI论文389篇,累计被引用次数为4864次,全球排名第1745位,位列前0.977%。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强化顶层设计,通过政策引导,突出目标导向,推动学科特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科声誉
09-14
2023
我校获2023威克多·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志愿服务奖”
9月3日至11日,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共计142名学生志愿者承担了2023威克多•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志愿服务活动,用专业知识助力国际赛事,获得世界羽联、中国羽协、常州市体育局、赛事组委会和奥体场馆中心等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今年是我校外国语学院第13年承担该赛事志愿服务活动,外院学子用连续13年的扎实实践诠释了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体育学院为首次参与,为公开赛志愿服务活动注入了新鲜血液。志愿者招募始于7月下旬,培训合格后分配至随队翻译、行政接待、竞赛编排、新闻翻译、竞赛组织等工作岗位。志愿者们精神饱满、态度热情、专业过硬,充分展现出常大学子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比赛期间,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常州市委书记阎立,中国羽毛球协会理事、江苏省羽毛球协会会长魏文国,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前往常州市奥体场馆中心看望并慰问全体志愿者,对志愿者做出的贡献予以充分肯定,并对决赛环节各志愿者岗位工作给予指导。比赛授奖仪式上,我校获志愿服者服务奖,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组委会发来感谢信,对志愿者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全心全意的配合精神表示敬意和钦佩。13年志愿者,13载奉献路,常大学子不负重托、全力以
09-13
2023
《江苏教育报》以“抓准‘点线面’ 绘好‘效果图’”为题报道我校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主题教育
9月13日,《江苏教育报》以“抓准‘点线面’ 绘好‘效果图’”为题,报道我校高质量高标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创新举措和丰硕成果。文章从“找准点,学懂弄通往心里走”“架好线,率先垂范往深里抓”“铺开面,立行立改往实里做”等方面阐述了我校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引擎”,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瞄准点、抓好线、铺开面,着力绘好主题教育“效果图”,确保主题教育扎实推进见成效。全文如下:近日,常州大学党委领导班子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该校党委书记徐守坤代表校党委领导班子从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6个方面,特别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12条具体要求,深刻反思问题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作为主题教育第一批参加单位,常州大学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引擎”,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瞄准点、抓好线、铺开面,着力绘好主题教育“效果图”,确保主题教育扎实推进见成效。找准
09-11
2023
我校教师在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能力大赛获二等奖
近日,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下发《关于公布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能力大赛结果的通知》(中化教协发〔2023〕43号),我校石油化工学院教师孙雪妮获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能力大赛(讲师组)二等奖。大赛于2023年8月举办,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高校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担任评委,孙雪妮是江苏省域高校进入决赛的唯一选手。作为我校骨干青年教师,孙雪妮主讲“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双语)”“化工原理(全英)”等课程。她表示,获奖离不开学校、学院和教研室对新工科人才培养及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视,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后续教学工作的一种激励和鼓舞,今后将继续努力,挑战自我,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除本次获奖外,孙雪妮还获得了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及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下一步,学校将充分发挥获奖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教师课程教学能力、课程思政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培养力度,着力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讯员/曹婧妤 李若洁审核/管春英 戴晔 编辑/孙悦)孙
09-11
2023
我校研究生在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
近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指导,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广东省东莞市东莞理工学院承办的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东莞理工学院举行。经过为期三天的激烈角逐,我校微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专业钱炜、朱冬森、胡芬三位同学组成的“Hello World”团队作品《基于GD32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斩获技术类全国一等奖、创新企业命题类全国二等奖,指导教师朱正伟教授获优秀指导老师奖。我校共有8支研究生代表队参加了华东赛区的首轮选拔,获得华东赛区一等奖2项(1项晋级全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据悉,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分为技术竞赛和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两大部分。技术竞赛分为“电路与嵌入式系统类”“机电控制与智能制造类”“通信与网络技术类”“信息感知系统与应用类”“信号和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类”“人工智能类”“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华为6G先进无线技术探索”等参赛方向,并设置多个企业命题和专项奖。来自全国8个赛区的520支队伍、约1800名师生参与总决赛。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重
09-11
2023
“江苏最美人物”颁奖仪式在宁举行 我校朱成山教授应邀领奖
9月7日,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指导支持下,“致敬新时代奋斗者——江苏最美人物(南京站)”颁奖仪式在南京电视总台举行。此次颁奖仪式是向南京市重大典型王南石、林志梅、丁良浩、陈德风、张猛、朱成山、沙夕兰、宋宁宏、王泽山、张海玉、倪杰、王东进、朱洪斌、南京站158雷锋组成员、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南京共产党员服务队等个人或集体赠送个人照片。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朱成山教授应邀参加颁奖仪式。颁奖词这样写道:30万遇难同胞的守灵人、抢救性保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朱成山。据悉,本次活动在江苏省委的统一安排下,陆续在江苏省辖13座城市举办1场,南京站是继淮安市、连云港市、镇江市之后的第四场,该活动旨在营造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浓厚氛围,让更多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脱颖而出,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让中国式现代化在江苏大地上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通讯员/高鑫 审核/侯新兵 编辑/孙悦)朱成山教授领奖朱成山教授(左四)领奖南京市部分青少年在颁奖仪式现场
09-07
2023
学校获批江苏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
近日,中吴智库联合商学院、吴敬琏经济学院、史良法学院、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体育学院、苏南现代化研究院、江苏财税政策研究院等申报的江苏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获批。据悉,为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构筑具有江苏特色的“小中心、大外围”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体系,江苏省科协组织开展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申报工作。全省将近40家高校、科研院所申报,经资料预审、网络初审、专家评审、行政办公会审议等程序,最终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常州大学等10家单位获批江苏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通讯员/胡思奇 审核/潘道广 编辑/孙悦)
09-06
2023
我校学子在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巨化-卓然-笃舜杯”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中获一等奖6项
8月25日至27日,2023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巨化-卓然-笃舜杯”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总决赛在郑州大学举行。大赛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郑州大学承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化学工业出版社协办。全国127所高校1281个团队报名参赛,经过校赛和全国9个区域赛选拔,共有726项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经过在线网络评审和优秀作品线下评审答辩环节,最后评选出一等奖116项(本科生80项、研究生36项),二等奖279项(本科生194项、研究生85项)和三等奖128项(本科生92项、研究生36项)。我校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学子再创佳绩,实现了一等奖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突破。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陈佳杰、殷雨龙、张欢、陈其翼的作品《生理环境下3D打印金属微试样测试装置、软件与试验应用》,许玥、杨舒羽、蔡雨熏、贾华斌的作品《催化剂智能化自动填充系统》,王泽林、巨祥铭、刘吴祥、张珈恺的作品《高效雾化蒸发塔》获本科生组一等奖;徐志强、郑蔚文、张红红、吕开新的作品《撬装式一体化油基泥浆处理装备》,刘毅、黄好港、奉劲捷、张智凡的作品《亚微米级荷电颗粒基于液滴捕集和颗粒沉积特性的荷电水雾一体化成套装备
09-05
2023
我校绿色合成与化学制造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名单,我校史一安教授领衔的绿色合成与化学制造教师团队入选。近年来,我校绿色合成与化学制造教师团队瞄准行业绿色发展中的前沿问题和关键技术,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应用性科技攻关,以扎实学识和前沿研究支撑高水平教学,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培育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涌现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一批师德师风典范,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团队负责人史一安教授是国际重要人名反应“史氏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发明人,曾在美国知名大学任教。与黄大年一样,他在事业巅峰期带着知识、经验、理想和追求回到祖国,回到家乡,实现报国梦想。他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科研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教育部于2017年起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组织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此次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指示精神、强化师德师风引领、健全引才育才用
08-31
2023
我校2023年江苏省科技副总获批项目数位列全省第二
近日,江苏省委人才办、江苏省科技厅下发了《关于确定2023年江苏省科技副总入选对象的通知》(苏科区发〔2023〕139号),共有国内高校院所1512人入选,其中我校有80人入选,在所有高校院所中位列第二名。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是为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科技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旨在通过鼓励支持全国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到江苏企业兼任科技副总,积极推动江苏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我校于4月初开始组织申报该项目,从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相关政策、校内外申报流程、申报材料填写要点三个方面进行精心辅导,做实做细服务保障工作。学校老师积极主动联系企业进行联合申报。通过共同努力,科技副总项目申报工作再次取得较好成绩,为进一步促进我校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推进科技副总派驻工作,跟进落实“千师进千企”等行动,深耕厚植学科产业合作根基,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和水平,促进校地校企融合发展共赢共荣。(通讯员/周雪 审核/宋国强 编辑/张燕)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92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7
/
71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