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媒体常大
首页
首页
媒体常大
媒体常大
06-28
2024
交汇点新闻:我们的大思政|常州大学:打造“十红”育人品牌,激活“大思政”育人源头活水
“在学校学的知识究竟怎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检验出来。”“只有把个人的理想融入爱国报国之志中去,我们的人生才会绽放出绚烂的色彩。”……这是2024年毕业前夕,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朱成山教授为2024届毕业生上的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寄语赠言”。这是一堂关于使命与担当的思政大课,鼓励青年人去谱写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大写青春。沐之以春风、润之以细雨,往往就能于无声处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五年来,常州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加强顶层设计、注重资源整合、坚持开放共融等维度入手,激活“大思政”育人的一池春水。加强顶层设计,让“大思政”育人立起来“我们将三大办学特色之一的‘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加强组织领导、整合资源力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徐守坤如是说。常州大学将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打造出红馆、红库、红刊、红书、红社、红联、红基、红培、红课、红剧等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十红”教育教学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红色文化”作为常州大学“三
06-25
2024
新华日报:常州大学王建浦教授团队钙钛矿LED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和常州大学王建浦教授带领的IAM团队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利用加快辐射复合速率,显著提高荧光量子效率,使钙钛矿LED外量子效率突破30%大关。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自然》)上。发光二极管(LED)是新型显示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在高端制造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薄膜LED技术是一类可以把LED器件大面积制备于任意基底(包括柔性)的技术,也是目前主流手机显示屏制造所普遍采纳的先进技术。随着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与应用领域不断发展,科技界对更低成本、更高亮度、更优光效的高性能薄膜LED研发愈加深入,基于钙钛矿半导体材料的LED是一类新型的薄膜LED,具有加工工艺简便、高亮度高效率等特性,近年来在光电器件研究领域备受瞩目,成为全球新型发光与显示技术竞争的焦点。王建浦教授领导的创新团队在钙钛矿LED研究领域深耕多年。早在10年前,团队利用界面调控构建高效率器件,在国际上率先突破了钙钛矿LED外量子效率1%的瓶颈。苦心孤诣10余年,团队研究成果在全球钙钛矿LED研究领域中形成重大影响,为海内外同行探
06-24
2024
江苏教育发布(微博):#高校动态#
江苏教育发布(微博):https://weibo.com/3674007143/5048480462012471?wm=3333_2001from=10E5393010sourcetype=weixins_trans=2049436100_5048480462012471s_channel=4(编辑:盛熠)
06-24
2024
江苏教育发布(微信):解锁校园活动,畅享青春时光
近日,常州大学举办“学习新思想 青春心向党”2024年常州高校“学习达人”挑战赛。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常州市高校的13支队伍、39位选手跻身决赛。决赛设百舸争流、激流勇进、极速登峰三个环节,选手们比脑力、拼速度、展风采。此次活动旨在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高校学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激发龙城学子爱党爱国的热情。江苏教育发布:https://mp.weixin.qq.com/s/q4JC2cXQe6GJsIzB9mLxIg(编辑:盛熠)
06-21
2024
常州晚报:常州大学 政校携手 助推千企创新发展
近日,常州市“政校协同、千企共服”行动启动会在常州大学举行。会上,行动实施方案发布,常州大学政校共建合作基地揭牌。按照方案,常州市市场监管局与常州大学经过精心策划和深入调研,选取了全市“1028”产业体系中的1000余家重点企业,联合开展了一系列协同服务活动。常州市和辖市区市场监管局共同组建了8支“领航员”服务队伍,并首批聘请了常州大学的200位优秀教师担任市场监管“驻企导航员”。通过“驻企导航员+市场监管服务组”的创新模式,双方构建了“1+1”千企共服团队,形成了独特的服务格局,即“企业需求征集—驻企导航员响应—千企共服团队专项解决”。“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千企领航员’‘驻企导航员’的 ‘小灵通’‘多面手’特殊作用,不断升级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广泛了解企业行政合规、信用、质量、标准、知识产权等工作现状,加强对经营主体发展的动态监测和深层分析,及时了解企业的难点痛点和政策诉求,助企防范监管风险,共同研究破解发展难题。”常州大学校长陈海群表示。常州晚报:https://epaper.cz001.com.cn/czwbpaper/pc/layout/202406/21/node_A
06-21
2024
常州晚报:我们的毕业故事: 在青春的赛道上接力奔跑
毕业,是青春的新起点。在这个毕业季,在常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以明确目标激发行动之势,以过硬本领赋能行动之力,期望成为搏击长空的雄鹰,拥有更加广阔的世界。一起来看看常州大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两位学子的故事。把毕业答卷写在乡村大地“我热爱脚下的土地,愿意带着更多人走进乡村、俯身田野。”研究生毕业后,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周生澳选择回到家乡,用艺术绘就的图景成就更多乡村的美景。“我出生在苏北的一个小乡村,小时候看过家乡泥泞的路、斑驳的墙壁和陈旧的房屋。儿时的我,时常也想着为这样的村子带来改变。”从儿时画笔涂鸦的懵懂,到本科勇于尝试的探索,再到现在研究生阶段的坚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一直是周生澳追求的目标。2022年6月,他参加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创业艺术工坊,作为队长带领来自高校学生挨家挨户进行访谈,足迹遍布268户人家。“我们作为外来者,在村子里的初期访谈其实并不顺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也逐渐了解了我们的真心。”在和村民同吃同住的十五天里,周生澳了解到了村里老人多,生活设施要便于老年人使用;青年返乡团聚,想要感受不变的乡土气息;儿童乡间成长也有情感和空间的需求。于是,
06-20
2024
科技日报:江苏常州:探索构建校企合作常态机制
6月18日,记者从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公司了解到,日前,该公司与常州大学正式签订产教融合合作协议,并共同为“轨道器材公司—常州大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揭牌。“今后,校企双方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铁智能装备制造、接触网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全面的合作与交流。”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刘如久说,“我们的目标是,加快推动高铁接触网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研发创新和产业化。”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公司是国内从事高铁接触网零部件研发与生产的业内重点企业,承担了多项国家和行业重大科研任务。近年来,公司围绕高铁接触网零部件转型升级,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工作,加快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大科研基础设施投入,并注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累了成熟的产学研和成果转化运用经验。通过与西南交大、同济大学、铁科院等单位合作,该公司在高速刚性悬挂产品仿真分析数据、200千米刚性悬挂接触网悬挂产品等方面,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开发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装备。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充分发挥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
06-19
2024
中国企业报:常州大学: 深化产教融合,助力石油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化产教融合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导航仪”“加速器”。常州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高校、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从战略高度认识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依托“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引领、开放办学、数字治理、文化兴校”发展战略,成立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产教融合教育办公室,创建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研究院,从专业优化提升、多元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聚焦教育组织创新、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助力石油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教育组织创新,引领行业高校产教融合新范式打破组织边界,构建一体化平台。常州大学以科技产业园为依托、现代产业学院为核心、技术转移工作站为纽带、产业引导基金为保障,构建科教产融创一体化平台,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孵化的良性循环。与常州科教城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全面负责运营管理,突出企业科技创新,围绕区域产业需求,设立大学科技园种子资金,已有224个初创企业落户,
06-19
2024
交汇点新闻: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朱成山教授为毕业生送上“寄语赠言”
6月11日下午,江苏省中华文化名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员)院长、首席专家朱成山教授以“寄语赠言——致常州大学2020级毕业生”为题,为2024届青马学院毕业生送上“寄语赠言”。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薛冰主持。朱成山教授的课堂从“两张特殊的毕业证书”出发,和同学们进行分享交流。这两张“特殊的毕业证书”,分别来自常州三杰之一的张太雷和武进籍革命前辈冯仲云,当年,他们毕业时个人的选择与舍弃,站位、格局与胸怀,志向、抱负与担当,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课堂上,朱成山从“把个人的理想融入爱国报国之志中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为学校增光添彩”三个维度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在常大四年的求学岁月,通过生动的革命先烈的故事,与在场同学们共同感悟先烈们的奉献精神、追寻青春的真谛。朱成山寄语2024届即将毕业的青年学子,勉励大家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无悔,韶华不负,并祝福他们在即将开启的全新道路上成就出彩人生、成就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梦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迎接未来的挑
06-19
2024
光明日报客户端: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朱成山教授为毕业生送上“寄语赠言”
6月11日下午,江苏省中华文化名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员)院长、首席专家朱成山教授以“寄语赠言——致常州大学2020级毕业生”为题,为2024届青马学院毕业生送上“寄语赠言”。 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薛冰主持。朱成山教授的课堂从“两张特殊的毕业证书”出发,和同学们进行分享交流。这两张“特殊的毕业证书”,分别来自常州三杰之一的张太雷和武进籍革命前辈冯仲云,当年,他们毕业时个人的选择与舍弃,站位、格局与胸怀,志向、抱负与担当,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课堂上,朱成山从“把个人的理想融入爱国报国之志中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学校增光添彩”三个维度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在常大四年的求学岁月,通过生动的革命先烈的故事,与在场同学们共同感悟先烈们的奉献精神、追寻青春的真谛。朱成山寄语2024届即将毕业的青年学子,勉励大家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无悔,韶华不负,并祝福他们在即将开启的全新道路上成就出彩人生、成就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梦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迎接
06-19
2024
新华日报:大学生实习“卷”出新高度,内推套路、造假应付等问题不容忽视 —— 如何从“职场模拟”中习得“真功夫”
暑期将至,南京大二在校生小宋已拿到国内知名社交平台的实习录用通知。此前,她已有两段“大厂”实习经历,一个是国际知名快消企业品牌传播专员,另一个是国内头部音乐软件产品运营。和班上很多“早鸟”同学一样,她一到寒暑假就去实习。“多刷实习是想知道自己适合哪种工作,更是增加一些面试机会。”实习是高校培养计划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踏入社会前的第一步、第一课。如今,00后大学生们的实习正在不断前置。大学实习真的越早越好吗?眼花缭乱的各种实习机会都靠谱吗?初入职场该如何与前辈相处?实景历练,学到真本事是一道必答题实习是很多大学生接触社会最直接的方式,在“职场模拟器”里如何学到真本事也是一道必答题。夏同学是江苏某“双一流”高校新闻学专业研一学生,她从大二开始实习,目前已积累3段媒体行业经历。回忆起第一份实习,她坦言是出于学分压力,但是正是这段经历让她豁然开朗。“当时,我是负责财经类杂志跑产业条口的实习生。”夏同学介绍,她为了获取北京环球影城开业时间第一手消息,不仅加入了粉丝群探听消息、在园区门口蹲守,还向门口保安和保洁人员打听过。“当时北京环球影城还没有直达公交,从我租房的地方到园区要倒3班地铁和半小时自
06-19
2024
科技日报:常州大学发挥专业优势建设科技智库
6月上旬,江苏省常州市举办第二届江苏科技智库研讨会,常州大学和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强化科技智库建设,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表示,科技智库作为科学技术与思想智库的结合体,在支撑完善国家及区域科技战略规划、建设布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深化和引领我国科技创新实践、产业优化升级有着重大意义。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科学研究、公共决策和成果转化等领域占据独特地位。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深入组织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当好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囊团。据悉,常州大学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之一。近年来,学校凝聚学科优势和专业力量加强智库建设,先后成立了苏南现代化研究院、江苏财税政策研究院、中吴智库等一批特色新型智库,打造了一支由“学术大咖”领衔的高水平研究队伍,产出了一批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科技创新,汇聚人才力量,拓展国际视野,建设协作网络,以智库建设新成果持续赋能高水平大学建设。”陈海群表示。科技日报:http://digitalpaper.stdail
06-19
2024
中国科技网:江苏常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开展协同创新
6月18日,记者从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公司了解到,日前,该公司与常州大学正式签订产教融合合作协议,并共同为轨道器材公司-常州大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揭牌。这是江苏省常州市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开展协同创新、共育创新型人才,合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上的又一举措。 “今后,校企双方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铁智能装备制造、接触网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全面的合作与交流。”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刘如久说,“我们的目标是,加快推动高铁接触网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研发创新和产业化。”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公司,是国内从事高铁接触网零部件研发与生产的业内重点企业,承担了多项国家和行业重大科研任务。近年来,该公司围绕高铁接触网零部件转型升级,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工作,加快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大科研基础设施投入,并注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累了成熟的产学研和成果转化运用经验。通过与西南交大、同济大学、铁科院院等单位合作,该公司在高速刚性悬挂产品仿真分析数据、200km刚性悬挂接触网悬挂产品等方面,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开发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534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8
/
412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