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国化工学会第四十一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京召开。会上颁发了第十七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及2025年度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我校荣获4项奖项。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黄维秋教授荣获“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黄维秋组建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聚焦石油、石化、化工等国家支柱产业排放的油气/VOCs带来的环境安全及节能减排的系列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构建了完整的油气蒸发排放理论体系,研发了多种新型功能(吸附、膜)分离材料,创建了系列化模块组合式定制回收成套技术,实现了油气排放全过程、全区域控制及资源化,技术成果呈现“理论-技术-管理-应用”的显著集成创新,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石油化工学院刘平教授主持完成的“新型环保高效成膜助剂开发、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成果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组在国家基金项目、地方及企业攻关项目支持下,成功研发出了一种低毒、高性能新型成膜助剂,并开发了连续化制备成套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打破了国外垄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此外,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邓嵩教授主持完成的“中浅层地热安全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 成果荣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浮历沛教授主持完成的“裂缝性油气藏高效封堵提高钻采效率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悉,本届大会共授予“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50项,其中成就奖5项、创新奖15项、青年奖30项;授予“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60项。(通讯员/吴可慧 审核/张屹 编辑/庄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