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常大要闻
首页
首页
常大要闻
常大要闻
10-22
2021
人民日报客户端对话常州大学教授史一安:夯实基础科学研究 筑牢现代化学根基,交汇点同步报道
10月2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以“夯实基础科学研究 筑牢现代化学根基”为题,对话我校石油化工学院食品学院教授史一安,重点介绍了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研究背景及贡献、实际应用效益、国内研究水平和研究进展与突破等四方面内容。史一安,常州大学自然与合成有机化学研究院院长,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70多篇,被引用一万多次,获得多项重要学术奖励和荣誉。他在烯烃的功能化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成就,例如发展了烯烃的高选择性不对称环氧化反应,被称为“Shi Epoxidation(史氏环氧化反应)”,现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重要人名反应,并作为现代有机合成化学的重要方法,被收录入各种有机化学教科书,在学术和工业界得到广泛应用,该工作是首例具有通用性、系统性和广泛实用性的不对称有机催化体系,引领和激发了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的研究。他还发展了一类高效的烯烃环丙烷化试剂,可以有效的实现烯烃的环丙烷化反应,被称为“Shi’s Carbenoid(史氏卡宾)”,在相关有机合成及药物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主持人:史教授,您好!请介绍下您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研究背景和对专业领域产生的贡献?史一安:不对称反应是化学界一个重要的领域。
10-22
2021
校领导巡学旁听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阿里云大数据学院 软件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10月20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阿里云大数据学院 软件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在文彬楼509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守坤,校组织部、统战部副部长毛诚著全程参与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 软件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并给予指导点评。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阿里云大数据学院 软件学院党委书记陆恒主持会议,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参加学习。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现场徐守坤指出,党史学习教育中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强化理论武装,更要强化为民情怀,勇担育人使命,要注重结果导向,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学院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学院师生的困难事和群众的烦心事,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工作动力。学院要立足产业学院办学定位,精准分析地方产业需求,探索产教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围绕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学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落实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任务,书写好学校高质量发展中的“常大大数据篇章”。徐守坤总结点评学习会上,李雪琪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校党委《关于在全
10-22
2021
饮水思源,感恩母校 ——精细96级校友捐赠回馈母校
近日,石台润丰水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储东成(精细96级校友)向母校捐赠饮用水8220瓶,表达对母校培养的感恩之情。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校友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陆锦冲接见并为储东成颁发捐赠证书。
10-22
2021
校领导巡学旁听音乐与影视学院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学习会
10月20日上午,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海燕,宣传部副部长郁涛巡学旁听音乐与影视学院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音乐与影视学院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参加学习,院党总支书记唐琳主持学习会。唐琳领学了黄大年事迹及《习近平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关于在全校党员干部中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的实施方案》,简要介绍了《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实施方案 》,集体学习结束后与会人员结合实际工作交流了心得体会。唐琳表示,此次学习黄大年精神,也是学院有效地教育、引导和激励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强化师德意识、明确责任使命,有力地推进了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学院将把“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作为学院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同做好疫情防控、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分阶段、稳步组织实施,为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障。熊祖鹏表示,学院将继承和发扬黄大年精神,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从思想引领上着力,通过修订学生培养方案、培育教学成果、优化教学效果等途径,打通教学和科研通道,以强大合力强化育人实效,为学生提供更好服务。学院在“两在两同”建新
10-22
2021
江苏省第二期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高级研修班结业典礼暨江苏省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能力培训开班典礼在我校举行
10月19日,江苏省第二期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高级研修班结业典礼暨江苏省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能力培训开班典礼在我校举行,来自全省化工企业安全总监、应急管理部门和化工园区安全监管人员的60多名高级研修班学员,以及全省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的240多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结业典礼与安全管理能力培训开班典礼,校党委书记陈群、校长蒋军成、副校长黄海燕、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黄海燕主持。陈群首先对研修班学员表示祝贺,江苏省第二期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高级研修班自2020年5月开班至今培训一年半,全体学员在培训期间勤奋学习、纪律严明、刻苦钻研,展现了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的优良作风,培训增进了学员间的相互了解,加强了工作交流,使学员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安全管理能力。高级研修班和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江苏省高质量安全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希望学员们珍惜培训机会,学有所获,为本公司乃至江苏省的安全稳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要求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等单位高度重视本次的培训工作。培训班教师代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特
10-22
2021
学校召开2021年第三季度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
10月21日上午,学校在文正楼第二会议室召开2021年第三季度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出席会议并讲话,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琳主持会议。会上,各二级党组织负责人交流了本单位6月份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开展的工作,并对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点进行了研判;针对省委巡视中关于专项检查常州大学党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反馈意见的整改,相关牵头部门负责人汇报了整改进展、取得成效及下一步的整改措施。戴国洪指出,今年上半年全校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平稳有序,但通过自查,也发现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各二级党组织、部门一要落实责任,认真审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中的薄弱环节,在分析研判时,要多关注师生中的实际问题,多关注问题产生的根源,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二要把握节点,科学研判本学期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隐患。围绕需要关注防范的重点倾向、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和重点时段,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定期研判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师生中存在的重要舆情和突出问题,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举措,坚决防范各类事件的发生;三要对照要求,深入
10-21
2021
我校首期中吴智库论坛开讲
为进一步加快新型特色智库建设,全面提升文科教师决策咨询研究能力和文科社会服务能力,10月18日下午,我校在常大青年教师公寓312会议室举办了首期中吴智库论坛。会议邀请了常州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吉英平作了《如何开展决策课题研究》的专题报告。会前,副校长张宏如会见了吉英平并颁发中吴智库特聘专家聘书。常州市社科联副主席叶英姿,中吴智库研究中心负责人,人文社科处相关负责人,文科学院分管科研副院长,文科省级研究平台、校级科研机构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论坛。吉英平主要围绕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和如何撰写决策课题报告三个方面展开。他结合自身多年从事政策理论和调查研究实践,深刻阐述了调查研究在开展课题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用详实的案例着重讲解了开展调查研究的三个环节、选题讲究的策略以及研究问题的五种方法。最后,他强调,撰写课题报告要做到合理构架、提纲挈领,紧扣主题、选材精当,体现意旨、力图创新,磨练角度、提炼观点,善用数据、支撑论点,反复打磨、精雕细琢。
10-21
2021
校领导为新任科级干部作专题培训
10月20日上午,学校新任科级干部培训班第二次培训在文正楼第四会议室举行,校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邱正祥作了题为《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做忠诚干净担当的高校干部》的专题培训。培训会由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闫海波主持。培训会上,邱正祥深刻分析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系统剖析了高等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腐败行为的严重后果,为如何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高校管理干部提供了指引。他要求年轻干部要从严强化忠诚意识,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要从严强化自律意识,坚决做好洁身自好,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制度办事;要从严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勇于为党担当,为“十四五”时期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开创新局面努力奋斗。闫海波希望全体参训学员深刻领会学习党纪党规的重要意义,学有所触、学有所悟,无愧于组织的重托和师生的信任,全力践行务实、清廉的要求,守住廉政防线,明白做事、清白做人,树立新时代年轻干部的良好形象。
10-21
2021
常大学子在第三届DIGIX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中获一等奖
9月24-25日,由江苏省科协指导,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华为终端云服务、华为南京研究所主办的2021DIGIX全球校园AI算法精英大赛总决赛在华为南京研究所举行,我院王洪元教授指导的6名研究生和4名本科生分别组成三支队伍参加了本次不同赛道的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我院常大CVPR一队(林龙,孙博言,曹体唱)、常大CVPR二队(欣子浩,田珍珍,殷佳雨,王宝露)获大赛一等奖,常大CVPR三队(孙明浩,冯尊登,蔡坪元)获大赛二等奖的佳绩。本次赛事历时100余天,共吸引了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532所高校算法精英的报名和参与,累计报名队伍3655支,参赛选手数量达到6000多人,共设置5个赛道,赛题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展开,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及数据,涉及到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决策等领域,覆盖了多目标、多模态、小样本学习等前沿方向。本次大赛,我院学子不畏强队,奋力拼搏,运用数据算法解决业务场景中的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创新实战相结合,让AI技术真正落地应用并服务于行业,充分展现了我院师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素质。
10-21
2021
我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夺金
10月12日至1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南昌大学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大赛的冠军争夺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等活动。我校《超级鲤盒-全国最大的盲盒第三方平台》项目荣获总决赛主赛道成长组金奖(全国共15项),实现了我校主赛道金奖零的突破。项目由吴敬琏经济学院与商学院、刘国钧管理学院联合报送,团队成员来自经济、管理、大数据、艺术等多个专业,队员们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经过两年多的打磨与培育,今年以江苏省省赛高教成长组排名第一的身份入围国赛,同学们在国赛中配合默契,表现优异,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的精神面貌,最终获得了国赛金奖。此外,我校另有5个项目获得了主赛道铜奖,国赛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我校高度重视“互联网+”大赛组织工作,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等部门于今年2月启动校赛工作,各学院广泛动员,广大学生踊跃参与,全校共有622支项目团队、2914人次成功报名参赛,参赛项目数及参赛人次均创新高。学校先后组织了政策解读、选题指导、校内选拔(含网评、现场赛、训练营)、赛前打磨、路演训练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70余场次,不断完善和提升参赛作
10-20
2021
省科技厅专家组来校核查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公示信息及技术合同认定登记
10月19日,江苏省科技厅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专家组一行对我校2020年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公示信息及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进行核查。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陆华良,人事处、科技处、产学研合作处、计划财务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国资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核查会议。陆华良对专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学校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以及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等相关工作,并希望此次核查专家组多提宝贵意见,推动我校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及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进一步发展。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副主任胡婕介绍了本次核查核查目的、核查内容,并传达了核查的要求。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处长马江权从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开放共享管理办法与体系、开放共享工作举措、建设成绩等四个方面向专家组做了汇报。产学研合作处副处长王金立汇报了我校产学研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听取汇报后,两组专家分别实地核查了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等部门的大型仪器设备服务机时、服务样品数、服务收入、开放共享制度相关台账资料以及技术合同登记系统。核查反馈会上,专家组对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有关政策、
10-20
2021
2021年全国光电新材料与技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021年10月10-12日,由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光电热能量转换材料与应用工程实验室共同承办的2021年全国光电新材料与技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曹镛教授、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於光教授、副主任黄飞教授、常州大学校长蒋军成教授,常州大学副校长陈海群教授,以及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大学、江汉大学等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常州,共话光电材料与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本次会议由开幕式和主题报告环节组成。开幕式由常州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卫国教授主持。常州大学蒋军成校长首先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加快光电元器件及配套材料等基础产业发展,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此次研讨会为国内光电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学术交流、思想碰撞和深入合作的平台,进一步推动国内光电材料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也希望各位与会专家为常州大学材料
10-20
2021
学校开展产教融合专题研讨
10月18日上午,学校在科教城校区文正楼第四会议室召开产教融合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厦门大学王洪才教授进行专题报告,副校长徐守坤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机器人产业学院、教务处、质评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会议。教务处负责人主持会议。会上,王洪才教授作了题为《应用型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优势、局限与对策》的专题报告。他从走产教融合之路是高教内涵式发展必然选择,应用型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存在的明显局限、推进产教融合的战略选择、推进产教融合的基本对策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指出,产教融合注定是一条不平凡的路,要独立又要融合确实很难;产教融合成功必然基于双方真心合作,只有走共建路线才能结出硕果;应用型高校通向产教融合的理想选择是走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应用型高校最终成功依赖于教师投身于应用型科研。徐守坤作总结讲话,他希望与会人员认真领会报告精神,深入思考产教融合的深刻内涵,通过多点试验,探索多种模式,实现多元发展,依据专业特性,积极探索实施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1058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00
/
814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