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由常州大学主办、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常州大学苏南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第四届苏南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在常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
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宏如指出,常州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关注社会需求,履行社会职能,加强智库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苏南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足苏南,服务江苏,影响全国”发展定位,积极“引进来”,主动“走出去”,已成为集“政府、智库、高校”一体化的学术平台,形成了“团队、项目、成果”良性发展的学术生态链。他希望苏南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为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和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作出更多智力贡献。
常州大学苏南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原主任、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宋林飞教授作“开创苏南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新格局”主题分享。他表示,苏南率先推进区域现代化,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取得了全面和重要的进展。江苏开创苏南现代化先行示范新格局,是“创新优势、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共同富裕、文明宜居”五大特征融合发展,形成新时代“苏南现代化模式”。在推进路径上,宋林飞建议,把苏南科教、人才资源进一步转化为创新资源、创新优势;确立苏南数字经济发展新目标,加速苏南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把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高地;做强“城市大脑”,增强信息技术效应、人力资本效应与环境优化效应,将苏南五市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国内标杆性智慧城市;通过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业科技、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大力发展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标准的碳汇经济、清洁生产,将昔日苏南“小桥、流水、人家”的街道巷陌建成“净空、绿水、高铁、楼宇”的美丽城乡。
与会学者专家各抒己见,深化了对苏南现代化的基本经验、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对苏南地区巩固和放大引领优势、加快打造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起到了咨政作用。(通讯员/康颖 审核/陈粲 编辑/张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