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导航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常大要闻
首页
首页
常大要闻
常大要闻
08-31
2025
锚定目标 把握机遇 鼓足干劲 步调一致 为教育强国建设和全省挑大梁提供更强支撑 ——中国共产党常州大学第三届委员会 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8月30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常州大学第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在西太湖校区举行。校领导,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处级干部(含聘任制),科级干部,学院院长助理,部门挂职助理,区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负责人,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全体党支部书记,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教师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同志主持。校党委书记徐守坤同志作《锚定目标把握机遇鼓足干劲步调一致为教育强国建设和全省挑大梁提供更强支撑》工作报告党委副书记、校长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校党委书记徐守坤同志代表校党委常委会所作的《锚定目标把握机遇鼓足干劲步调一致为教育强国建设和全省挑大梁提供更强支撑》工作报告,党委副书记黄海燕同志所作的《以综合考核之变,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以及党委常委、副校长李亚飞同志所作的《巩固特色优势优化调整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实现学科全面提档升级》专题报告。党委副书记黄海燕同志作《以综合考核之变,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党委常委、副校长李亚飞同志作《巩固特色优势优化调整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实现学科全面提档升级》专题报告全会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
09-05
2025
江苏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郁苍一行来校调研人才工作
9月4日下午,江苏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郁苍,江苏省委组织部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怡萱,常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蒋将一行来校调研人才工作。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党委副书记黄海燕,国家级人才史一安,校长办公室、人事处负责人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会。陈海群代表学校对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期以来对常州大学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汇报了学校人才工作基本情况及海外引才工作进度,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等工作方面采取的创新举措。郁苍充分肯定了学校近年来在人才工作上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学校要紧扣国家产教融合、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导向,将特色产业集群需求深度融入教育改革,推动校企协同、成果转化,实现教育与产业精准对接。同时,郁苍与史一安交流了教育教学、科研转化、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表示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会前,郁苍一行参观了自然与合成有机化学研究院。(通讯员/李若洁 审核/孙凌峰 编辑/庄媛)
09-02
2025
我校26个专业通过2025年度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验收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5年度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苏教高函〔2025〕13号),我校26个专业全部通过验收,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化学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和制药工程等专业验收结果为“优秀”,优秀数量位列全省并列第一。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结合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采用省品牌专业对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特色专业对接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实施方式,建设期内试行动态管理机制。省教育厅分三个批次对省品牌专业、省特色专业、省产教融合专业、省卓工2.0专业进行验收。我校共计38个专业立项二期品牌项目,本次验收2022年立项的26个第三批品牌专业项目(含特色专业)及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培育点)。近年来,学校始终将专业建设作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战略工程,秉持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顶层设计优化布局,到强化供给保障实施,再到机制创新激发活力,全面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并以品牌专业为引领,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09-03
2025
荣耀!九三阅兵现场的常大人
今天(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并举行盛大阅兵,这是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常大人,现场观礼!常州大学朱成山教授在现场观礼常州大学教授、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朱成山受邀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观礼。朱成山曾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研究馆员。2015年,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有幸参加了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十年之后,能第二次参加阅兵仪式,心情非常激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阅兵式现场,我亲耳聆听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如何把伟大的抗战精神和抗战的历史认知,通过教学岗位传授给青少年一代,让他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依然有许许多多努力的空间,依然需要下一番大功夫,依然要从教学的实践中发掘新的方式方法。以史为鉴、以史育人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们这一代人崇高的使命与无尽的责任。”朱成山说。在这场展示国威军威的盛典中。常州大学两位学子在不同受阅方阵中挥洒青春汗水,展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分秒不差:他用脚步丈量对祖国的忠诚清晨的
09-02
2025
我校朱成山教授亮相《开学第一课》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
9月1日晚8点,由中宣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主办的《开学第一课》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我校朱成山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在节目中以“历史守护者”的独特视角,为全国青少年生动讲述了南京大屠杀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引发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开学第一课》紧扣“铭记与奋斗”这一主题,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引领广大青少年回溯历史,汲取奋进力量。朱成山教授作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及国内抗战史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在节目中分享了诸多珍贵史料与研究成果。节目中,朱成山以12秒水滴声揭示“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这一数字的生命重量。他讲述了南京自1984年3月起组织团队在南京市普查的1756份幸存者证言,这些证言形成了南京大屠杀口述史,成为南京大屠杀惨案的铁证史料。这些详实的调查数据从细节处还原了南京大屠杀的残酷真相。此外,朱成山还分享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墙的感人故事,令现场学生纷纷落泪。自2014年起,我国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朱成山在节目中强调,“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这一历史记忆于
09-01
2025
学校开展新学期走访调研
为确保2025年秋季新学期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8月31日开学第一天,校领导班子成员分三个小组,分别深入科教城校区东区、西区和西太湖校区教学科研一线、管理服务部门和学生生活区,实地走访调研新学期准备工作,看望慰问师生员工。走访过程中,校领导深入了解学院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改革等方面情况,要求各学院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积极主动“走出去”,立足学科特色、紧扣地方需求,形成“一院一特色、一院一品牌”的发展格局;到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询问项目进展、科研团队建设等情况,关心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打好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育才“组合拳”;深入新搬迁的学生宿舍,察看住宿环境、生活设施和安全保障,了解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及对学校服务的满意度,要求相关部门务必以学生为中心,听取意见建议,持续改善住宿条件,营造安全、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让同学们住得安心、学得舒心;到管理服务部门详细了解新学期教学安排、学生管理、后勤保障、校园安全等各项工作的准备和运行情况,强调要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此次开学
09-02
2025
我校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大学孔院学生斩获第24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一等奖及“汉语大使”称号
8月6日至25日,第24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决赛在北京和福建举办。我校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院”)学生满修远凭借出色表现,历经“过桥积分赛”、晋级赛与半决赛等多轮角逐,从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的15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球15强,最终荣获总决赛一等奖,被授予“汉语大使”荣誉称号,并获得来华攻读学位课程的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孔院中方院长陈珊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自设立以来,已吸引超过160个国家、180万名青少年参与,成为全球中文学习者交流互鉴、实现梦想的重要平台。满修远同学表示,“汉语桥”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提供了独特舞台,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加深了对中国的理解,更展现出语言学习跨越国界、促进文化相互尊重与沟通的深远意义。我校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提升中文教学质量,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开展多元文化活动和强化语言实践应用,持续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本次“汉语桥”全球决赛备赛过程中,孔院围绕中国地理、古代历史、民俗文化、才艺展示、身体素质和心理抗压等多个维度,为满修远同学提供了系统、全面的辅导与支持
09-08
2025
学校完成2025年秋季学期新生入学报到工作
不止寻常,生生不息。9月5日至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万余名新生怀揣梦想与期待步入校园,正式开启崭新的大学生活。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杨琳、李忠玉、周刚、秦义、薛冰分别前往两校区迎新现场,亲切看望新生及家长,并慰问一线迎新的师生员工。迎新期间,校领导细致察看了新生报到的各个环节,与新生亲切交流,鼓励大家积极适应校园生活、尽早明确奋斗目标、勤奋学习、全面发展。他们对各部门与学院推出的创新举措和特色服务予以高度评价,对师生志愿者周到细致的服务表示充分肯定,并强调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营造更有温度、更加暖心的迎新氛围。为保障迎新工作平稳高效开展,学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周密部署。各相关部门与学院协同联动,将“立德树人、服务育人”的理念融入迎新全程,帮助新生在入学之初即深入了解学校历史文化与学院办学特色,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此外,学校还积极协调客运单位,开通机场、高铁站及汽车站至校区的直达专线班车,并安排带队教师与学生志愿者驻守各接站点,提供引导与咨询服务。通过错峰报到、分批入校等精准措施,有效缓解了两校区交通压力,确保迎新工作安全有序。报到现场,新生们在工作人员的悉心
09-03
2025
常州大学与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9月1日,常州大学与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蓝海新材料”)合作签约仪式举行。蓝海新材料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贵合,总经理田春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陶建文,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劳国瑞,以及设计管理部、生产技术部、综合管理部、(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出席,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原党委书记陈群,副校长晏成林及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能源化工行业创新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田春光主持仪式。陈海群指出,常州大学石油石化特色鲜明,近年来不断深化与中国石油及其下属企业的交流合作,此次与蓝海新材料签订合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党建联建、人才培养、科技合作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有组织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学用融合、企校融合,共创企校合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与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双向赋能。李贵合充分肯定了常州大学办学特色,对常大“责任”校训印象深刻。他表示,蓝海新材料是中国石油在南方战略转型的重要支点,是中国石油炼化业务转型升级的示范标杆,与常州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为双方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基础,蓝海新材料与常州大学有
09-01
2025
学校调研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
8月30日下午,学校在西太湖校区立言楼427会议室召开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推进会,校党委书记徐守坤出席会议。党办校办、发规处、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社科处、双创学院及相关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相关学院汇报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进展情况,并就学院制定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进行汇报,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社科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围绕学院改革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推进举措进行了研讨。徐守坤要求各学院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转变思想观念,将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主动拓展资源渠道,加强与地方政府的紧密联动,充分发挥学院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凝聚共识、协同发力;强化时效意识,严格对标时间节点,加快推动改革方案的出台进程,同时保持各方沟通顺畅,确保改革有序推进;坚定改革方向,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省委巡视整改的政治任务,也是学校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持续推进。(通讯员/石晨迪 审核/田轶 编辑/庄媛)
08-30
2025
常州大学与中国华油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8月29日上午,中国华油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大学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科教城校区举行。中国华油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赵厚川,党委委员、总会计师郭延峰,总经理助理、党委办公室主任张挺以及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发展计划部、业务运营发展中心、阳光酒店集团、阳光国际公司、华东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和代表一行13人出席仪式。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徐守坤,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琳,副校长晏成林,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秦义,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薛冰,《中国国资报道》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常州大学中国企业出海研究院执行院长苏赢以及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人事处、产学研合作处、人文社科处、能源化工行业创新处、继续教育学院、跨文化研究院、中国企业出海研究院负责人和代表参加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晏成林主持。徐守坤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与办学特色。他指出,常州大学始终注重与行业企业深度协同,此次签约是双方深度合作交流、共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和生动实践。他希望以此次合作为新起点,全面推进校企在党建联建、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企业出海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携手打造校企共赢发展的新典范。赵
08-29
2025
我校在全省高校领导干部暑期学习培训班上作交流发言
8月25日至27日,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在南京共同举办2025年全省高校领导干部暑期学习培训班。全省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省教育厅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相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培训。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常州大学、扬州职业技术大学、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校作交流发言。校党委书记徐守坤作《下好双高协同“先手棋” 争当区域创新“策源地”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中走在前、做示范》专题发言,他指出,常州大学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坚持融入产业空间布局、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发挥首批试点优势,以更高站位构建协同格局,将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期望转化为“先行优势”;坚持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有组织育才,以更强担当破解协同壁垒,将有组织协同的系统布局拓展为“政策托举”;坚持积极主动对接、做优创新生态、放大协同效应,以更实举措完善协同保障,将推进区域化的共建共享提升为“共同发展”。常州大学将以开展“双高协同”为契机,聚焦答好产业科技“创新三问”与完成教育改革“三项任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整体布局、一体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和配套体系
08-28
2025
学校举办2025年暑期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骨干研修班
8月25日上午,常州大学2025年第二期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骨干研修班开班仪式在科教城校区顺利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琳出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机关党委、人文社科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本期研修班全体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仪式由人文社科处负责人主持。杨琳在动员讲话中强调,育人是大学的首要职能,教师是育人的关键力量。她指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育人能力卓越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高层次人才、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基础。围绕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她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定方向”,明确学术定位与研究坐标;二是要“找项目”,积极申报高级别科研课题;三是要“出成果”,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四是要“培养人”,努力成长为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她特别强调,“出成果”是科研工作的核心环节和硬指标,希望各位教师以此次研修为契机,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做到项目与成果并重,努力成为“获高级别项目、出高水平成果、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的“三高”型学者,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开班仪式同期,为首期研修班学员代表举行了结业证书颁发仪式。本期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10500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808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