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常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论坛暨常州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理事会成立大会在常州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得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张卓然,常州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冬铃,常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张朝晖,常州科技城集团总经理、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法人代表李强,中科院江苏中科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常州智能制造产业协会理事长马炘,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常州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领导班子及重点企业代表等40余人出席线下活动,学院师生150余人参加线上活动。学院党委书记袁志华主持论坛。
戴国洪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介绍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建设思路。他指出,产业学院要利用好常州市发达的智能制造行业资源,通过政府、产业、高校的协作,创新“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行业输送高层次人才,为智能制造产业的创新发展服务,为常州市“532”战略服务。
常州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理事会正式成立,并进行了企业技术骨干兼职硕导聘任仪式。
江苏汤姆集团董事长汤建华代表理事单位对学院为企业输送大量人才表示感谢,他高度赞扬了学院在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上取得的成果,期待未来能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加强联系,在智能制造领域共创辉煌。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负责人介绍了学院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并就如何与政府和企业在产学研协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加深合作作大会发言。
主题演讲环节,潘冬铃作“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实施‘532’战略 全面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主题演讲。他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为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任务和时代要求,也为智能制造勾画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他肯定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建设方案,希望学院通过聚焦常州市优势产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加强学院领导、教师、学生与智能制造企业的全面互动,为常州智能制造发展发挥高校作用。李得天作“真空测试计量技术的航天应用现状与展望”学术报告,介绍了当前真空测试计量技术的发展状况,并从系统性赋能的角度点出了技术发展在智能制造转型中的重要意义。张卓然作“宽速域高效混合励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研究”学术报告,深入解析了构建制造业新范式的机遇与难点。李强就如何提高技术研发人员的创新资源管理能力作主旨发言,强调了技术研发人员在智能制造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加强研发人员的创新资源管理能力的建议。
重点企业代表及企业技术专家结合智能制造行业现状和企业发展情况为师生们介绍了智能制造产业的最新动态,学生们反响热烈。(通讯员/彭明松 审核/袁志华 编辑/庄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