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华日报:常州大学:推进科学研究向高效型转变

任涛 申锋 孙悦 新华日报 2023.9.27发布时间:2023-09-28浏览次数:34


夯基垒台建成高质量科研发展“新体系”


该校扎实推进校内各项科技政策改革,推行“放管服”政策,完善科研管理文件和政策,提升了科研管理水平,鼓励教师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有效保障了科研相关指标的稳步增长。


在资源整合上,该校聚焦强化文科发展态势,加强人文社科发展的顶层设计,发力文科建设,五年来,文科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拓展至10个文科学院和7个文科实体研究机构,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6大学科门类。文科专任教师增加到595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社科英才、社科优青等省部级人才称号61人次。根据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研究机构—艾瑞深校友会评价显示,我校在2023中国大学学术排名(人文社会科学)位列154位,在2023中国双非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排名位列59位。

敢闯能创跑出高级别项目培育“加速度”

常州大学精准培育,确保重大科研项目有效孵化,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性高校,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新型电池开发、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能源运输与安全等方面开展重大联合攻关。不断优化校院两级组织申报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全覆盖动员、全过程指导、全方位服务”的项目服务体系。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加强重大重点项目的前期布局及人员协调,对申报前景较好的重点项目开展前期资助培育。开展新教师结对帮扶计划,为青年教师配备基金撰写导师,在申报中进行全流程跟踪式指导,近年高层次项目申报质量逐步提升。


五年来,学校自然科学方面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获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人文社科方面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6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国家艺术基金团体项目1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先后实现了重大项目、成果文库等类别“零”的突破,创造了江苏省高校社科界的“常大现象”,新增社科类省部级项目158项。


敢干实干绘就高层次平台建设“新蓝图”


常州大学对接前沿,主动拓展高端科研平台建设。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依靠专家、依托行业、依附地方,以跟进式服务为抓手,绩效考核评估为依据,积极督促各平台系统凝练发展成果。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建成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1个常州市重点实验室。“生物质高效炼制及高质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获批,实现了学校在国家级科研平台上零的突破,彰显了学校在生物质炼制、生物基材料、生物质能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学校围绕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整合各方资源,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提升平台服务能力。


敢为有为交出高水平成果亮眼“成绩单”


五年来,常州大学专利申报和授权数量持续增长,新增国内授权专利2517件,其中发明专利2390件、实用新型专利124件、外观设计专利3件。截至2022年底,有效发明专利2551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五年居全国高校前100位。2019年成功获批首个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江苏省生物质资源高质化利用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并于2023年高质量通过省知识产权局项目验收,获评“优秀”等次,2020年学校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五年来,在CSSCI、SSCI来源期刊等高质量刊物发表论文3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0余部。


新华日报:https://www.hubpd.com/details.html?key=60ffbddc3049af00019cfc78&id=288230376154177890&appKey=5fb22184d0523c000194f614&interruptId=0&topId=0


(编辑:盛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