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常州晚报:常州大学: 深化产教融合助推高水平大学建设

许愿 包海霞 2024.8.16 常州晚报A16版发布时间:2024-08-26浏览次数:10

日前,由常州大学牵头组建的常州新能源储能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该共同体将整合新能源储能行业优质资源,匹配行业需求和教育供给,为新能源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提供充分高效的技术、人才支撑。这是常州大学打破组织边界,打造实体性产教融合创新载体的生动探索。


聚焦组织机制创新 谋定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新方案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合成生物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目前,常州大学建立了阿里云大数据学院、中以机器人产业学院、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低碳信创产业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教融合基地、王诤微电子学院等一系列跨学科融合、校政企共建的现代产业学院,牵头成立新能源储能、合成生物等6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学校推进“产学研转创用”全链条统筹,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依托、现代产业学院为核心、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为纽带、产业引导基金为载体保障,有效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孵化的良性循环。


“学校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改革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形成了以‘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产教融合教育办公室、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研究院’为核心,集管理功能、研究职能于一体的校级产教融合组织管理架构,统筹推进产教融合‘十百千’工程,激发学院、基层组织开展产教融合工作的能动性与投入度。”常州大学副校长李忠玉表示。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 构建地方高校服务产业新路径


作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如何立足石油石化行业优势与特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常州大学聚焦产业关键技术瓶颈问题解决,率先开展“产学研用”科技创新模式改革,与中石油、中石化南化公司、上海院等企业、科研院所前瞻性组建创新联合体,与石化盈科、南京天洑、江苏国光等分别组建工业软件联合研发中心,促进石化产业智慧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瞄准技术前沿,服务未来产业发展,学校围绕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成立常州大学-创健医疗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成立常州大学-常州科教城合成生物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合成生物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研发中心;聚焦高端工业母机和智能制造系统研发,与大连理工大学、龙城实验室共建工业母机工程研究院,以“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研发大成果和支撑大产业”共同推动智能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新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器件及芯片等关键领域,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进国家高新区共建王诤微电子学院,为国家及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人才引领驱动 激发服务地方创新发展新活力


阿里云大数据学院产业教授、南京天洑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与常州合作完成的《低产井抽油系统超低能耗关键成套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产业教授,方融(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迪与常州大学合作指导《“试”半“工”倍—工业软件全过程自动化测试工具》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常州大学创新人才工作制度,结出累累硕果。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常州大学高度重视专任教师的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广泛延揽具有行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工科专业具有行业背景、工程背景专任教师占比超过80%。2023年,学校出台《常州大学“千师千企”行动方案(2023-2028年)》,推进在职教师赴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开展一年以上的挂职、实习锻炼或产学研合作等产教融合活动,强化与产业企业的融通合作。学校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现有江苏省“双创人才”等省级人才390余人次;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16个。


“我们将继续围绕江苏1650产业集群建设,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切实提升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匹配度、支撑度与引领力;推进‘千师千企’,提升教师产教融合能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入融合,聚焦产业关键技术瓶颈问题解决,加快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建设步伐;进一步强化常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现代产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等产教融合平台的‘产学研转创用’体系化建设力度,有效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孵化的良性循环,扎实推动产教融合工作走深走实。”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徐守坤表示。


常州晚报:https://epaper.cz001.com.cn/czwbpaper/pc/layout/202408/16/node_A16.html


(编辑:盛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