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导航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常大要闻
首页
首页
常大要闻
常大要闻
06-13
2022
校领导专题调研暑期维修改造工程
6月10日下午,党委常委、副校长徐树法在文正楼第一会议室就后勤管理处暑期维修改造工程进行专题调研。后勤管理处暑期维修改造工程全体现场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后勤管理处负责人分别从项目立项论证情况、标书编制情况、招标材料准备情况以及施工期间现场管理与疫情防控预案准备情况等逐一进行汇报。听取汇报后,徐树法对后勤管理处暑期维修改造工程的准备工作表示肯定。同时指出,要确保施工安全、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工期满足秋学期开学的要求。徐树法还就如何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始终做了明确的部署与要求。勉励全体后勤管理处同志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切实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06-13
2022
我校7个专业入选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我校新增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我校共38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占招生专业数的56.72%,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占招生专业数的28.36%。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于2019年4月正式启动,是教育部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本科教育中心地位,实施《常州大学高水平本科教育十年行动计划(2018-2028)》,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作为重要着力点,出台《常州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布局14个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培育点。同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深化“四新”建设,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下一步,学校将充分把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这一实施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抓手,对标专业认证标准,健全专业质量保障体系,高标准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06-13
2022
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刊发我校党委书记陈群教授署名文章:创新行业特色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6月13日,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以“创新行业特色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题发表我校党委书记陈群的署名文章。文章从“突出项目驱动,重构‘双链耦合’的课程体系”“强化能力导向,实施‘双重训练’的情境教学”“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双向协同’的支持体系”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我校创新行业特色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具体内容如下: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行业化”办学,20世纪90年代的“去行业化”办学,直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在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理念的影响下,重新依托行业优势,推进特色化内涵发展,又兴起了“再行业化”办学的新动向。在一系列跌宕起伏之后,如何培养具有新时代特征的行业特色人才,成为行业特色高校亟待解决的紧迫课题。常州大学应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需求而生,为服务地方发展而兴,肩负着为地方和石油石化行业培养一线工程人才的重任。建校四十余年来,学校历经江苏省政府和中石化联合办学、中石化直属办学、依托江苏省地方办学、江苏省政府与三大石油公司四方共建办学的办学体制更迭,坚持依托行业、立足地方,系统构建了校企深度联动、产教融合特色鲜明的化工一线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为石油石化系
06-10
2022
陈群调研指导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工作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6月9日下午,党委书记陈群调研指导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工作,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环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陈群走进课堂,认真倾听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形势与政策》课程,并在课后和授课教师亲切交流,肯定其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勉励其上好思政课,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陈群还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授题为“积极应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短期和中期挑战”的思政课。陈书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并从7个方面讲述了如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积极应对挑战,勉励同学们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提升应用能力,锻造过硬本领,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课后,陈群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作进一步交流,就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出建议。他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切实强化理论武装,在思政课教学上用心用力用情,切实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素材,灵活运用多样教学手段,切实提升课堂实效;全面关注学
06-10
2022
常州大学老挝校友会成立
6月9日,常州大学老挝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召开,活动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党委常委、副校长、校友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陆锦冲出席活动并讲话。发展规划处、校友工作办公室,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相关负责人及老挝校友会理事参加视频会议。 会议通报了老挝校友会筹备情况,讨论通过老挝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组织机构成员名单,宣读《关于同意成立常州大学老挝校友会的批复》。老挝校友会会长李财富代表全体老挝校友对母校一直以来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老挝校友会将做好校友联络与服务工作,积极宣传母校,为助力母校事业发展、增进中老友好关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陆锦冲表示,学校以“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高品质国际合作,希望常州大学老挝校友会的成立,能够为增进中老友谊、传播中国文化、发扬常大精神做出积极的贡献。他期待各位老挝校友在各自的领域中奋斗进取,在回到祖国建功立业的同时,以优异的表现展现常大校友风采,担当中老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06-10
2022
江苏省特检院、江苏省特检院张家港分院来我校开展合作交流
2022年6月8日上午,江苏省特检院副院长王一宁、江苏省特检院张家港分院院长王飞、副院长包健、江苏省特检科技公司总经理助理叶有俊等一行来我院开展合作交流。校长蒋军成会见了来访专家,院长刘雪东、副院长付双成以及相关科研骨干参加交流会。会上,刘雪东从学院发展、科研方向、人才队伍与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王一宁介绍了江苏省特检院的总体情况、业务范围以及在科技工作方面的进展;王飞对江苏省特检院国家化工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成效、科研条件及合作交流意向等进行了介绍;双方科研骨干分别作了微试样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报告。双方围绕科研项目、平台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合作内容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讨论,并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随后,刘雪东为王一宁、王飞、包健、叶有俊等颁发了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导师聘书。会后,蒋军成校长与来访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指出要发挥好我校的行业特色以及省特检院的产业优势,深化学校与特检院的全方面合作,通过产学研用检紧密合作,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培养高层次人才,为提升我校学科建设水平,保障我省特种设备安全做出贡献。
06-10
2022
学校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6月10日上午,学校在科教城校区文正楼第四会议室召开2022年度任务推进会。校党委领导班子出席会议,各职能部门、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校长蒋军成主持。会上,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学工处、学科办、科技处、产学研处、社科处、机械学院、马院、美术学院、文学院、体育学院等13家单位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本单位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并就接下来的工作思路与推进举措进行说明。蒋军成指出,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盘点梳理学校上半年整体运行状况,督促推进年度重点任务落实。前一阶段,全校各单位顶住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的双重压力,积极化解校园封闭管理期间的各种困难,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克服困难,精心组织,核心指标有所增长,重点任务推进有序。他希望,各单位要按照“目标不降低、标准不打折”的总体要求,坚定信心抬高标杆,务实举措争先进位,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提前下跑出加速度,同心协力推动年度任务落实,确保发展安全“两不误”,全面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陈群在总结讲话中对全校教职员工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本学期全校上下迎难而上,争先进位,士气足,氛围
06-10
2022
我校开展“实验室安全月”启动会暨安全督导聘任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深化提升教育系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根据省教育厅开展202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要求,6月9日下午,我校在科教城校区第一会议室召开2022年常州大学“实验室安全月”启动会暨安全督导聘任工作会议。党委常委、总会计师陆华良,校安全督导组专家,二级单位分管实验室负责人以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有关同志参加本次会议。会上陆华良作“实验室安全月”启动会讲话,他指出近年来国内高校实验室发生了多起较大安全事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实验室各项安全活动。把“安全生产月”作为促进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达到以月促年,以年促安的良好效果。此后,陆华良宣布了学校首批安全督导聘任专家名单,并颁发聘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处长马江权解读了《常州大学实验室安全督导工作管理办法》。安全督导组组长罗士平教授代表督导组发言,他表示督导组将认真对照实验室安全督导工作管理办法要求,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全面查找实验室安全隐患,督促各实验室整改落实到位,为建设平安校园贡献最大力量
06-10
2022
学校产教融合工作取得新进展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22年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立项建设名单暨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审核结果》(苏教高函〔2022〕7号),我校申报的9个专业榜上有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化学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3个专业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专业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培育点;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等5个项目入选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学校将以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和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建设为契机,完善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实现专业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从业能力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对接、科技研发与企业技术创新对接,推动学校和行业企业互动发展、同频共振、融合创新。
06-09
2022
【考研特辑】他们,用“责任”书写青春华章
“忠聿,一起去图书馆看书!”望着整装待发的三位室友,寝室长王忠聿看了下时间,又到了“仰朱阁”宿舍集体学习时间。在刚刚结束的考研季中,常州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霸宿舍”——“仰朱阁”宿舍四人交上了优秀答卷:考研双一流上岸率100%,两人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人考入苏州大学、一人考入合肥工业大学。成绩取得的背后,正是常州大学近年来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生动写照。结伴前行,学习道路有知己在材料学院众多宿舍中,唯有“仰朱阁”拥有宿舍别名。当记者问到宿舍命名起因,王忠聿淡然一笑:“大一时我们宿舍门牌号掉了,就找了宿管阿姨要了一张新的空白门牌,当时我们想起一个有创意的宿舍名。”虽然是理工男,王忠聿可是宿舍有名的“文艺青年”,平时便酷爱读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是王忠聿很喜欢的一句诗,寝室四人一合计,最终将寝室名定为“仰朱阁”,取其“不惧风雨、披荆斩棘、向往光明”之意。“仰朱阁”内多学霸,早已成为18级高分子专业同学众人皆知的事。大一期间,宿舍四人便初出茅庐,组成小队参加学院辩论赛,并一举夺得学院辩论赛冠军。兴趣广泛的四人还在大一期间参加了校微电影大赛,作为唯一
06-09
2022
学校首次开展全球人才招聘直播推介
为全力应对后疫情时代引进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保人才引进“不断线”、“不打折”。6月8日上午,学校依托省人才办、省人社厅联合主办的中国江苏人才云交流大会平台,组织开展了全球人才招聘直播推介会,首次采用直播的形式与海内外青年学者云相“会”。直播期间,共有一百余名海内外青年学者通过平台进行观看和互动。在直播中,学校从魅力常州和相约常大两个方面,向海内外青年学者展示常州的优美风景、人文美食、便利交通,介绍常州大学的发展历程、学校概况、师资力量等情况,并详细解读学校人才引进政策;同时,重点推介岗位需求,诚挚邀请海内外学者加盟常州大学。本次直聘推介会是学校深入实施“人才登峰”工程,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海内外青年学者与学校搭建了交流互动平台,进一步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06-09
2022
学校进一步推进西太湖校区建设工作
6月7日上午,西太湖校区建设工作指挥部在科教城校区文正楼第三会议室召开会议,进一步推进西太湖校区建设工作,副校长徐树法及指挥部全体成员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关于西太湖校区基础实验楼、图文信息中心等工程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安排的汇报,与会成员就工程近期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形成了一致意见。会上还通报了西太湖校区二期续建项目投资执行情况和西太湖校区12号和13号宿舍楼报批进展汇报。徐树法对西太湖校区在建工程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他要求指挥部全体成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西太湖校区建设工作,认真总结已竣工项目建设经验,全力保证在建工程质量,快速推进新建项目手续。全体成员要齐心协力,及时沟通,共同克服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抓好施工安全、控制投资成本、做好廉洁廉政,严格遵守工作规范和工作纪律,扎实推进西太湖校区建设工作。
06-09
2022
常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兴生一行来校交流
6月8日上午,常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兴生,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建国等一行来校开展合作交流。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邱正祥,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宏如,史良法学院党委书记秦义,副书记陈婷,副院长张建、莫良元,刑法所所长赵赤出席交流会。张宏如代表学校对陈兴生检察长一行表示欢迎,并对学校发展史和文科发展现状进行了重点介绍。他指出近年来,在地方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文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平台搭建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提出下一步学校将更加紧密围绕常州市“532”发展战略和两湖创新区发展战略,精准寻找学科专业建设与常州市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契合点,作出常大应有的贡献。陈兴生回顾了近来年市检察院系统与常州大学开展的一系列合作,指出随着以“常州检察案例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共建平台、项目的逐步深入落实和推进,市区两级检察机关在公报案例、典型案例、检察研究和案件论证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下面双方还需要在人员互派、案例研究及重大复杂疑难和新型案件论证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更好地助推常州法治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围绕平台共建、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重点了企业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1037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54
/
799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