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准常大人
在校学生
教职员工
校友校董
一网通办
通知公告
常大主页
新闻网
导航
新闻首页
常大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常大
电子校报
新媒常大
EN
常大要闻
首页
首页
常大要闻
常大要闻
12-30
2021
我校多项科技成果在2021年度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大会上获表彰
12月28日,2021年度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召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副会长李彬等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来自全国重点石油和化工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及新闻媒体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我校石油工程学院、能源学院彭明国教授获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石油化工学院、食品学院郭登峰教授参与完成的“基于环氧烷烃定向开环反应制备醇醚系列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和石油工程学院、能源学院王相老师参与完成的“老油田深度开发高效水驱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玉荣教授团队完成的“动力电池用单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关键技术和智能化生产”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筹)、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冯胜教授团队完成的“太阳能电催化污水处理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获技术发明三等奖;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筹)、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平华教授团队完成的“气凝胶光催化材料制备及其对有机污染物降解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涂保华教授团队完成的“典型石化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及应用”等2个项目获科技进步三
12-30
2021
学校研讨若愚湖生态水整治提升方案
12月28日上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树法走访后勤管理处,就若愚湖生态水整治方案进行专题调研。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薛银刚教授及后勤管理处领导班子成员参加调研活动。会上,薛教授从若愚湖湖水现状,结合周边河道治理成功案例,从外源污染收集、水动力提升、污水净化治理补给及打造生态系统四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徐树法及与会人员对污染源控制、水质提升及治理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详细讨论。他指出,通过治理,短期要达到全面提升整体水质、若愚湖及两侧河道水体可达到地表III类水质,水体清澈且透明的目标;远期,通过优化水生态系统,能实现清水内生、打造可见鱼翔浅底、水下森林的优美环境。
12-30
2021
传承红色经典 讴歌时代风华——常州大学举办红色经典视听音乐会
12月29日下午,“传承红色经典 讴歌时代风华”红色经典视听音乐会在常州大学西太湖大礼堂举办。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常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蒋军成,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陆锦冲,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海燕,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海群,常州大学原副校长王卫星,常州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闫海波,常州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琳出席音乐会。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朱大伟,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张艳,常州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红波、副校长吴建春作为特邀嘉宾出席音乐会。与往年相比,本次音乐会规模最大、曲目最多、形式最丰富,参演师生多达近200人。常大师生代表和来自社会各界的音乐爱好者800余人聆听音乐会。杨琳在致辞中指出,今天这场红色经典视听音乐会,既是用美育凝聚精神、用文化铸造品质,同时也是在艺术殿堂中感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辛历程、创造的历史伟业、铸就的伟大精神。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指示,将红色文化育人列为学校三大办学特色之一,积极打造“十红”品牌;同时,注重发挥艺术创作优势,将红色基因融入艺术创
12-30
2021
长三角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高峰论坛暨长三角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联盟成立大会在我校举行
为加快推进长三角现代产业学院合作进程、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联动,12月26-28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常州大学、江苏省高校在线课程中心承办,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技术支持的长三角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高峰论坛暨长三角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联盟成立大会在常州举行。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范海林视频连线讲话,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冯大生、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正春、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分别致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处长束金龙、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吕华、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张尔桂、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邵进、常州大学副校长徐守坤出席大会,来自长三角一市三省100余所高校、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嘉宾和代表近130余人参加线下活动,1300余人参加线上活动。长三角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高峰论坛现场范海林视频连线讲话冯大生致辞陈正春致辞陈群致辞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冯大生、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正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处长束金龙、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张尔桂、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常州工学院校长汤正华、安徽工程大学副校长叶常林、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刘金库共同为联
12-29
2021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陈芬儿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2021年12月28日下午2:00,陈芬儿院士在文彰楼学术报告厅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前列腺素的立体控制全合成——从有机催化到生物催化”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陆华良总会计师主持,学校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交流。陈芬儿院士分享了其团队近年来在前列腺素药物合成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先后发展了高效的有机催化和生物催化方法,完成了数个重要前列腺素药物的不对称全合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报告会前,校党委书记陈群、校长蒋军成会见了陈芬儿院士。(通讯员/王忆波审核/张继延)
12-29
2021
“全民反恐 共创平安”反恐怖宣传教育活动在我校举行
12月28日上午,常州市反恐办、武进区反恐办和我校联合开展的“全民反恐 共创平安”反恐怖宣传教育活动在我校科教城校区主教楼广场举行。常州市反恐办主任、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金继英、常州市公安局反恐支队支队长潘叶锋、武进公安分局副局长苏建中、武进公安分局三级高级警长彭尧平,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海燕、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闫海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琳以及学工处、保卫处、后管处等部门负责人同在校师生代表、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代表等7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仪式上,金继英在致辞中,强调做好反恐怖宣传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赢反恐人民战争,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一环,要求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进一步浓厚全社会反恐防恐氛围、进一步强化全民反恐防恐意识、进一步提升反恐防恐能力。黄海燕代表学校致辞,她对奋战在反恐防恐一线的公安干警表示崇高敬意,要求全校师生充分认识恐怖主义的危害性,加强反恐防恐知识的学习,深入开展系列反恐怖宣传教育活动,做到知控识恐防恐反恐,提高校园自身防范恐怖袭击和自救互救能力,共同维护平安校园。活动现场还通过模拟应急处置现场实战演练、有奖竞答、现场讲解、展板展示、发放宣传手
12-28
2021
我校学子在江苏省首届“丹青妙笔绘田园乡村”活动中斩获一等奖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部署要求,激发大学生投身乡村建设行动,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文联联合举办的首届“丹青妙笔绘田园乡村”活动于近日完成审评,我院19级硕士研究生张骏如作品《沃土》荣获本次比赛一等奖,美术183陈静作品《乡村一隅》,20研艺术设计管王卿作品《盛夏黄昏》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秀奖。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百日绘百村百画颂百年”,以期用青春之笔为建党百年添彩增色。作品征集历时百日,共收到百所高校在校生的近2300幅(组)作品。经过专家初评、网络投票、专家复评、社会公示等程序,最终共评审出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0项、优秀奖40项。张骏如作品《沃土》取景于溧阳市礼诗圩自然村八字桥附近,描绘了当地村民朝培夕溉简单纯粹而又美好的生活场景。她表示,通过此次写生创作,切实感受到了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礼诗圩的魅力,也在心里的沃土默默种下了一颗为建设美丽新农村努力的种子。本次活动获奖作品于12月15日至12月19日在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展出,作品集《江苏·2021 丹青妙笔绘田园乡村》也将同步推出。一等奖 19研艺术设计 张骏如 《沃土》二等奖
12-28
2021
第四届苏南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在常召开
2月25日下午,“第四届苏南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在常州召开。本次大会由常州大学主办,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常州大学苏南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本次研讨会主题为“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常州大学副校长张宏如教授首先做了会议致辞。他表示,常州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关注社会需求,履行社会职能,加强智库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苏南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足苏南,服务江苏,影响全国”的发展定位,积极“引进来”,主动“走出去”,已成为集“政府、智库、高校”一体化的学术平台,形成了“团队、项目、成果”良性发展的学术生态链。张宏如副校长期待,在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苏南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一定能为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作出更大、更多的智力贡献。常州大学苏南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原主任、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宋林飞教授主持会议,并就《开创苏南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新格局》作主题分享。宋林飞教授表示,苏南率先推进区域现代化,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
12-28
2021
蒋军成当选江苏省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2月25日-26日,由江苏省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联盟主办、南京理工大学承办的江苏省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联盟年会在南京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廖文和、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院长王恩元及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江苏省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类教师80余人。蒋军成校长带领常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教师参加会议。会议表决通过江苏省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理事会成员名单。选举蒋军成校长为理事长,环境学院张跃院长和邢志祥副院长为理事会成员。在特邀报告阶段,蒋军成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王恩元院长、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钟秦副院长分别作了题为“安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考与实践”、“安全学科的发展过程、经验、教材建设、日后发展”、“构建课程思政主线,培养化工人才”的报告,解答了与会同行的提问,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小组讨论阶段,全体参会人员就安全工程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及安全学科高水平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互动。环境学院冯胜副院长主持小组讨论会,安全工程专业单雪影副教授介绍了常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价值引领-知识讲解-互动教
12-28
2021
校领导参加制药工程专业成立20周年回顾与展望座谈
12月25日上午,药学院 医学院(筹)在科教城校区文正楼第二会议室召开制药工程专业成立20周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党委常委、副校长陆锦冲出席会议并讲话,参与专业筹建、发展的老教师代表和现任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陆锦冲回顾了制药工程专业创办和发展历程,他勉励老师们铭记和传承老一辈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为把制药工程专业建成国家一流专业和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贡献。老教师代表分享了制药工程专业的创办背景和20年的发展历程,为专业后续发展建言献策。现任教师代表纷纷表示,将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和发展机遇,为专业和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通讯员/马晓明审核/张继延编辑/张茹)
12-27
2021
我校教师在首届江苏省高校艺术教师基本功展示大赛中喜获个人全能一等奖
12月8日—10日,首届江苏省高校艺术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在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全省101所高校的379位艺术教师参加展示。我校王杞娜老师(公共艺术教育组)荣获个人全能一等奖;王成文老师和赵欣彤老师(艺术师范教育组)荣获个人全能二等奖;吉琳老师(专业艺术教育组)荣获个人全能三等奖。赵欣彤老师荣获专业技能展示最佳单项奖。常州大学荣获本次大赛优秀组织奖。江苏省高校艺术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分为微课教学展示、专业技能展示,以及审美和人文素养展示三个环节,旨在引导美育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引导艺术教师进一步提升素质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造就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的美育教师。本次大赛,我校教师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现出高超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音乐与影视学院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化成长,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拓宽教师成长维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后,学院将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拓展“走出去、请进来”系列举措,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引向深入
12-27
2021
我校教师在2021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再获佳绩
近日,2021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结果已公布,我校推荐10项参赛作品,共获奖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详见下表)。本届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由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组委会主办,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承办。全省158所院校推荐了参赛作品,经专家在线评审和会议复核,共评审出获奖作品884项(不含军事院校),其中一等奖150项,二等奖285项,三等奖449项。同时,应主办方邀请,外国语学院王小燕老师作为获奖代表在“江苏省高校第三届信息技术与教学促进大会(ITET2021)暨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2021年学术年会”上做主题发言。此次比赛有效推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对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风采。2021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奖名单排名顺序不分先后作品类型学校名称作品名称团队成员获奖等级微课程常州大学中国故事英文演绎王小燕,孔文,向阳一等奖微课程常州大学安全技术概论单雪影,杨克,袁雄军一等奖微课常州大学大数据时代《民法典》对肖像权的保护高可二等奖微课常州大学全球化的起源:
12-27
2021
我校两项决策咨询报告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
近日,我校“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能源战略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吴敬琏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曹启龙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共同署名的《新能源谁主沉浮》决策咨询报告,以及与中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负责人吕建中共同署名的《紧扣“双碳”目标、稳步推进江苏能源绿色转型》决策咨询报告,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这是我校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又一高水平智库成果,也是我校“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能源战略研究基地”始终坚持服务行业、服务地方、坚持优质建言献策特色发展的重要体现。《新能源谁主沉浮》发表于江苏省委《决策参阅》第35期,该成果从大历史的视角分析了能源发展与国家命运的关系,指出应借鉴英美能源革命的经验,中国和江苏应抓住新能源革命的机遇实现赶超。《紧扣“双碳”目标 稳步推进江苏能源绿色转型》发表于江苏省委《决策参阅》第36期,该成果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发展阶段,江苏应从持续强化新旧产业协同升级、加强煤炭能源高效利用、加快新型能源技术升级、防范能源转型风险叠加以及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等五个方面着手,切实推进能源结构转型。(通讯员/戎昊审核/姜鸿)
每页
13
记录
总共
1037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72
/
799
跳转到